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虫虫帅
罗荣光对这位上司的请求不如说是命令点点头,并无任何异议,接着叶之魁又听取了一翻罗荣光的意见,有道是术业有专攻,叶之魁都是一一答应。
大军用过晚饭后缓缓前行,也没用用多少时间便到了水师驻地,水师提督邓世昌早已命令舰队做好迎接准备,就等着叶之魁武毅军的到来,叶之魁将登舰事宜交给手下诸将,自己却领着罗荣光去陪着邓世昌说话。
邓世昌看到叶之魁,也是一阵开心,如今北洋水师和他叶之魁利益相连,生意越做越红火,北洋水师简直就不需要朝廷的拨款就能渡日了。因此两人关系也更为亲近,几乎要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
邓世昌上前一步笑着说道:“从云啊,上次一别几月不见,大哥甚是想念啊!”
接着拍了拍叶之魁肩膀开玩笑道:“从云你和上次那位姑娘关系如何了。”
叶之魁摸摸头皮,嘿嘿傻笑道:“大哥又开始取笑小弟了,大哥家中可有好几位娇妻。”
两人互相调笑寒暄了一翻,旁边的罗荣光不由暗暗咋舌,这位国之福将叶之魁可真是交友广泛,连向来严肃不善言笑的水师提督邓世昌也能称兄道弟。
说着说着,邓世昌有点担忧,道:“从云此次出战,虽然能大长我中华之雄风,可毕竟面对的是德军,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还是要多多小心才是啊。”
不待叶之魁回答,邓世昌接着又感叹道:“可恨的是西洋小儿,区区三艘军舰亦敢前来挑衅,朝廷为了大局着想,不让我北洋水师与敌交战,整日龟缩在水师基地之中,大哥憋屈得要紧啊。”
叶之魁尴尬一笑,他心中自然知道怎么回事,事实上朝廷就是根据他的意见而制订的大致作战方针,为了避免威廉二世这个脑残恼羞成怒,叶之魁建议水师尽量不参战,只打一场局部的陆上战争。
叶之魁只好劝说道:“朝廷有朝廷的考虑,但小弟相信大哥如遇到德国的远东舰队,绝不会不战而退。”
邓世昌淡淡一笑,指着北洋舰队说道:“我们还是别说这些了,大哥如今为了护送从云,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可是连家底都带来了。”
叶之魁一看,可不是,旗舰“定远”,其他主力舰如“镇远”、“致远”、“济远号”都悉数到场,大大小小恐怕有十余艘,虽然有朝廷重视的成分在里面,但也可以看出邓世昌这位水师提督对他的关怀了,不由暗暗感激。
两人又闲聊了片刻,便有手下来报,兵马武器都已登载完毕,可以起航。叶之魁和邓世昌便在罗荣光的注视下登上定远号,北洋舰队慢慢消失在黑暗之中。
同一天晚上,德军舰队司令棣特利希拿着一张电报坐在青岛的总兵衙门里面,低下是一群大尉、士官等,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得意干将,因此被派来代替梯尔匹茨驻防青岛。
现如今他的手上只有三艘军舰停在青岛,分别为“羚羊号”、“威廉号”以及“小胡子号”,手下有舰队官兵一千余人,陆战队一千余人,分别驻守在青岛的军火库、电报局、栈桥、青岛炮台以及总兵衙门和兵营。
他刚刚接到德国驻华公使海靖的电报,言清国将领叶之魁率新军五千余人有北洋水师运送,不日将在威海卫登陆。不是他看不起清朝的官兵,实在是清朝的官兵没有让他看得起的理由,就拿占领青岛这件事情来说吧,清国将领章高元被他略施小计,用“借地操练”这样扯淡的理由骗得军舰进港,接着更是不费一枪一弹的将他逐出青岛。
你说他能不鄙视清朝官兵吗?叶之魁,一个毕业于帝国二流学校的中国人,仅仅因为打败了日本这等弹丸小国,也敢和帝国叫板,不怕夜路走多了碰到鬼?
