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7章

作者:剑从天降

  并不能真正的统治这片戈壁,高原和牧场。

  但是如今,看着眼前那份详细的居然有好几摞的受降书文牍,呼延骏感觉心头狂跳,第一次对这个无条件投降的意义有了深刻了解。

  这受降书一签,若是真正落实下去,他这左贤王的地位怕是名存实亡,想坐稳,更是只能仰人鼻息。

  首先,对于那些放还被捕汉民百姓,退出占领城市和农耕区域,并且交出乱战中死掉的老左贤王与大王子的人头,以及其被俘家眷等他都没意见。

  甚至包括那些上缴所有库存缴获,还有赔偿的大量牛羊财物等,他也咬牙认了。

  毕竟这些都是这位都督最初提到的条件。

  但是下面一条,就要了他的命了。

  什么叫参与叛乱的百帐以上贵族全部抓捕收监?

  可以说除了朔方留守的部分人和这次随他举旗反正的部下外,这是要把他们这的这些中高级贵族头人全部一网打尽了啊。

  这也太狠了吧。

  让他还如何服众,如何管理?

  但是这还不算完。

  更渗人的是,这位都督不知从哪搞了一张惊掉他下巴的详细地图。

  将其呼延部在九原郡内的领地重新规划了牧场区域,不但不得跨越游牧,每块区域的头人还是由苏都督从这次归降者中表现优异之人直接提拔,是为旗长。

  虽然他还有名义上的统管权,但这位苏都督却通过设旗,以及定期会盟,赋予旗长发言权的方式大大瓦解了他左贤王的控制。

  一个不能说一不二的左贤王,还如何统领部众?难道每次遇到难决的事情,都要去找他苏都督协商吗?

  苦涩但他没有拒绝的权利。

  没错,这正是苏曜从后世的满清的盟旗制度中抄出来的。

  作为后世在教科书中被称为封建专制制度巅峰的满清,不得不说其在管理游牧问题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虽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细节,但是框架苏曜先尝试着给铺上了。

  有战略大地图的辅助,画图分地这件事完成的比想象中简单很多。

  这是苏曜又一次成功的探索尝试,在以往的游戏进程中,这样制度性变革,应当是在内政界面,通过声望,经验和积累的文化点数一步步解锁高级行政制度才可正式颁行。

  但现在随着苏曜的不断探索,对于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他再一次体验到了自由度的突破。

  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行为脱离了系统的辅助,他就只能全靠自己的记忆和知识一点点探索了。

  不过说来,苏曜其实本也压根就没想过管理问题。

  在他最初的构想中,这波匈奴直接一波杀崩就完了。

  但是在他进入云中郡,击败呼延骏,获得一众杂胡小弟的效忠后,苏曜突然发现了个问题。

  在他的真三系统中,本来只包括华夏区域的大地图,突然在北边出现了一大片藏于战争阴影后的未探索区域的轮廓。

  鲜卑人!

  没想到原来草原地图势力还真的加入了,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只会刷事件兵的背景板了。

  这让苏曜有些措手不及。

  众所周知,金角银边草肚皮,他的并州本来是位于地图边缘,解决了匈奴后,他就不需要担心后方。

  但鲜卑势力的存在,让他不得不考虑,他如果真的把这些匈奴人的势力清空,那些鲜卑人怕是不会放过了这个真空的区域。

  费了老鼻子劲,却为新敌人腾笼换鸟,这种蠢事苏曜当然不会干,于是把匈奴打服,让这些附庸继续守在这里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这也正是大汉收留匈奴人最初的目的。

  这里的汉人移民还是太少了。

  汉胡之分,在这里其实并不能代表什么民族和血统,更多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后汉初期,在这里安置的移民们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两三代人后,投身草原的汉民全变为了游牧的胡人。

  这在苏曜的系统界面上表现出的就是匈奴在本地文化上有强大的吸引力。不但难以进行文化同化,甚至会被逆向整合。

  也许未来可以考虑其他方式来改变,但是现在,苏曜还是需要这些听话的匈奴人,替他守好北部边境。

  “奇怪了,在朔方那边是还有什么敌对势力吗?”

  结束了内政和战略阶段的苏曜,在将目光转向黄河南岸前,地图上朔方郡西北部区域,那大片绿色中的一坨红格外的刺眼。

  “朔方?都督莫非指的是左谷蠡王?”

第120章 快递到家

  左谷蠡王丘林氏,是南匈奴四大贵族之一,地位仅次于左右贤王。

  而丘林氏也正是在黄河北岸朔方郡游牧的南匈奴左部的部族,其世代与单于和呼延氏联姻,一向是左贤王忠实的盟友。

  也因此在接待了呼延部来使,请求他火速支援解围的消息后,他们立刻就提起数千大军上路……

  没有的事!

  只听左谷蠡王丘林居哈哈哈大笑三声,竟当着使者的面嗤笑道

  “真是我的好女婿啊,吃肉圈地的时候把咱们丘林部撇在一边吃独食。

  现在打了败仗受了难倒是想起我这个岳父了。”

  左谷蠡王丘林居摊开手问左右

  “大家说说,本王该怎么做呢?”

  “管他去死!”

  “就是,天下哪有那么美的事情。”

  “对,不管他。”

  “不管,不管,不管!”

  正所谓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

  左部的呼延部昔日毕竟是掌万余帐的最强势力,又有过数位单于,一向骄傲自负。

  哪怕是像丘林部这样有五千余帐的盟友,呼延部也没怎么看在眼里。

  这次更是没带他们玩,想吃独食,于是丘林部自然心有怨气,不乐意发兵。

  但这一下子可把使者难住了。

  你不发兵,我还怎么立功啊?!

