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坤琳婶
“难道我们已经如此不堪了吗?”大玉儿惊呆了,以前趾高气昂的旗人如今已经开始丧失自尊心了,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种族,在他们的国力上升期,国运降临的时候,他们总是很自信的,而且这种自信渗透到每一个人身上。
八旗刚刚进京城的时候,那是何等荣光,他们可以把内城的汉人全部撵走,然后自己居住。
他们也把自己当贵族,把别人全部当奴才。就像就是某些姓氏的人,满清已经倒了许多年,他们还觉得自己是贵族。
而他们忘了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其实还是奴隶社会的野人。
“太后请放心,我们汉人大部分还是心向皇上和皇太后的。”洪承畴说的肯定不是多数人,这是他和跟他一样的一批汉奸在向大玉儿效忠。
“哀家相信洪先生。”大玉儿惨笑,实际上她的心里已经开始产生动摇了。
如果这个京城的统治阶层不是以旗人为主,那么她的地位怎么可能稳固。汉人所谓的效忠,不过是他们在寻找后金旗人这个跟大明有敌对关系的势力来互相取暖而已。
这些人恨不得取八旗而代之,只是目前还没实力反叛而已。
女人天生就是政治家,因为女性本身只对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无私,这是母爱。但是女性对其他人和其他人的孩子是非常自私的,这也是女人的天性,这种自私跟政治家是极其相似的,所以女人天生就是政治家。
“洪先生,如果再有旗人换装,请不要责罚,这些都是哀家的臣子。”大玉儿不想天地会暗杀旗人的时候还被自己人打压。
当然,洪承畴其实也很明白大玉儿的心思,他又不是笨蛋。
“启禀太后,京城里有一些以前的降将,这些人似乎有些不安分。”洪承畴手上已经没什么兵了,他想把军权尽量捏在自己手中,所以,首先还是应该从汉八旗的军权入手,满八旗的军权他根本拿不到。
“如果你发现什么,直接严惩就是了。”
“喳!”洪承畴很高兴。
第四百八十九章:地方势力下的辽东
明朝的辽东是以卫所制度留下的氏族把控下的地方豪强局面。
一是世代在辽东任军事要职的大姓,利用手中的权势,兼并土地,盘剥地方,成为巨富。例如,铁岭李氏,是明末辽东的头号势族大家。万历年间,李成梁镇守辽东,爵封宁远伯,其兄弟子侄长期掌握兵权。其弟李成材曾任总兵官,其子侄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梓、李如梧等均担任过辽东总兵等军事要职,可谓“满门富贵”。
在辽东势族中,世代担任军事要职的世家大族影响较大,除铁岭李氏之外,还有辽阳韩氏、崔氏,义州马氏,前屯杨氏和宁远祖氏等。
二是本为地方豪富,因募兵而被明政府授以军职,从而在政治上、军事上也取得权势。明中期以后,边备废弛,边军缺乏,而边患却日益严重。明政府曾几次号召辽东豪富募兵并授以军职,从而又产生了一批新的军事势族。辽阳豪首屈勤七、孙贤等应命招集并被授以军职。这类势族,所任官职虽然不高,势力不大,但他们的影响不可忽视。
三是辽东的大商巨富,他们自身虽未在军界中任职,但是却和封建政权相勾结,控制着本地的经济,影响着当地的政治。例如佟氏是辽东一个有名的世家大族,明末原在开原经商,后迁至抚顺。佟氏家族“雄资一方”并且“能役服其乡人”。后金政权建立后,佟氏中的佟养性即与后金政权相联系,秘密为后金政权输入明朝的禁运物资,被明朝边吏察觉,置于狱,逃出投奔后金。
除此之外,辽东的势族还有辽阳的高氏、佟氏、石氏、祝氏、鲁氏,锦州的王氏,义州的李氏,前屯卫的毕氏和辽南的刘氏等。
论汉人投降野猪皮的第一人,当属义州李永芳和辽阳的佟氏。固,李永芳在野猪皮在世的时候便获得三次不杀之殊荣。
类似祖大寿这种人都在汉军旗还留了点底子,李家就是旗人绳子上的蚂蚱,自然是底子更厚。而且李家和洪承畴等人一样,哪怕旗人全都投降了,他们李家也会跟大明斗到底,他们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话说这个时代是不能逃到海外的,否则李永芳的儿子们肯定会想到出逃海外。李永芳有九个儿子,有三个是留有性命的,分别是:李率泰、刚阿泰、巴彦。
从姓名上完全可以看出李永芳已经从他儿子开始取名旗化,或者说他们本身就已经否定了自己汉人的身份,把自己当做外族人了。就像朱由检认为的,很多华人会取名詹姆斯·李、约翰·洪一样,后世有很多人想各种办法西化,就是想从根子上否认自己的汉人血统。
李率泰虽然兵败东海水师,可是他自己并没有死,而李家现在就是后金山海关的最高指挥官——山海关总兵。