棣特利希放下电报,传给手下,半响对大尉安孟道:“安孟,你怎么看?”
安孟大尉正是那位不费一枪一弹赶走章高元的家伙,他眼睛微微向上一瞧,回道:“将军,这家伙就交给我们陆军吧,我会给他上一课难忘的教学,让他明白老师和学生的差距。”
棣特利希说道:“可惜我们的陆军只有一千来人,叶之魁手上有五千人,再加上山东这些乱七八糟的部队,恐怕有一万余人。”
安孟大尉蛋定一笑,道:“将军,别忘了当初章高元也有三千多人,不过却被我二百来人吓跑,远东就是创造奇迹的地方,将军你没有看到,今日聂士成手下的官兵还有一些人拿着火枪长矛冲锋,虽然我佩服他们的勇气,但是我为他们悲哀,清国官兵就是一个数字,如今陛下正在帝国看着我们的表现,我们怎么能让他失望。”
棣特利希同意的点点头,给青岛港口的德军舰队发电报要他们北上给北洋水师一个教训,牛皮哄哄的三艘德军舰队舰长接到命令,毫不犹豫立马起航北上,寻找邓世昌的运兵船。
---------------------------------------------------------
兄弟们,帮忙去三江阁投张票,只要花费你一分钟的时间,小虫将感谢不已。
第二卷京师风云第六十八章义和团揭竿而起
清朝的军事反击行动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这些国家或如日本一样冷眼旁边,寻找时机;或如法国一样搬板凳,看好戏;或如俄国一样虎视眈眈,若清国战败,则扑上来再咬一口;或如英国一样蛇鼠两端,一方面德国的大陆政策在挑衅它的殖民霸权,它希望德国能碰到一个硬钉子,一方面又不希望中国能打赢西方国家。
叶之魁这个毕业于德军军事学院的抗日名将再一次进入了世界各国政府的眼中,大多西方国家报纸以“学生和老师间的较量”为标题讽刺叶之魁自不量力。
而小日本的报纸则耐人寻味,看表面上的意思,日本民众还希望叶之魁能打败德军,究其原因,就是叶之魁打败了他们,如果叶之魁再打败德国,则说明不是他们太弱,而是叶之魁太强,虽然才会有此等奇怪复杂的心思
德国的出兵占领青岛的军事行动也引起了山东民众的强烈抵抗,民众纷纷自发组织各种团体支持叶之魁的抗德活动,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叶之魁要求坚决抗德,决不抛弃山东民众的奏折,并且随身携带棺材入鲁抵抗作战的举动传回山东,立即引起了轰动,在这些老百姓的心目中,叶之魁就是山东人民的救星。叶之魁在山东民众之间的威望一举超过聂士成,独领风骚。
而叶之魁离开直隶之后,袁世凯也深深松了一口气,前段时间被他被叶之魁死死压制住,活得很憋屈,现如今他终于能安下心来操练新军了。
此时袁世凯和叶之魁操练新军最大的区别是,叶之魁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使武毅军慢慢只知道有叶之魁,而不知道有朝廷;而袁世凯此时当然不会想那么远,他只是想靠着练新军一步一步往上爬而已。
理想目标的不同使两只军队有截然不同的面貌,袁世凯只得形而不得神,叶之魁挥舞着他的思想教育,使军心慢慢凝聚,在帝后两党都忙着争权夺利之时,不但一把控制住新军,还开始在直隶各淮练诸军中安插亲信,即便是袁世凯的新军之中,也不知有多少军士已经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十三鹰的一张大网慢慢从京师向全国各地蔓延开来,这个世上穷困潦倒,身无分文的人多的是;这个世上不鸟清政府,立志反清的仁人志士也多得是,十三鹰不愁招不到人,只愁人太多一时忙不过来。
各地十三鹰分部当然不会明摆着打着反清的旗号,而是以各种商会、老乡会的名义组织起来,并且开办一些实业,当然只有极少数核心人员才知道幕后主使是那个名满清政府的国之福将叶之魁。
叶之魁现在要钱有钱,要权有权,鉴于形势紧张,现在他需要的是名了,因此入山东作战,一方面是真心抵抗外敌,另一方面也求名声,然后用大清的银子,造大清的反。
山东冠县梨园屯,赵三多离开菏泽不久便赶回到了这里,而且回来之后马上召集人手,不知道要有什么动作。
话还是要从他被官府关了不久之后就被平安放出来说起,那时他对官府放他一命一直很是好奇,直到一个神秘人出现在他面前。
其实打赵三多一离开牢房之后就觉得有人一直跟踪他,直到他行至郊外,才忍不住转身出声问道:“阁下是谁?为何一直跟踪赵某。”
赵三多话刚说完,便从身后的一棵大树上忽然闪出一个黑衣蒙面人,赵三多见那人身手敏捷,不由暗暗戒备,以防不测。
蒙面人没有回答他的提问,反而娓娓道出他的来历,说道:“赵三多,出生于威县沙柳寨,现如今高堂仍在,娶妻于氏,生一子一女。早年拜梅花拳传人张如纯为师,学得一身好本领,好打抱不平,在各地授徒二千多人,难道是想要造反?”
