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790章

作者:剑从天降

  “未来我要让这里成为全天下的学术中心!”

  荀彧听着就深吸一口气。

  在苏曜的规划中,这新洛阳城的规模恐将超过二十万亩的占地。

  其北抵邙山脚下,南跨伊洛两河,西接涧水,东至七里涧,规模之大,远超历代都城,如今的洛阳城在其面前不过撮饵罢了,整个旧城都将变成皇城。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份蓝图上,苏曜还设计了几个超高建筑,乃至一份具体规划了供水系统——引谷水入城,在城中开凿数条人工河道,既解决供水问题,又可作运输之用。

  “殿下此议.”荀彧声音微颤,“恐需动用百万民夫,耗资亿万啊!”

  苏曜哈哈大笑:“你们不是已经让西域开发公司来承建了嘛?那就正好。“

  说着,苏曜又指着这份简易的图纸解释:

  “咱们这套工程可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先扩建外郭城和主要衙署,第二期再把如今洛阳城中的民用功能有序迁徙。”

  “至于工程款项,你们不是已经让西域开发公司承建了吗?城郭和官府建筑就交给他们,不够的话就发“建设债券”,以未来收入作保。”

  “至于内城中的工程咱们还可以再引入其他资本,采用'开发权招标'。让各世家商贾竞标某坊的开发权,建成后给他们一定年份的税收权归开发者所有。”

  “这”

  荀彧听得一愣一愣的,咽了口口水说:

  “殿下此策,实在是前所未闻啊!”荀彧惊叹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仔细端详着苏曜绘制的图纸,手指轻轻描摹着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如此一来,不仅朝廷省去了大笔开支,还能让民间资本为我所用,实在是妙计!”

  “只不过大量引入民间人士参与朝廷工程,若是他们偷工减料.”

  “文若无须担心。”苏曜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对于这些工程,自然要由工部监督,设‘工程监督司’,由朝廷主导,民间也可派人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每完成一个阶段,就公开账目,让所有人都能看到钱花在了哪里。”

  荀彧连连点头:“殿下深谋远虑,如此一来,既能防止贪腐,又能取信于民。只是……”

  他略一迟疑:“如此庞大的工程,恐怕将动用百万民夫,耗时数年才能完成。”

  “光靠民间资本是否足够?而且漫长的工期又是否出现什么变故?大批调动民力也恐将耽误农时”

  这确实。

  之前朝廷的扩建计划已经算是不小,但即便如此也需动员十数万民夫。

  而如今这个规划,一看就是百万以上的民力,虽然苏曜通过分包,但恐怕也很难全部都分包出去。

  要知道,当年朱元璋修南京,其28万民工修了整整28年才完成竣工,以如今大汉的建筑工艺,耗时只会更长,故而必须靠动员更多的人去赶工期。

  不过对此苏曜也早有准备。

  接着,他就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两套方子,分别是.

  “水泥和混凝土???”

  荀彧疑惑地接过这两份方子,只见上面详细记载着一种名为“水泥“的粉末制作方法,以及用水泥、砂石混合而成的“混凝土“配方。

  “殿下,这是“

  苏曜神秘一笑:“此乃筑城神器。只需将石灰石与黏土煅烧研磨,加入适量石膏,便可制成水泥。再按此比例与砂石混合,可筑成坚如磐石的城墙,其坚固耐久,远胜夯土。“

  “竟有此等神物?!”荀彧震惊不已,“若真能制成,筑城效率将提升数倍!”

