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闪烁
这可是战略轰炸机!
就斯塔克所知,纽兰共和国的飞机制造厂就算开足马力,以最快效率,一年也只能生产大约3000架。
可见,双方的实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梁夏空军在和平时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轰炸机部队,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能够培养与维持足够的精锐飞行员,确保在战争爆发之后,也就是在扩充机群规模的时候,不至于没飞行员可用。
要说的话,梁夏空军最不缺的就是飞行员,特别是包括轰炸机在内的各类大型飞机的飞行员。这就是,梁夏帝国有全球规模最庞大的民用航空市场,国内有一千余座机场,数千条航线,以及约3万架支线与干线客机,还有1万多架民用运输机,从事民用航空的飞行员超过50万。
这还没包括大约10倍于此的航空爱好者。
全都算上的话,梁夏帝国的飞行员人数超过500万。
就算并非个个的身体素质都足够的好,能够驾驶战斗机,也有很多飞行员在进行必要的培训之后,能够驾驶轰炸机、运输机这些不需要做剧烈机动,操控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大型飞机。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梁夏空军不会太在乎损失。只要能干掉纽兰舰队,哪怕损失几十架、甚至上百架轰炸机那也是在所不辞。
在理论上,只需出动20架“轰9d”这个级别的战略轰炸机,就能够对第51特混舰队发起饱和打击。
如果有战斗机护航,那就更加不得了。
这正是舰载航空兵,或者说航母战斗群在现代海战中扮演的角色。
通常情况,由航母战斗群出动战斗机,为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掩护,以提高轰炸机的作战效率。至于航母上的攻击机,更多的用于执行战术任务,比如在登陆作战当中为陆战队支援。
在由火力投送密度决定胜负的战斗中,舰载航空兵居于次要位置。
其实,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准确说是在反舰导弹诞生之后,舰载航空兵攻击力不足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受航母限制,舰载机始终都是战术飞机,没法跟战略级别的轰炸机相提并论。
只是,即便到现在,也没有人愿意承认这一点。
道理也很简单,对海军来说,舰载航空兵是主要的突击力量,哪怕不中用,也不能随便抛弃。
根据这些,也就不难推测出白华伟可能采取的战术。
在跟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汇合之后,他会带两支特混舰队北上,且尽量保持隐蔽,尽可能的利用岸基航空兵搜寻纽兰舰队。在发现纽兰舰队之后,将由空军出动轰炸机,在舰载战斗机掩护下发起攻击。如果有需要,空军还会安排大型预警机、加油机与电子侦察机等支援飞机为行动支持。
要这么打,肯定需要在后勤保障上下功夫。
简单的说,就是需要在前沿基地部署足够多的作战飞机。
其实,这也是斯塔克最关心,或者说最担心的事情。
之前每天,斯塔克都会收到由后方发来的关于北马群岛、管岛与威岛的军事基地的卫星照片。
也就在这几天里面,梁夏空军加强了在这些地区的部署强度。
只是在管岛的李铭博航空站,就新增了至少120架大型作战飞机,其中肯定有空军的轰炸机。
威岛那边也在加紧准备,新增了很多临时搭建的停机棚。
如果把北马群岛的3座空军基地算上,梁夏空军最多能部署500架轰炸机,并且让其中五分之一执行对海任务。
在理论上,这些轰炸机都能参与对付第51特混舰队的战斗!
其实,梁夏空军一直在用部署在北马群岛的轰炸机执行远程奔袭任务,包括用巡航导弹攻击纽兰本土的西海岸地区。虽然强度不太高,也没造成多大的破坏,但是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关键还有,梁夏空军还没有大打出手,很有可能是库存导弹已经用光,还得优先保证大陆战场的需求。
这种情况不会维持多久,在年底,等到几家生产巡航导弹的军火公司完成动员,就能够得到解决。
到时,有了足够的导弹,梁夏空军首先就会增强打击纽兰本土的力度。
这正是梁夏空军一直在积极搜寻第51特混舰队的关键所在。
等到战略轰炸全面开始,在进攻受挫之后,撤回去的第51特混舰队就将成为横在梁夏空军面前的拦路虎。
可见,梁夏空军肯定做好了准备。
这么一来,让第52特混舰队顶上来,其实是于事无补。
唯一的选择就是让第51特混舰队撤回去。
只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舰队这里。
打到现在,哪怕没有人愿意承认,就连斯塔克也不例外,可是在内心,斯塔克早就有了清楚认识。
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已经失败。
按照最初计划,是在3到5天之内打下中转岛。就算从登陆那天算起,到12日也已经有5天了。只可惜,登陆部队依然没有能够歼灭中转岛上的守军,甚至没有完全控制至关重要的机场。
双方到现在都还在机场附近鏖战!
当初订下3到5天,并不是拍脑袋做出的决定。
这个时间,其实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返回所需的时间。
如果不能在此期间完成攻占中转岛的行动,那么在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返回之后,必然会进退两难。
为此,斯塔克还专门拟定了一份备用计划。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返回,第51特混舰队与第52特混舰队就转为制海作战,并同时结束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在战胜梁夏舰队之后,再重新发动进攻。如果打输了,就得把登陆部队撤走。
现在的问题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没有返回中转岛!
要说的话,斯塔克已经在打退堂鼓了。
不要忘了,在对部署做出调整的时候,他就让登陆部队暂停进攻,并着手巩固登陆场的防御部署。
只是,他没有下达撤退命令。
显然,这就是问题。
哪怕明明知道,继续在中转岛熬下去,只会变得更加的被动,错失所有的机会,甚至会遭受惨败,可是在内心,斯塔克不想放弃占领中转岛的机会,哪怕要为此承受有可能全军覆灭的风险。
这里,关系到纽兰共和国的总体战略。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首轮进攻就遭受挫败,纽兰共和国在战略上将变得很被动,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在东望洋这边,不止是由攻转守,其实是全面溃退。
到时,只能退到本土西海岸附近,动用重兵死守至关重要的望夕运河,依托本土与孤大陆对付远征的帝国海军。
简单的说,也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所幸的是,就算东望洋战场具有最高的优先权,梁夏帝国也需要用2到3年的时间才能够获得跨越东望洋,攻打纽兰本土的能力。哪怕是进军望夕运河,也需要花2年时间增强舰队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