赵三多心中一惊,大喝道:“阁下到底是谁?不知祸从口出吗?你对我如此了解!到底有何居心?”
蒙面人冷笑一声,回道:“我不需要告诉你,我是谁,因为你现在还不够格知道,你只要需要问你自己,为什么能完好无损的从牢中出来,你以为晒太阳是那么好晒的吗?”
赵三多惊疑不定,对方竟然连他受审时的供词都知道一清二楚,可见身后的势力之大,只好问道:“是你救了我,你到底需要我做什么?”
蒙面人见赵三多脸上阴晴不定,便笑着说道:“放心,我不会让你做伤天害理的事,如今中国处于亡国亡种之际,清政府腐败无能,我们只是一群起来自救的人而已。”
赵三多稍微放下警戒,又说道:“你知道我这么多事?难道就不怕我赵某杀你灭口。”
蒙面人哈哈一笑,道:“都说赵三多为人仗义豪侠,更何况,相信我,我们的势力是你无法想象的大,而且如今这个年代,武功再高,也怕枪炮。”
蒙面人一个转身,不知何时手中已经多了一把左轮手枪,蒙面人对着天空就是啪啪两枪,赵三多只见两只小麻雀中枪从空中纷纷落下。蒙面人竟然是一枪一个,称他为神枪手也不为过。
赵三多终于下定决心,威逼利诱之下,抱拳道:“只要不是伤天害理,我赵三多任你驱使,不过还希望阁下能告知我姓名。”
蒙面人闻言,一愣,说道:“我没有名字,你可以叫我伍六一。”
赵三多只好又问道:“不知伍大人找我赵某有什么事?”
蒙面人回过神来,侃侃而谈,说道:“如今山东各地形势混乱,我希望你能召集人手,竖起扶清灭洋的大旗。”
赵三多不解,上前一步,问道:“扶清灭洋,伍大人刚刚不是说要自救吗?”
蒙面人摇摇头,道:“现在时机未到,朝廷势力仍然很强大,我们需要的是慢慢发展。”
赵三多想了想,没有什么意见,开口回道:“那好吧,赵某这就回冠县召集人手,只是大人是否和赵某一起去。”
蒙面人摆摆手,递给他一个东西,说道:“我还要去联络其他人,这个东西给你,如果想联络我们,就佩戴在胸前,到时自会有人找上门来。”
赵三多接过放在手心一看,原来是一只小巧精致的雄鹰饰品。等他再抬头一看,蒙面人已经消失。
不日,赵三多回到冠县,召集三千多门徒,扯起扶清灭洋的大旗,设场练拳,广收徒众。山东各地为之震动,民众响应剧烈,各种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窜起。聂士成因为一方面要抗击德军,顾暇不及,另一方面见这种扶清灭洋的组织暂时没有什么行动,只好先放一旁,等击退了德军再说。
第二卷京师风云第六十九章相逢何必太龟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