作者:坤琳婶
当然,朱由检有理由相信以大明现在的技术,修一小段实验性质的铁路是可行的,但是运力肯定蛮小,更不可能修到全国。修个十里路,拉两节车厢的蒸汽车头恐怕努力努力还能成行。那还得是跑几里,然后大修一天,再接着跑。
扯远了!
既然缺马,眼光自然向北看——准葛儿。
“去,把李定国将军请来。”朱由检看了看李光地,这小子没有夏完淳聪明,有点呆头呆脑,不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表现出的气场。
“是请到宫里来吗?”李光地小心翼翼地问。
“算了,陈廷敬,你去走一趟。”朱由检对李光地有些失望,他更喜欢陈廷敬。
“好嘞!”陈廷敬回答的很干脆,而且一溜烟地就走了。史书上记载康熙朝的陈廷敬非常善于经济,是治国的能臣,就目前表现来看,朱由检有心栽培他。
李定国已经闲在家很久了,虽然挂名军事学院副校长,可是他实在不会教书。这家伙一身的本事就是带不出徒弟,只能烂自个肚子里。这样的人才,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到战场上,而不是放在课堂上。真正想让他培养学生,不如给他派多多的参谋。至于谁能出师,就看个人悟性了。
“坐吧!”朱由检始终有一种感觉,他和李定国太生分,无论他怎么想办法拉拢,这李定国还是见外的很。
不过朱由检有一点可以确信,李定国不是敌人,至少在对待外敌上,还是深明大义的,朱由检交代的事,也都办得很漂亮。
“皇上先坐。”李定国就那样站着,非等朱由检坐下之后,他才坐了半个屁股。这样式朱由检不想坐,那他估计会一直陪站着。
“朕想要马,很多很多马。”朱由检瞟了一眼李定国说。
“十万铁骑,二十万精锐步兵,三十万人足矣!”李定国脸色一点没变,伸手就是三根手指,仿佛他早就猜到朱由检要说什么了。
“”朱由检楞了,他没想到李定国又老练了。不用说,眼前这家伙已经成长为顶级将相级别的人物了。
从当初二十出头开始,那时候的李定国虽然有才,可是还略显稚嫩,做事带着鲜明的性格。后来打东北,李定国显得过于沉稳,其中锐气减少了,反而有点缩手缩脚。不过这是正常的表现,一个人要成长,也是螺旋式上升的。可是现在再看李定国,本事已经不在国内任何一人之下。
明人不说暗话,既然李定国已经猜到朱由检的心思,那皇帝就不再藏着掖着了。
“怎么打?”朱由检问。
“步兵步步为营,骑兵就食于敌。以目前我军的十万铁骑战力看,天下无人能啃得动。冠军侯的打法!”李定国眼里很骄傲,显然没少研究国内的军事情况。
必须承认,李定国真是个军事天才。如果大明还是以前的大明,纵然有十万骑兵,去到草原深处也没大作为。但是现在的明军铁骑是什么?改良的战马、精良的装备、常年累月的训练。不客气地说,这还真是有霍去病精骑的遗风。十万骑兵扑向草原,所有人只能退避三舍。
“那还要二十万步兵干嘛?多此一举了。”朱由检还真不明白李定国的思路,跟眼前这位军事家相比,他朱由检毛毛雨都不算。
“耙子!把草原犁一遍。”李定国伸出五根手指,做出耙子样,顺着膝盖朝上搂:“以两万人为一队,分十根齿,骑兵游走在中间,运动寻找战机。”
“那万一对方学野猪皮呢?”朱由检想到过萨尔浒之战明军失败的原因。
其实从战略部署上看,李定国的思路就是萨尔浒明军的构想,但是最后明军失败了。北伐历来不好打,皆因为对方是骑兵,典型的游击作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而汉人没有那么多骑兵,依靠步兵寻机决战的难度太大。连卫青都搞不定,只有霍去病采用匈奴人一样的办法,才战果累累。
“唯有皇上手中的两样利器可抵消敌人的优势。”李定国这一次眼神有点飘,显然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不是百分百确定。
“什么?”朱由检很好奇。
“电台和热气球。”李定国说。
“不行,这两样东西我只能给你热气球,电台不宜露面。最多跟随你一部,可以和朕直接联系。”朱由检直接否决。开玩笑,现在还不是电台打规模使用的时候。他已经听出李定国的想法了,这家伙早就看出电台的威力,想把电台部署到军一级,这是朱由检不能接受的。
“不要电台也行,单必须二十万铁骑。步兵不要。”李定国心一沉,直接说。
二十万专业骑兵,这相当于是整个大明所有骑兵力量了。不要步兵的意思是李定国改变打法了,他这明显是想学霍去病,而且规模还要大。朱由检完全相信李定国有统领二十万人的能力,但是带领现在的二十万大明铁骑,这军事力量足以打到欧洲去了。当然是在无限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如果算上补给,这些人的战力还得仰仗大明国内的军工。
“我可不是让你去扫地,我要的是战马。你这一出手,万一人和马都没有了,我要草原干什么?”朱由检黑着脸说。
他真怕李定国玩霍去病的招,到时候人没了,马也没了,光剩下草了。
“那臣需带一人一起前往,往皇上恩准。“李定国表情出奇的淡定。
”谁?“
”皇子朱慈烺。“李定国说:”以大皇子身份,足可低十万雄兵。“
朱由检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因为这是在古代,以朱慈烺的身份去到草原,的确足以安抚民心。
第七百零三章:防务一本帐
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尤其是对于发动战争的一方,需要做长时间的准备工作。
朱由检想要对草原发动最终统一战,当然不可能一提出来第二天就开战,就算是李定国有作战策略,那也需要在小范围内讨论讨论。这可不是一两天的事,不过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是可以提前作军事部署的。
大明现在军事部署的防御力量依旧是在北方,重兵都在北方,这也是华夏几千年的战略,谁让我们的敌人一直都来自于北方呢。和以前不同的是,原有的北线防务现在变成五大区,分别是西北、延遂、察哈尔、锡林格勒、东北。