  立功?没错,这个使者原来竟是苏曜派来的。

  呼延鸣的求援信根本没来的及送出去就被堵死在城里。

  而发现这边还有不服的势力后,苏曜自然不能放过。

  然而他现在却顾不上立刻进行一场远征。

  部队的休整,战利品的盘点,装备的维护,渡船修造等等杂事在战后全部涌了上来。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新占领地区的整顿。

  左贤王部对五原城的占领结束了,但是一大群汉奸的处置却成了问题。

  本地豪强和吏民很多在混乱中投靠了呼延氏的部落,如今这么快呼延氏的统治就结束了,他们瞬间成了小丑。

  苏曜暂时把这些人全都丢进了牢里,准备等日后便宜上司王柔来了丢给他处理。

  于是这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因为前任郡守殉国,五原群龙无首全被丢到了苏曜的案头……

  一向托管的苏曜这突然被这么一大波内政事件刷屏拖住,于是便想到利用了一下呼延鸣的求救,派自己人去送信,来上一波外卖到家。

  谁知道这丘林部竟然不接招?

  这简直让使者恨得牙痒痒!

  苏都督慷慨,重新分封牧区,设立旗长,只要立功者都有机会!

  使者的发小,那个跟他一样出身卑微,但是却有把子蛮力的混小子,就因为在这连续几场大战中混的人头够多而拿到了一个旗长大位!

  好家伙,那臭小子真的是一步登天成了贵人,走起路来都带风!

  据说还专门请人打造了一个牌位,天天在家烧香拜都督……

  这可把使者羡慕坏了。

  虽然力气不大,但他从小机灵,一直都是帮衬别人的立场,如今短短时间过去,竟然成被接济的对象了。

  这怎么能行呢!

  于是,趁着这回苏都督决定派人出使的机会,他凭着机智终于拿到了这个名额,必须要好好表现才行。

  只要这事儿办好了,那就保底一个小旗不说。

  再打垮了这个狗屁的丘林部,那还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牧场可以分!

  只要打头人,就能分牧场,为此现在苏曜麾下的这些胡人骑手们,是各个热血沸腾,战意激昂!

  就说现在吧,使者从来都没想到过,身份卑贱的自己,面对这位四大贵族之一的丘林部的首领,竟一点敬畏都没有了。

  想起以前任何一个小头人都能让他跪在地上磕头,而现在的他,有了苏都督的支持,站在这里看着丘林居那圆溜溜的脑袋,仿佛看着一个巨大的金元宝。

  所以说,他怎么能让这个机会溜走呢?他这次出使可是承载了都督与众人的期望!

  于是,使者也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勇气,竟然指着左谷蠡王的鼻子痛骂,说他是懦夫,惧怕大汉,惧怕于夫罗,背弃盟约,抛弃女儿女婿,是胡人耻辱等等。

  草原汉子向来豪爽,直肠子的多,左谷蠡王又是尊贵的四大贵族之一,哪受得了这么个激法,当即拔出武器一刀劈了过来。

  使者也不躲闪,竟然伸着脖子用肩膀硬接了一刀。

  这下周围人都慌了,赶紧上去拉住左谷蠡王,生怕这位主君再把盟友使者砍死了,那就更丢人了。

  毕竟这使者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呼延部只是没带他们玩,而他们却是要拒绝履行盟友义务。

  他们这个女婿盟友不就是威望不足以服众么,所以才落得被困孤城的下场。

  正在他们犹豫时,使者跪地叩首:

  “左谷蠡王即便杀了使者,也堵不住天下人的嘴,但若是使者一命能换王上发兵救援,使者宁可一死以谢王上!”

  “好好好,没想到那个小子竟然也有你这样忠勇之士效忠!

  也罢,他不仁,本王不能不义。

  来人,准备出征!”

  ……

  “干得不错。”

  五原城郡守府中,这里已经被苏曜临时征用。

  对于回报的使者,苏曜给予了充分的嘉奖并让其先行养伤。

  不过使者却紧急汇报

  “都督,这左谷蠡王许是畏惧您的威名,虽然答应了出兵,但他却颇为谨慎,不但尽征大肆征发部落民,起五千骑出征,甚至还请了了二千鲜卑佣兵.”

  这比他们最初预计的三千左右的援军翻了一倍多!

  不过苏曜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毕竟他已经有近五千骑左右的部队了,虽然质量堪忧但对上这只有七千的对手,那也是非常难得的富裕仗了。

  这就是滚雪球式的发展啊,在他胜利的威望和大义的加持下,他手下的这些义从部队是越打越多。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

  “我的威名?有传那么远?”

  实际上当然没有,且不说这个时代消息传播的缓慢,就说苏曜对五原城的围攻那也是非常成功,至今也没人能跑出去报信。

  而左谷蠡王之所以突然这么卖力了,是因为他最后又从使者那里要得了许诺,救援成功后,与其对半分享河套。

  这巨大的利益,才是左谷蠡王全力以赴的动力。

  “属下弄巧成拙,还请都督责罚!”使者惶恐道。

  “无妨,不管是三千也好,七千也罢,兔子再多也赢不了狮子”

  这左贤王的万骑军都不是他们对手,左谷蠡王这六千人苏曜当然更不放在心上。

  与之相比,更让他感兴趣的反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