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坤琳婶
这一次带出来历练的学员总共有五百多人,全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而且全部都已经在学院里学满一年了。换言之,这是第一批大明正式培养的水师军官。
朱由检对这些人是给予了厚望的,陈永华不敢马虎,有什么闪失他知道后果很严重。最近两年以陈永华对朝局的分析看,大明皇帝似乎对海事更有兴趣。他曾经暗暗地计算过,朝廷花在水师上的银子几乎快要和陆军齐平了。
这个发现让陈永华兴奋地几夜都睡不着,但是他忍了没有对任何人说,在北方没有收复的情况下,这种论调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陈永华的发现是正确的,从表现上看,最近两年大明还是一如既往地在整顿军队,休养生息。可是朱由检却几乎没有扩充陆军,只是单纯地改变编制。
反而是水师不断地扩编,仅仅是两大水师就足足扩编到了二十万人。可能是因为所有人把水师陆战队也习惯性算作陆军的缘故,也就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陈永华有一个习惯,他善于从细节上去推理事情。朝廷扩建的造船厂数量,船政学院的招生规模,都可以让他推理出未来海事的规模。
总之一句话:皇帝想要的规模远远大于大明对海事的需要。
他陈永华就是一个搞情报的天才。
陈永华一一检查了所有的营帐,然后才去军医哪领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汤药喝下,再之后才开始拿出一个小本本记录一些事情。
同营帐的是一个年轻人,似乎也是一个参谋,不过陈永华从来没见过。对方长的很普通,话语很少,似乎让人永远都记不住。
陈永华看了对方一眼,对方早早地睡下了,而且没有打呼噜,连翻身都很少,特别地安静。
“皇帝好像也没有要让这批学院全部进入水师的意思,因为这些学员也有一大半都被分配在后勤的运兵船上了。”陈永华心里盘算着。
“这是什么意图呢?难度皇上不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吗?这怎么可能呢?”陈永华继续用一些奇怪的符号记述着他的笔记。
四月三十日,休整了好几天的舰队开始登船。所有人在军号声中集合,然后依次走向停在海边的小艇前。
“记住,你们的任务是学习,用好你们手中的六分仪,看看老兵们是如何作战杀敌的。”陈永华走到两个少年的跟前,整理了一下他们穿在身上的软木救生衣吩咐着。
“陈参谋,这些娃娃还没尝过女人的滋味,到时候红毛鬼子长着盆子大的嘴巴可是能一口咬掉脑袋的,娃娃你们就这样上战场可惜了。”一个老兵调侃着。
“哈哈哈…”一群人哄笑。
“教官,俺不怕。”一个少年红着脸大声回答。
“陈功孝,他们在跟你们开玩笑呢!”陈永华安抚道。这个少年是他远方亲戚,而且还分在了前锋船队,陈永华特意来送他。
“替我照顾好他俩,要是少了什么,回来你们都没勋章拿了。”陈永华冲老兵们喊。
“放心吧,我保证他们回来的时候***不得掉。”那个老兵朝陈永华摆摆手,算是答应下来了。
打前锋的战船已经开出了老远了,陈永华这才上了旗舰,他是要跟在郑成功身边的。
就在他上船不久,他发现一个似乎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似乎那人是这几天和他一个营帐的那个人。
陈永华好奇地跟了几步,然而转眼对方又不见了。
“参谋长,刚刚过去那人也是我们参谋部的?”陈永华问刘国轩。
“嗯,好像是。不过他具体负责什么我就不知道了,他归司令管。怎么,你也想直接归司令管?”刘国轩越来越看不顺眼陈永华了,这小子啥本事没有,就是会钻营怎么跟领导靠近,这让刘国轩极不舒服。
刘国轩认为郑家军里,他应该战功第二,连曾经叛逃过后金的施琅都不如他。
然而陈永华想的是:一个不归参谋长管的参谋,这很奇怪啊。