东北的防御力量其实是最少的,仅有三个军,不到十万人。但是整个大东北地区是北方最稳定的。其一是东北的北面现在没有敌人了,部队的任务就是剿匪或者说是驱赶毛熊的入侵;其二是东北有大批的孩儿军退役军人被安置在哪里,人数超过五万,这些人可不是好惹的,召集起来就是兵。
军队部署最多的是察哈尔,有两个骑军,三个野战军,人数超过十七万;其中察哈尔驻扎骑兵第一军,野战军第六军、第八军、第十军防守从归绥到张家口一线,是北京都的外围防线。
骑兵第三军和野战第十一军驻扎热河,目的不言而喻,同时承担了骑兵住训的任务。不管是朱日和还是锡林格勒还是科尔沁,现在都是大明的重要马匹的来源地,这里承担了一半的马匹供应,尤其是大明内地的驮马,主要从这里产出。而大明的战马三分之一是从草原购买,三分之二是靠确山、宁夏等地自产。
延遂驻扎有骑兵第四军和第五军,同时部署有野战军第三军、第五军;总兵力十四万人,但是要承担河套的防务,也是目前一直处于零星战斗的地区。因为河套自古才是最容易被争夺的地盘。准葛儿部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河套的骚扰,几乎每一个月都有小规模的战事发生。
宁夏驻扎的有骑兵第二军,混编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兵力十五万。所谓的混编军,就是骑马的野战军,换句话讲,可以是野战军,也可以当骑兵用。这是根据当地的环境决定的。西北如果没有马,就只能窝在边镇守城。从最开始朱由检给曾英的就是额外照顾,至少是一人双马的奢华配置。
别以为一人双马很牛,真正的骑兵是一人三马,两匹战马之外,还有一匹是驮马,专门负责随军运送物质补给的。现在的大明对骑兵的要求是,能突击、能运送,仗要快打,补给也要跟得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如果专门配备后勤补给部队,容易脱离前方。最好的办法就是补给随着部队一起推进,仗打到哪儿,补给就能跟到哪。当然是基本补给,不可能做到完整的补给也能跟上。
有人会说,既然已经有了养马场,干嘛不给每个人都配备一匹战马?
这是没有常识的想法。就大明现在养的这二十万骑兵,就把全国的战马已经掏空。简单算笔账,二十万骑兵一人双马,总数需要40万匹战马。而马一年只能生一胎,马的生命周期是二十到三十年,五岁以前是幼仔,十六岁以后就是老马了。要拥有40万匹战马,最少要有五万匹母马的保有量。要不是有察哈尔和科尔沁,朱由检去哪儿弄这么多母马?
从马种来说,蒙古马适合长距离奔袭,耐寒、耐力,但是马力差。而河套马是好的战马,产量少。确山马场里有世界各地的马种,但是现在还没形成规模,没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别想搞出大变化。
正因为有了规模庞大的骑兵,大明现在才能不依靠大规模步兵以及长城防线的情况下,安全地守住了北方防线。当草原人想要南下劫掠的时候,大明的骑兵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对方根本占不到便宜。但是,明军想要向北进击,也没那么容易。
想想一下草原的面积以及草原上的人口数量,进攻的军队少了,几乎相当于是旅游一趟,对方只需要避开锋芒即可。而进攻的军队数量多,那么万一对方反向攻击内地怎么办?别以为围魏救赵的计谋只有汉人懂。草原战法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反正他们只有一顶破帐篷,卷起来就能走。而你汉人的城池是万年不动的。
这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只有武帝做到了北伐的完全胜利,后世的清朝,用了联盟的手段才收拢了草原的原因。在没有足够剩余力量之前,我们能出击的距离绝对不超过八百里。再远点,你就等着被别人牵着鼻子遛弯吧!还保不齐对方饶过弯在你身后咬一口。
现在李定国要抽走所有北方防线的机动力量,那么北方防线等于彻底暴露在别人面前。这就是考验决心的时候了,同样的问题,朱由检相信武帝也考虑过,但是武帝打击匈奴的决心比谁都大。他宁愿放弃北方防线,也要解决草原问题。
南京城,朱由检整夜整夜睡不着。整个世界地图就在挂在他的面前,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北方。这个世界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北方有多大,只要过了准葛儿,就能找到一条通达北冰洋的河。朱由检自觉野心不大,只要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就行。
别的不说,秋明得是大明的秋明,那儿的石油是真多。
“万岁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何况咱们现在手上拿得可不是烧火棍。那些乱臣贼子如果敢来,不得脱层皮才怪。”王承恩不知何时已经悄悄站在朱由检的身后了。
“你怎么还不休息?年龄大了,要多注意修养。别老是呆在宫里,可以到处去走走。”朱由检扶着王承恩坐了下来,这老家伙现在身体不好,经常腰酸背疼的。
“老了!哪儿也去不了了。就是这南京比北方潮,老奴还是想念北京。”王承恩说。
“等这一仗之后,北方就平定无战事了。以后大明的发展在南方,在海上,咱们不能鼠目寸光的。你能理解吗?”朱由检看着王承恩说。
“是老奴多嘴了。可是这一次,皇上还要亲征吗?”王承恩问。
“草原我是去不了的,那是李定国的事。可是我还是不放心北方防线,我想去帮忙管管粮草,这也是大事。”朱由检没瞒王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