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闪烁
这些政治势力背后,其实就是纽兰共和国。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有机会,纽兰当局肯定会策动奥洲的老移民起来闹事,给梁夏帝国制造麻烦。
至于会有多少人因此而丧生,显然不是纽兰当局关心的问题。
由此可见,帝国向奥洲增兵,也是在防止发生动乱。
至于奥国的国防军,哪怕骨干官兵大部分是新移民,也未必能够依靠,关键是战斗力太差劲。
真打起来,奥国的国防军最多能维护国内秩序。
对外作战,还是得依靠帝国军队。
关键,其实是帝国海军。
不说别的,部署在奥国的45万帝国官兵当中,有25万属于海军与陆战队,此外还有大约15万属于空军。
此外,这些官兵不是全都部署在奥国。
就拿海军来说,只有大约10万官兵驻扎奥国,另外有大约5万官兵分布在西南东望洋上百个岛屿上。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要在西南东望洋采取行动,就只能动用帝国海军。
关键还有,如果纽兰当局还没有死心,想搞点事情出来,以便在秘密谈判中多捞到一些好处,那么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西南东望洋采取行动。能够攻占多少岛屿是小事,关键是鼓动奥国与西兰国的老移民闹事,给东方集团制造麻烦,再借此提高要价,逼迫梁夏帝国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
果真如此,帝国海军必然会做出相应调整。
最可能的,就是派几支舰队过去,加强在西南东望洋的军事部署,不给纽兰海军挑事的机会。
要搞不好,还真有可能在西南东望洋跟纽兰海军干一仗。
在丁镇南想这些事情的时候,白华伟也打完了电话。
第281章 肺腑之言
丁镇南确实没猜错,只是还不够全面。
按白华伟打听到的消息,帝国海军司令部会在近期对两大舰队的兵力做出调整,重点就是加强在西南东望洋的存在。
不出意外的话,会向西南东望洋增派一支由3艘航母充当核心的特混舰队。
此外,会首先加强在南夕落洋的兵力部署。
比如,派第十一特混舰队去桌湾,还会同时增派20艘大型攻击潜艇,以及数艘潜艇支援舰。
显然,帝国海军刺激是要增强在夕落洋的破交作战力度。
派第十一特混舰队封锁海运航线的可能性不大,仍然得依靠潜艇,部署航母战斗群主要为潜艇支援舰提供掩护。毕竟要让潜艇支援舰深入大洋,为大型攻击潜艇提供支援,肯定需要强大的后盾。
果真如此,说不准整个夕落洋都会成为帝国潜艇的猎场。
在潜艇支援舰的支持下,哪怕是前往北夕落洋执行破交任务,像“南江”级这类的大型攻击潜艇,在航部署率都能达到五分之一,即每10艘潜艇,就能保证有2艘处于作战部署状态。
这个比例,绝对不算低。
关键还有,如果只是封锁从北孤大陆东海岸到西大陆的航线,只需要6到10艘处于部署状态的潜艇就足够了。要知道,在更加广袤的北东望洋上,纽兰海军投入的大型攻击潜艇也就在20艘左右,处于作战部署状态的不会超过三分之一,就已经对通往霍瓦依群岛的航线构成了严重威胁。
当然,这也跟潜艇的性能有很大关系。
拿“南江”级来说,其最新的改进型,除了在艇首鱼雷舱装载36条雷弹之外,还能够用垂直发射系统装载16枚导弹。如果是执行破交任务,通常是搭载36条重型鱼雷与16枚远程反舰导弹。
就具体的战术来说。
如果是在远海作战,通常会在较远的距离上用反舰导弹攻击护航战舰,然后以最快速度逼近运输船队,再用鱼雷来结束战斗。因为货轮的航速都不够快,一般才10多节,所以就算知道附近有潜艇,也很难逃脱。关键是,护航战舰一般都是护卫舰,在遭到反舰导弹饱和攻击的情况下,肯定是凶多吉少。哪怕有护航航母,因为用民用货轮改造而来,也未必扛得住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
当然,要是在近海,潜艇会直接使用反舰导弹攻击运输船只。主要是,就算干掉了护航战舰,也未必能赶在岸基反潜巡逻机杀到之前追上运输船队,更别说需要花大量时间对付四散逃跑的运输船只。
总体而言,潜艇破交作战效率早已是今非昔比。
在理论上,一艘“南江”级就能把一支规模在30艘左右的运输船队送到海底。
正是如此,在通常的破交作战中,也就只需要2到3艘潜艇协同,根本不需要投入更多潜艇。
整个北夕落洋,只能划出3到4处海域来进行破交作战。
照此计算,也就6到12艘潜艇,就足够封锁整个北夕落洋。
至于搜寻运输船队,依托先进的被动声纳,大型攻击潜艇能够在数百千米之外发现运输船队,并且确定其大致方向。关键是,还能依靠后方提供的情报,尤其是部署在太空的侦查卫星。
关键还有,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向桌湾派遣更多的大型攻击潜艇,确保能够有足够多的潜艇处于作战部署状态。
可见,帝国海军确实打算在夕落洋搞事情。
只是,更有可能是在向纽兰当局施压,增加其出兵西大陆的成本,从而让纽兰当局尽快签署停战协议。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秘密谈判还没有结束,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谈拢。
至于派遣舰队去西南东望洋,或许跟谈判没有直接关系,也可以说跟丁镇南推测的不大一样。
关键就是,纽兰海军未必有能力去南夕落洋搞事情。
不要忘了,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之后,就算把状态不佳的“肯尼”号算上,纽兰海军也只有4艘航母可用。相对的,在去年年底,随着第一批封存航母加入战斗序列,帝国海军可用的航母已经达到了15艘,恢复到战前水准。关键是,因为不用死保陆心海,理论上能够在西南东望洋部署6艘航母。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紧急增派3艘,把投入该方向上的航母增加到9艘。
这还只是舰队。
战后的几十年,帝国海军一直苦心经营西南东望洋,在上百座岛屿上建了军事基地,只是军港就超过了10座,海军航空站更是多达36座,最多能在这些基地部署5000架各种型号的作战飞机。在任何一处海域,帝国海军最多能够投入500架岸基飞机,而且在塔斯曼海这类关键海域还能翻倍。
把岸基力量算进去,差距就更加巨大。
可见,就算获得了第二批6艘“尼兹”级,航母达到10艘,纽兰海军也没有进军西南东望洋的资本。
哪怕帝国海军驻足不前,可用航母始终只有15艘,纽兰海军最快要到新历154年,也就是计划当中的第三批15艘“尼兹”级全部建成,在航母总量达到25艘的情况下,才有希望横扫西南东望洋。
显然,就算纽兰当局有相关计划,最多也就在边缘地区小打小闹。
从这个角度看,帝国海军增兵西南东望洋,其实是主动行为,也是通过此举向纽兰当局施压。
当然,也可以说是让纽兰当局不要打西南东望洋的算盘。
不管哪种可能,都表明秘密谈判远没有到说结束的时候。
白华伟获得的内幕消息,证明了丁镇南的这个推断。
谈判还在进行,而且在短期之内不会有实质性成果,不过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或者说双方在最为关键的问题,要不要通过秘密谈判来实现停战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并且以此为依据,进行了跟深入的磋商。
要说的话,这个结果确实很重要。
用白华伟的话来说,只要能够谈,那么一切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