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闪烁
所幸的是,他们不是在孤军奋战。
刘尊山忙到3点过,在做好安排,主要是给增援上来的后勤保障部队安排工作,比如维修受损的仪器设备,帮助坦克与战车补充燃油,为坦克擦拭炮管,以及提前把需要用到的弹药准备好。
这些工作,原本都应该由作战部队的官兵负责。
当然,关键是运输车队。
哪怕会在中途进行3次补给,也需要带上足够多的运输车辆,比如油罐车,确保在任何时候都有燃油。
没有弹药,还可以选择撤退。
要是没有燃油,在遇到担任的时候就只能挨打。
哪怕刘尊山非常信任丁镇南,也会留一条退路,而不是把全营官兵的性命寄托在一句承诺上。
在刘尊山去休息的时候,丁镇南搭乘的“攻-2eg”已经回到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东线那边,情况并没有好转。
陆战队还在做调整,准确的说是让几艘登陆舰去达曼港,装上步兵战车等主战装备,再开赴位于科威特城北面的登陆场。
这么折腾一番,怎么都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按作战部队发来的报告,在科威特城北面登陆的2个步兵营,最快能够在20日的凌晨发动进攻。
如果期间出了问题,恐怕还要推迟12个小时。
对此,丁镇南也是无可奈何。
现在,他只能把希望放在刘尊山那边,希望他们能顺利突破伊拉克军队的防线。
第109章 合围到位
虽然丁镇南总觉得第一阶段的进攻行动进行得不太顺利,但是严格说,攻打巴士拉的战斗算得上顺风顺水。
18日的夜间,也就是在重新发动进攻的当天,刘尊山指挥的突击部队就已推进到纳西里耶郊外。
按照丁镇南的部署,第5陆战师在当天下午调动战役预备队,通过空中突击占领了纳西里耶郊外,紧挨着一号公路的一块开阔地,在构筑防线之后,还平整出了一条野战跑道,为运输机提供了起降场地。
在突击部队赶到前,由丁镇南安排的30多架战术运输机就把大约700吨弹药物资送了过去。除了给突击部队提供补给之外,还给守卫该地的空中突击部队送去了扩建营地所需的设备。
此后,这座营地还围绕野战机场进行扩建,成为从巴士拉到巴格达交通运输线上的一个关键结点。
按照帝国陆军后来做的规划,该营地将扩建成一座综合军事基地,并且用刘尊山的名字命名,即“尊山综合保障基地”,野战机场也扩建成为能够供大型运输机与作战飞机起降的正规机场。
在攻打巴格达的作战行动中,该基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空运到这里,然后送到前线的作战物资,就占到了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靠前部署的战术飞机,以即陆军与陆战队的武装直升机更为进攻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有数千名伤员在此搭上飞机,被及时送往后方进行救治。
至于守卫该基地的部队,在后来增加到一个步兵旅。
等波沙湾战争结束,该基地还成为联军控制伊拉克中部地区的立足点,最多的时候驻扎了近10万名官兵。
到19日下午,刘尊山指挥的突击部队到达杰利拜。
因为在沿途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海军航空兵与陆战队航空兵在19日的白天,恢复了空中支援,陆战队航空兵还向纳西里耶的野战基地部署了几架武装直升机,为突击部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所以突击部队在杰利拜停留了不到2个小时,主要是为坦克战车补充燃油与弹药。
天黑之前,突击部队就再次出发。
正是如此,在20日天亮前,突击部队就已经推进到鲁迈拉郊外。
其实,在突击部队到达之前,由丁镇南安排的运输直升机已经把一个营的步兵送到了鲁迈拉郊外。
关键,这些步兵还跟守卫鲁迈拉的伊拉克军队遭遇,发生了战斗。
虽然得到空中支援,但是在缺乏装甲力量的情况下,只有轻武器的步兵最多就只能守住阵地。
等到刘尊山率领的突击部队到达,局面才有所改观。
到此,刘尊山已经完成了由丁镇南安排的作战任务。
鲁迈拉距离巴士拉不到40千米,是巴士拉的卫星城镇,推进到鲁迈拉也算是到达了巴士拉郊外。
到了20日的上午,在突击部队强攻鲁迈拉的时候,在科威特城北面登陆的2个步兵营总算做好准备。
也就是100多台履带式装甲战车,且主要是陆军的BZ-68型装甲输送车。
在陆战队,特别是步兵部队,并没有配备步兵战车,使用的是两栖突击车,反到有不少的装甲输送车。
当然,这也跟陆战队的作战环境有关。
在陆战队的编制体系内,有浮渡能力,能够把人员从登陆舰直接送上海滩,还能够提供一定装甲防护的两栖突击车,就相当于陆军的步兵战车。因为主要在滨海地区作战,所以陆战队不需要专门的步兵专车。
至于BZ-68系列装甲输送车,在陆军与陆战队里面,扮演的都是战地出租车的角色,也就是把作战人员从后方送往前线,尽可能降低在输送途中遭受的伤亡,并不承担伴随坦克作战之类的战斗任务。
在战术层面上,BZ-68取代的军用吉普车。
虽然更加昂贵,速度慢得多,但是BZ-68是货真价实的履带车辆,野外行驶行能远在吉普车之上。
也就是BZ-68,让帝国陆军的步兵真正获得了能跟随坦克推进的野战能力。
正是如此,装甲输送车成为装备数量最多的履带式装甲车量。
BZ-68式,这种在波伊战争之前研制采购,战斗全重不到15吨,最多能够搭载2名乘员与10名载员的装甲输送车,不但在过去的20多年里生产了大约5万辆,装备包括帝国陆军与陆战队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的军队,而且现在都是帝国陆军的主要运输平台,还发展出了数十种改进型。
比如搭载120毫米迫击炮的自行迫击炮车。
此外,还有安装了炮塔,配备30毫米机关炮的步兵战车型。
BZ-68能够有如此大的产量,而且得到那么多国家采购,不是因为新能足够好,而是足够的便宜。
要说的话,BZ-68的性能根本就算不上好。
为了控制重量,更为了降低成本,在D型之前的BZ-68只有车体正面能够抵挡13毫米枪弹,侧面防护强度只能抵御8毫米枪弹,而后部车体连8毫米枪弹都挡不了,可以说是相当的脆弱。
在进行了大改,从D型开始,在把战斗重量增加到16.5吨之后,防护行能才稍微提高了一点点,不过也只是侧面能够抵抗13毫米枪弹,正面要在披挂了附加装甲之后才能应付从500米外打来的20毫米炮弹。
其实,这个防护算不上突出。
即便是最新改进型,即BZ-68H,也挡不住西骆沙的RPG-7火箭弹,甚至能够被40毫米破甲榴弹打穿。
只是,低廉的价格掩盖了所有的缺陷。
BZ-68的初期型号,外贸单价仅6万金元,相当于同时期步兵战车的五分之一,连主战坦克的零头都不到!
关键还有,BZ-68能完成大约75%的战场输送任务。
简单的说,只有25%的战场输送任务需要由步兵战车来承担,比如搭载步兵随主战坦克作战。
用五分之一的价格获得75%的作战效能,这个效费比不是一般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