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菠萝蜜多羊
李世民冷冷道。
“让他进来。”
刘恩泰退下。
“儿臣……拜见父皇。”李祐垂首跪在冰冷金砖上,声音发颤。
李世民冷冷道。
“朕让你就藩齐州,是让你去凌虐百姓的?”
李祐一抖,险些瘫软。
见到李祐说不出话来,李世民感觉到一阵深深的疲倦,旋即淡淡道。
“即日起,削去你齐王封爵,降为北海郡公!罚俸三年,禁足于宗正寺别院,无朕旨意,不得离开长安。”
“给朕好好想想,何为君,何为臣,何为民!”
李祐大惊失色。
“父皇......”
李世民瞪了他一眼。
“还不下去。”
李祐身子一颤,只得退下。
..................
甘露殿外,李祐与齐王妃汇合。
李祐脸色惨白如纸,失魂落魄地从甘露殿沉重的门扉后踉跄走出。
等候在殿外的齐王妃立刻迎了过来,看到他这副模样,心中已猜到了八九分,但仍抱着一丝侥幸,急切地低声询问:
“殿下!父皇……父皇怎么说?可曾责罚?”
李祐咬牙道。
“削去了本王的齐王之位!降为北海郡公!罚俸三年!不得踏出长安半步!”
齐王妃倒吸一口冷气,差点晕厥过去。
这也太狠了。
她脸色阴晴不定。
“殿下,咱们再等等,说不定还有机会。”
................
“大孙,你四叔前阵子说要去大兴善寺,兴一场法事,为你皇祖母祈福,咱们今日去看看吧。”
李世民笑呵呵的看向旁边的李易。
李易点点头,心里却是有些嘀咕。
这四皇叔到现在还没放弃在皇爷爷面前装孝顺啊。
李世民带着李易出现在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的朱红寺墙在葱郁古木的掩映下显得庄严肃穆。
穿过钟鼓楼,步入主殿广场。
青砖铺就的宽阔地面光洁如镜,中央巨大的青铜香炉内,手臂粗的长明香正升腾起袅袅青烟,如纱如缕,盘旋上升。
梵呗诵经之声从巍峨的大雄宝殿内隐隐传出,低沉悠远,伴随着有节奏的木鱼敲击,形成一种令人心神沉静的韵律。
殿前汉白玉雕栏旁,几株古松虬枝盘曲,苍翠的松针间点缀着嫩绿的新芽。
回廊下,身着锦斓袈裟的住持法师早已率众僧肃立等候。
他们手持念珠,神色恭谨,目光低垂。
等到李世民等人出现在这里的时候,一众僧人纷纷行礼。
“贫僧等人见过皇帝陛下。”
李世民不以为意,目光落在李泰身边的李佑身上,眉头微微蹙起。
李佑旁边的齐王妃连忙拉着李佑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
李世民摆了摆手,目光落在李泰身上。
李泰轻咳一声。
“父皇,为母后祈福,也有老五的一份心意。”
他收了李祐的好处,当然要在李世民面前略微为其请功。
李泰不是不知道李祐干的那些事儿,但是在他看来,只是一些贱民罢了,父皇还能跟儿子一直置气?
相反,父皇玄武门登基,一向不喜欢自己的子孙们弄得兄弟阋墙,反倒是兄友弟恭才是父皇喜欢看到的。
而他李泰向来是兄友弟恭的典范!
父皇知道他仁厚,对待兄弟仁义,能不对他喜欢?
另外,交好一位亲王,增强自己的势力,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以后万一要用上呢。
李世民微微蹙眉。
虽然见到李祐有些不爽,但是想到今日毕竟是为亡妻祈福,也懒得大动干戈,毕竟几个儿子也算是尽孝。
李祐在齐王妃的唆使下,大着胆子道。
“父皇,儿臣这些日子以来,日夜悔过,已经知道自己的错了。”
“父皇对儿臣恩重如山,儿臣不愿意让父皇失望。”
“若是儿臣有机会回到封地,必然在封地修建一座金佛,为父皇祈福!”
他这点小小的暗示,在场的众人都听得出来。
李世民不置可否,没说话。
旁边的李易忽然笑嘻嘻道。
“五皇叔,你这话就不对了,佛在心中,不在外物。”
“更何况,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
“我看呐,五皇叔你还是在长安多陪陪皇爷爷,来的更实际一些。”
第171章 不是幡动,不是心动
李祐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尼玛,这混蛋小子没事多什么嘴。
李泰脸色一僵,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李世民。
便见到李世民满意的笑眯眯道。
“你们都这么大人了,还不如一个孩子。”
“再多的金子也不如一颗真心。”
李泰、李祐面面相觑,心里颇为郁闷,对刚刚胡乱插嘴的李易,心里极为不满。
李世民却是没有理会他们,而是拉着李易往寺庙里走去。
片刻后,祈福大典便开始。
一众僧人念叨起来。
而刚刚的一众僧人则是在李世民面前陪侍。
为首那两个老僧,一人名为道宣,一人名为弘忍。
道宣是律宗创始人,当世高僧。
弘忍则是禅宗五祖。
李易对佛学不甚精通,只听过禅宗六祖慧能。
至于这五祖,则是不太熟悉。
李世民没吭声,只是听着众僧人念经,不由得想念起自家的亡妻。
正值此时,忽然一阵风吹拂过来。
将寺中的经幡吹动。
李泰嘀咕道。
“起风了,经幡都动了。”
他只是随口嘀咕,却没想到旁边一个长相俊秀的年轻僧人忽然轻笑道。
“魏王殿下说错了,不是幡动,而是风动。”
此话颇有禅机,顿时引得李世民等人瞩目。
旁边几个高僧也是看过来。
李易眨了眨眸子,目光落在这个年轻僧人身上。
啧啧啧,有装逼怪。
为首的僧人道宣皱眉道。
“辩机,怎可胡乱插嘴?”
李易眼皮一跳,饶有兴致的看着面前这年轻僧人。
这他耳熟啊。
不就是私通了高阳公主那位?
啧,长得还行。
难怪......
李泰脸色发黑。
他也不傻,这会也是瞧出来这叫辩机的年轻和尚,是故意出来抖机灵的。
尼玛,想踩老子上位。
李泰当即不屑道。
“哼!本王亲眼所见,分明是这经幡在动。”
“哪来的什么风动?你这粗鄙秃驴,休要在父皇面前故弄玄虚!”
李世民却是挥了挥手。
“无妨,朕倒是觉得他说的有些意思。”
他有些好奇的看着辩机。
“魏王说是幡动,你为何说是风动?”
辩机见到李世民没有责怪他,当即心头一喜,只觉得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当下微微一笑,双手合十,向着李世民和李泰深深一礼,声音清朗而笃定。
“回禀陛下、魏王殿下。”
“贫僧以为,非是幡动。”
“世人只见幡舞,便言幡动,此乃执迷于表象。”
“实则,若无风起于青萍之末,穿林过殿,拂过幡旗,那幡布焉能自舞?”
“是故,幡之动,乃风之力所驱也。”
“风无形无相,却蕴藏伟力。它能催动云雨,能拔起巨木,能令江河生波,亦能使这小小经幡飘扬。此刻,正是殿外之风,缘起缘聚,穿堂而入,激荡幡身,方有魏王殿下所见之幡动。”
“动者,风也。”
“幡者,不过随风而显之风迹耳。”
上一篇:大唐:和长乐同居,李二绷不住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