  “正是。”苏曜点头,“我已命人在西域试验配方,待成功后便送回洛阳。届时城墙、宫室皆可用此物快速建造。”

  此物本来是苏曜准备用来在西域修路使用的,如今拿来筑城提高效率倒也是物尽其用。

  说着,他又取出一卷图纸:“这是新式脚手架和滑轮组的制作方法,配合水泥使用,可大大提高工程效率。“

  荀彧如获至宝,激动得手指微微发抖:“殿下真乃神人也!有此神器,洛阳扩建之事,事半功倍啊!“

  “还有呢,”苏曜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这次工程,正好可以把洛阳那些工学院的学生们都动员起来,理论结合实践,争取培养一批优秀的工程人才,为日后大规模的发展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最后,动员民力上嘛”

  苏曜目光转向西北乌孙方向,嘿嘿一笑:

  “乌孙国不是有六十万国民吗?这次他们不识抬举,那正好让他们出人来干活,既缓解咱们工程劳力问题,又可削弱他们未来在当地的抵抗力量,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荀彧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抚掌大笑:“殿下此计大妙!以战养战,以敌制敌,真乃千古奇谋!“

  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座巍峨壮丽的新洛阳城拔地而起,万国来朝的盛景。

  就在这热烈的讨论中,时间不知不觉已至深夜。红儿轻手轻脚地进来添茶,见两人谈兴正浓,便默默退到一旁。

  苏曜这才惊觉时辰已晚,起身道:“文若远道而来,想必舟车劳顿。今日便到此为止,你先好好休息,明日再议。“

  荀彧连忙起身行礼:“殿下军务繁忙,是臣叨扰了。这些图纸.“

  “你且带回洛阳,交予陛下和工部详议。“苏曜将图纸卷好,郑重交给荀彧,“告诉陛下,待我平定乌孙,便回京与她一同筹划新城之事。“

  荀彧双手接过,肃然道:“臣定当转达。愿殿下早日凯旋!“

  “主人.“红儿轻轻为他披上外袍,“夜深露重,该歇息了。“

  送走荀彧后,苏曜站在屋外,仰望星空,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那西北方的天际,群星璀璨,仿佛在为他指引征途。

  这次万年又给派了几万人,虽然大概率是没机会参战了,但自己能不能用这个消息,给乌孙人再上上强度呢?

  想到了就去干。

  当即,苏曜拉过红儿小手,交代她研墨下令。

  接下来很快的,就在苏曜这边大军终于启程出征的时候,乌孙国内也被一桩桩来自东方的消息搅的举国不宁.

第975章 乌孙震动,苏曜出山(合章K8)

  寒风凛凛,赤谷城中,渐渐出现了一阵骚动。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城中的西域商人。

  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他们突然匆匆收拾行装,踏上归途,远离这片沾染是非的土地。

  这一幕,让那些早已习惯这些商人存在的乌孙人大为不解,纷纷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们还不知道吗?这是要打仗了!”

  有那消息灵通人士神色紧张的解释。

  “啊?怎么回事?”

  “东方的汉国派了数万人马,已经覆灭了西部鲜卑,征服了西域诸国,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咱们乌孙啊!”

  “什么?真的假的?汉国不是这些年来都不行了吗?西域都几十年没见他们的影子了。”

  “这次不一样!”

  商人压低声音眼中流露出一丝恐惧:“听说汉国出了个了不得的大将军,连鲜卑单于的脑袋都砍了,西域诸王吓得屁滚尿流,纷纷献城投降。现在汉军正在集结,随时可能杀过来!”

  “对,我也听说了。”

  又一人突然道:“你们还记得咱们前俩月出征的右大将吗?他一直到现在都没回来。”

  “听说他就是去和汉人争夺车师,结果被打的几乎是全军覆没啊!”

  全军覆没?!”周围的乌孙人闻言大惊失色,“那可是咱们乌孙最精锐的勇士啊!”

  “千真万确!”商人神色凝重地点头,“我有个亲戚在车师做生意,亲眼看到汉军押着咱们的俘虏游街示众。右大将的首级.就挂在汉军的旗杆上.”

  这番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人群中激起阵阵涟漪。恐惧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开来。

  “天呐,那汉军岂不是马上就要打过来了?”

  “贵奢靡怎么说?咱们又该怎么办?是不是该赶紧收拾东西往西边跑?”

  就在众人惊慌失措之际,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慌什么!”