在陈永华奇怪的空档,这个不容易记住的参谋正在跟他的上级汇报陈永华最近几天的情况。尤其是陈永华写的没人呢看懂的符号,已经被复制了一部分,然后准备留档传到南京。
陈永华不知道这些,但是他却知道自己已经不晕船了。从澎湖到热兰遮很近,大战就要开始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降天兵巧渡鹿耳门(修)
葵一站在热兰遮城堡的最高处俯视着外面的居民区,那里一片忙碌,大批的居民正在朝城内迁徙,各种物资不断地转用着。
明军水师进攻台湾的迹象很早就有了,尤其是广州在一年前建成专用的通商口岸之后,整个东南亚的转口贸易一下子就转了风向。
原来荷兰人转口倭国的贸易一下子被大明抢去了一大半,台湾的地位在荷兰东印度公司中就变得有些鸡肋了。
欧洲其他国家也不必非要跟荷兰人做这笔买卖了,他们可以直接跟大明做,甚至还能就地在广州装满货物直接发回欧洲。
于是,荷兰人和大明在对倭国的贸易的问题上就变成了在台湾转口还是在广州转口的问题了。接着大明市场的优势,当然是广州更有优势。
要不是台湾本身也有不错的物产,荷兰人估计就要放弃台湾这个中转站了。或者说,只要大明能打败荷兰人一定的武装,荷兰人根本就不会为了台湾跟大陆死耗。
这其实也是正史上的政治环境。
但是葵一不这样想,因为他是台湾新上任的总督,而且他之前就是公司对倭国的商务代办,他的前途跟对倭国的贸易息息相关,离开了台湾他一无是处。
葵一决定死守台湾,死守热兰遮城。于是,他在热兰遮城内积蓄了足够坚守两年的粮食和物资。
“我尊敬的总督大人,城外的货物都已经转移到了城内,汉人们也都驱离出了城堡,请问我还能为您做点什么?”汉人通事何斌一无既往地恭敬和谦卑。
何斌此人,那是和郑芝龙当年一起在澳门学洋话的同僚,大家后来又都给荷兰人当通译,区别只是郑芝龙后来攀上了大海盗许心素而发家了。
老资格的何斌在台湾混得也不错,虽然没有郑家那么风光,倒也是风生水起,日子过得挺滋润。
“何,你说这些人里面会不会有奸细?”葵一指着外面那些汉人苦力问。
何斌心里一咯噔,他赶紧说:“这些都是来这里多年的移民了,不可能和大陆还有联系的。”
其实何斌心里在想:这个葵一会不会是看出了什么吧?
攻台的时间提前了十一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陆这边和台湾的联络中断的时间没那么长。正史里郑成功攻台,因为两地的联系中断时间太久,导致对台的情报不准,郑成功曾经为到底打不打台湾很纠结了一段时间。
但是这一次,因为朱由检的支持,对台情报也足足准备了一年,就连何斌,朱由检就直接派人接上了头,而且还直接许了官职。
何斌说到底就已经彻底变成了明军的内应了。
“何,我还是不放心。一定要派人看好他们,如果有什么不对的情况,那就直接吊死他们好了。”葵一做了一个上吊的动作。
“好的,我一定会遵照您的命令执行的我的大人。”何斌礼貌地行礼。
四月三十日夜,海潮果然大涨,马信率前锋舰队顺利地通过了鹿耳门。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葵一还没起床。他的仆人——一个吕宋岛上的土著正在给他熨烫衬衣。
“铛铛铛…”城堡上的警钟急促地响了起来。
“出了什么事?”葵一一骨碌爬了起来,吓得仆人赶紧靠在墙角,那葵一已经手握长剑,剑一出鞘。
“总督大人,不好了。敌军已经开进海湾了。”哨兵提着燧发枪,慌慌张张地推门进来。紧接着,整个城堡都开始骚动,夹杂着各种混乱的怪叫声。
“怎么可能,他们是怎么进来的?”葵一觉得事有蹊跷,他没听到港口那边的炮声啊。
“大,大潮,昨夜是大潮。”这个时候,城内步兵上尉贝德尔跑过来解释。
“走,带我去看看。”葵一一边穿衣服一边潮最高的地方跑去。
等到他用望远镜看去海湾内的情况时,他倒吸了一口冷气。整个海湾里全是明军的战船,密密麻麻的足足有好几十艘,那船帆遮天蔽日一般绵延到北面的鹿耳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