从山海关到到葫芦岛足足有二百多里,明军不可能把粮草辎重放在这么远的地方,所以要先在这之间找一个地方最为前进基地,绥中(明朝属前屯卫)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但是,绥中这一带,从海边到山区也就六十里,这是一个非常适合骑兵突袭作战的距离。前屯卫是个小堡,不足以囤积大量物资,而绥中旁边的六股河虽然可以行小船,但是绥中是一个小村庄,没有任何的防御设施。
军队的战术也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明军在新装备下,不能单靠所谓的单一战术就秒掉所有的敌人。战术在特定的地形和特点的敌人面前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动不动就单靠排抢或者勇气去打所有的仗,显然是如同做梦一般。
现在,摆在郝摇旗面前的,就是扎营和建立一个稳定的囤积物资地的问题。
明军现在的装备大约相当于拿破仑时期的武器装备水平,步兵的射击动作是根据名的“12个拍子的射击游戏”来制定的,就是说在这个标准的十二个动作的指导下,一分钟可以发射四发子弹。
所有子弹都装在一个硬纸包里,内有大概10克黑火药和一颗铅弹,从枪管到弹丸,因为没有膛线,加上气密性问题,燧发枪的口径都比后世的步枪要大很多,每个士兵随身携带的弹药数量是二十发。
再加上明军的大炮、手榴弹等装备,这就要求明军的后勤比金兵要复杂的多。
第八军从葫芦岛出发,沿着锦宁线一路向西,一百二十里路走了两天,抵达绥中。
“军长,您说奇怪不,这一百多里地,咱们连一个敌人都没遇上,而且一路上连一个百姓也没有。”一个小参谋看着空空的村子跟郝摇旗聊着。
眼前的这个村子很穷,低矮的房子,破烂的道路,到处都是污秽横流。村子里最显眼的一个铺面就是挂着幌子的三家剃头铺。汉人以前是没有剃头匠这个行当的,但是自从满人占领之后,这个行当变得昌盛起来。
“今晚露宿村外,不要住在这个村子里面。”郝摇旗执行的是明军的军规,或者说明军的军纪中对于扰民是有很重的处罚的。这不是说明军多么在乎口碑,而是害怕村子里藏着敌人。
天刚一黑,随着“轰”一声的爆炸,营地外预设的预警地雷接连爆炸了三四个。一时间喊杀声从村子的方向弥漫过来。远远望去,村子里火光连成一大片,敌人就在村子。
郝摇旗一骨碌就爬了起来,连他这个军长都被惊动了,看来动静确实不小。
“出了什么事了?”郝摇旗站在帐篷外面试图用望远镜观察敌情。
“报告:我军被夜袭了。”侍卫赶紧回答。
“赶紧去查看情况,看看来了多少敌人。”郝摇旗很纳闷,自从他归顺明军以来,还真的很少碰到敌人对营地的袭击,好歹这里以前也是大明的地盘,怎么一个村子就变成敌人了呢?
营地外围是设置了雷区的,连续爆炸让袭击者只能在外面呐喊,却再也没有敌人敢冲过来;明军的围剿也是从两边突击过去的。等到明军追到村子的时候,敌人打着火把已经跑得老远,明军完全追不上。
郝摇旗刚刚再次躺下,营地的西北面又是几声爆炸,又有一股敌人在袭击营地。
“又怎么了?”这一次郝摇旗带着怒意,这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报告军长,敌人从西北夜袭我军的营地。”侍卫急急忙忙地回答。
等了一会,前去追击的小分队回来了,郝摇旗问:”有没有人伤亡?“
”没有,只是炸死了两头牛...“侍卫的回话还没说完,又一个方向发生了爆炸。
第二天,郝摇旗挂着一双巨大的熊猫眼只好宣布暂停进军,全军白天补觉。
第四百九十章:结硬寨还要打呆仗
士兵可以睡觉,但是郝摇旗是睡不了的,他得在白天想出一个应对的办法。
从昨晚上敌人的袭击手法上看,对方已经掌握了破解地雷阵的办法了,如果不想出一个稳妥的办法,今晚敌人可就要玩真格的了。
为什么古代行军慢,不是人的脚力慢,而是每天宿营之前都需要建立一个带有防御功能的宿营地,以防敌人夜袭。这个营地本身就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营建。聪明的将军会提前派一营兵在前面提前建好,可是碰到敌占区,行军的速度就会很慢,尤其是对于农耕文明的纯步兵部队来说。
明军现在的行军速度已经比老明军快多了,完全是因为从朱由检南渡开始就注重马车的使用,这一点非常关键。
朱由检其实很想问一问许多穿明的人才们为什么对军队的改革不是从行军后勤这一点改起?端着燧发枪的士兵和端着单刀的士兵其实行军速度是一样的。除非你有一支特别专业的工兵部队随行。而大明现在没有专业的工兵部队,他们只要后勤辎重部队,说穿了就是有一批马夫会驾驶马车。
对于应对敌军夜袭的办法,第八军的参谋部已经吵翻天了。
“军长,根据昨晚敌军的脚印看,对方全是骑兵,来得快去的快,咱们根本就追不上。”
“何止追不上,在这大平原上,咱们连对方从哪发起进攻都摸不清。”
“这个鬼对方到处连片树林都找不到,要不然我们也可以假设大量的栅栏和鹿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