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菠萝蜜多羊
武媚娘听得一脸懵,有些听不懂李易口中的实践证明,学分是什么意思,不过大概猜的出来,应该都是这位皇太孙的手笔。
她心里有些嘀咕,这位皇太孙殿下总是能出人意料,做事滴水不漏。
想到此,她忽然像是想起来什么事情一般,表情颇为复杂道。
“皇太孙殿下口述、让我撰写的《西游记》,为何要以吴承恩,为笔名?”
李易瞥了他一眼,有些奇怪道。
“当然要有笔名,难道我堂堂皇太孙,用自己真名去写小说,岂不是荒唐,让礼部那帮家伙知道了,又要弹劾来,弹劾去。”
武媚娘抿了抿红艳艳的唇瓣,眼神复杂。
“妾身哪里是那个意思。”
“妾身的意思是,为何要叫吴承恩,不叫其他的笔名?”
李易心里有些嘀咕。
这女人真够麻烦的,不就一个笔名么,纠结个屁。
“随便取的,不必在意。”
武媚娘眼皮一颤。
吴承恩,武承恩?
这承的是谁的恩?
第116章 这《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跟我李易有什么关系
约莫两三日后。
一份名为《大唐周报》的报纸在长安贵族子弟、贵妇千金圈子火了。
作为大唐识字率最高、最有消费力的阶层,报纸这种刊物,在他们之间传播的最快。
尤其是当这《大唐周报》颇为有趣的时候......
那些整日闺阁中呆着的闺阁千金本就是无所事事,而这《大唐周报》又刊载了一则名为《西游记》的故事。
本来对他们而言,这故事也就跟那些志怪故事没多大区别,但是一读到这故事,顿时让他们饶有兴致起来。
毕竟石头里出猴子,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尤其是这《西游记》开篇就直接引出猴子学艺,威震天下,只用了前三回,就将美猴王的意气风发写的淋漓极致,可谓是黄金三章。
彼时的唐传奇虽然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成熟的题材,有了多种类别,如侠义传奇、爱情传奇、神怪传奇、仕途传奇。
但是魏晋南北朝《搜神记》、《世说新语》影响深远,初唐时期还是以志怪小说为主,不过较为粗浅。
最重要的是,这些志怪小说都是以短篇为主,文中透出的大部分妖怪、仙神,都是听起来普普通通,毫无逼格。
而《西游记》就不同了,这石猴未出生就是天地灵秀,一出生就是风云初动,仙神齐齐瞩目,叫这些从未读过如此“爽文”的大唐土包子们一下子就爽到了。
最重要的是,从文中隐隐透出的浩大神话背景,让所有人读到此故事的人都看得出来,作者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神话观。
仅仅是数日功夫,《大唐周报》便彻底火了。
那些曾经因为好奇购买《大唐周报》的百姓们,意外发现自己买的《大唐周报》忽然“涨价”了,有人愿意以数倍的价格回收。
长安城内渐渐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潮。
贵族圈子里甚至有人高价悬赏《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想将其请回去关在小黑屋里继续写。
不过待到那些耳聪目明、颇有手段的贵族打听到吴承恩最后的线索在毓德轩的时候,所有人都保持了沉默。
又过了半个月。
连续第三期的《大唐周报》一经发出,几乎销售一空。
而此次第三期的《大唐周报》则是将百姓们阅读《西游记》的热情达到了一个高潮。
因为到这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文中明确提到观音菩萨来到唐朝长安城内寻找合适的取经人。
其中还讲述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离开金銮殿去化生寺上香,以及玄奘法师的身世,直接点明了故事发生在大唐。
要知道,无论是写什么文章,但凡是文人都懂得避讳的道理,几乎没有哪朝哪代的人会写本朝故事,都是以前朝为代指。
而这《西游记》则是直接点明了就是大唐,甚至在第八回附录“江流僧复仇报本”中开头便写道“话表陕西大国长安城,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汉以来,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真个是名胜之邦。彼时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
这一回更是读的不少人兴奋起来。
因为直接表明了故事情节就在贞观十三年。
要知道,虽然大唐并不以言获罪,但是前九回,什么蟠桃盛会,大闹天空的故事情节,已经隐隐有些暗示官场贪污、权力腐败的意思,如今直接点明贞观十三年,其中深意,已经不言而喻。
别的志怪小说哪怕敢用唐代背景,也绝不敢这么赤裸裸的写。
如此身临其境的写法,让许多人看的心潮澎湃,直呼这吴承恩胆子大。
不过了解其内幕详细的人,则是笑而不语。
不管怎么说,此时颇有些暑气的长安城,被一只猴子给带起了一股阅读《大唐周报》的风潮。
大唐报社的总部内。
“咕噜噜!”尉迟循毓喝了一大口水,摸一把脸上的汗水。
“太孙殿下,咱们今日这报纸都不够卖啊。”
“是啊。”程尚礼摇头晃脑,“好家伙,半个月之前,这些人都对我爱理不理,现在的我让他们高攀不起啊,好多人竟还要托关系,让我给他留一份。”
魏颖挠了挠头。
“皇太孙殿下,其实我也挺好奇,这《西游记》后面写的什么,我爷爷每天也拿出来看看,说是皇太孙殿下的这个故事挺有趣的。”
其余几人面面相觑。
魏颖的爷爷魏征那是大唐出了名的硬骨头、老古板。
没想到居然私下里也会看这种志怪小说,当真是太反差。
李易闻言轻咳一声。
“不要着急嘛。”
“《大唐周报》上,每一期都连载三回。”
“你们可以等着看。”
李敬业笑呵呵道。
“皇太孙这般也太吊人胃口。”
“我那些个兄弟姐妹知道我来报社做报童,还央求我来问问下面的情节,说那孙猴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从五指山下出来。”
程尚礼点了点头。
“是啊,我爹还说要把作者抓过来关小黑屋,一天写个一回,写不出来就上皮鞭。”
“后来知道是皇太孙殿下的手笔,你们是没看我爹的那脸色吓的跟三孙子是的。”
众人:“......”
李易嘴角扯了扯。
这小子真是他爹的好大儿。
他笑眯眯道。
“都不要着急,你们问我我也不知道。”
“这《西游记》是吴承恩写的,跟我李易有什么关系。”
第117章 震惊李世民!皇太孙的长江黄河论!
“好一个吴承恩、武承恩,这是承的谁的恩?”
李泰脸色阴沉的将面前的《大唐周报》拍在桌上。
他心里着实嫉妒。
妈的,这《西游记》写的真特么好。
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的才华。
哪怕李易那小兔崽子在父皇面前备受宠爱,展露才能,但是他自己也有着自己的一份骄傲。
可是如今,这份骄傲,似乎也被击碎了。
这《西游记》写的太特么好了。
旁边的苏勖等人面面相觑。
要不是早就站队了魏王,他们真要夸一夸这《西游记》。
这位皇太孙殿下简直是神童中的神童。
...............
“大孙这《西游记》倒是有些意思。”李世民捋了捋胡须,若有所思。
旁边的一众官员面面相觑。
魏征则是微笑上前拱手。
“皇太孙殿下的《大唐周报》,微臣也是拜读过,颇为新颖,收集了诸多新闻,倒是奇异,且颇有时效,还收纳了诸多朝廷政令,倒是颇为有趣的读物。”
“其中刊载的《西游记》,更是寓意深刻。”
“皇太孙殿下的《西游记》看似志怪传奇,实则以天庭暗喻朝堂。”
“那孙悟空大闹天宫,只因蟠桃盛会仙官渎职、天庭纲纪废弛......”
“天上与地下其实并无分别。”
“若权贵奢靡成风、官吏腐败失察,则‘天庭’亦会倾覆!”
“老臣斗胆进言,我大唐当以‘天庭’为鉴!”
“太孙之笔名‘吴承恩’承的是陛下纳谏之圣恩!”
“望陛下开贞观盛世之清明,励精图治。”
其余等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
这魏老儿果真是一刻也不消停。
这个时候也要谏一下?
李世民闻言,却是没有他们想象中的不高兴,而是淡淡一笑。
“魏卿所言甚是。”
“天庭若不清明,迟早要被那无法无天的孙猴子掀翻!”
李世民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痛心疾首:
“看看华州之事,看看那一个个披着官衣的蛀虫!朕的圣旨昭告天下,归还血汗钱,到了他们手里,竟成了盘剥百姓的工具!”
“好大的狗胆!他们眼里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如此岂非就是如‘天庭’那般腐朽。”
“朕主持的这场‘蟠桃盛会’是发还百姓的血汗钱,是安民心的好事!”
“可到了下头呢?”
殿内群臣闻言,心里一凛。
有聪明的已经反应过来不对劲。
这位皇帝陛下怎么感觉话里有话啊。
李世民目光如电,扫了一眼群臣,淡淡道。
“查华州、查小龙鰝一案涉案官吏,是治标!但朕要的,是治本!是长治久安!”
“魏征听旨!”
魏征连忙上前,恭敬道。
“陛下,微臣在。”
李世民嘴角含笑。
上一篇:大唐:和长乐同居,李二绷不住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