  众人回头,只见一位身披狼皮大氅的壮汉大步走来。他腰间挂着弯刀,脸上有一道狰狞的伤疤,正是乌孙王庭的侍卫长阿德那。

  “区区汉人,也敢犯我乌孙?”阿德那冷笑一声,“咱们乌孙勇士纵横草原数十年,什么时候怕过别人?”

  他一把揪住那个商人的衣领:“你这奸商,在这里散布谣言,扰乱民心,该当何罪?!”

  商人吓得面如土色,连连摆手:“大人明鉴!小人只是实话实说,绝无半点虚言啊!”

  “放屁!”阿德那怒喝一声,“来人,把这造谣生事的奸商给我抓起来!”

  几个侍卫立刻上前,不由分说地将商人拖走。人群中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出声。

  阿德那环视四周,高声道:“大王已经下令,集结全国勇士。区区汉军若是敢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这番话暂时稳住了民心,但不安的种子早已发芽,赤谷城中暗流汹涌。

  当夜,诸乌孙贵族齐聚相大禄宅邸,纷纷向这位乌孙国最有权势者表达自己的忧虑。

  “相大禄,听闻汉军来势汹汹,我们是否应该“一位贵族欲言又止。

  相大禄慢条斯理地品着葡萄酒,目光扫过在座众人:“诸位不必惊慌。汉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咱们只需固守赤谷,待其粮尽自退。”

  “可是.”一位年轻贵族忍不住插嘴,“听说汉军又增兵数万,如今已有十万之众。若他们强攻”

  “十万?”相大禄冷笑一声,“你亲眼所见?不过是商贾夸大其词罢了。就算真有十万,咱们赤谷城固若金汤,又有热湖天险,汉军如何能攻?”

  他放下酒杯,语气转冷:“倒是你们,听风就是雨,自乱阵脚。大王已经下令,再有散布谣言者,以通敌论处!”

  众人噤若寒蝉,不敢再言。

  然而,就在相大禄安抚众人的同时,王宫深处,乌孙王贵奢靡正独自站在窗前,望着东方的夜空出神。

  只有他们这些真正的当权者才知道眼下的威胁有多么的严重。

  大汉一战覆灭了他们与鲜卑的联军一度震撼了整个王庭。

  当时他就预感不妙,连忙派出使者请罪,做着外交努力。

  然而大汉派来问罪的使者则打碎了他们的幻想。

  显然,这一次的大汉胃口极大,不再满足于过去他们口头上的称臣,竟然妄想把手伸入其国内,不但要驻军还要指导其政务。

  这自然是他们无法接受的事情。

  只有用马匹和刀剑来说话了。

  不过还好,就像相大禄所说,遥远的路途与凌冽的严寒是他们最大的保护。

  如今他已向国内诸部落下令动员,向南北两个方向的主要路口增兵支援,左大将更是亲自出马。

  “南方西域诸国联军自然是不足为惧,北方又有左大将亲率十万大军迎敌,只要他能听从昆靡的命令,诱敌深入,绝敌粮道,那确实也可立于不败之地,但是.”

  就在乌孙王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他没注意到一位少女早已来到他的房中,皱着眉头对他身后的沙盘指指点点:

  “为什么中路这里昆靡不派人防守?”

  “倘若汉军自天山杀出,数日间便可兵临城下,到时候咱们又该怎么应对?”

  乌孙王回过头来,一见那少女模样,当即哑然失笑:

  “我亲爱的阿什丽,不是告诉你不要随便进我的议事厅吗?”

  那少女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一身乌孙贵族少女的装束腰间还挂着把佩剑,青春洋溢中又带着几分英气,正是乌孙王贵奢靡的幼女。

  阿什丽撇了撇嘴,显然对乌孙王的话不以为然,直言道出自己的担忧。

  “我这不是怕那些酒囊饭袋帮不上忙嘛。”

  “你看看,中路这么重要的位置,他们竟然都没人提醒你。”

  “要是我不进来,那回来岂不是坏事?”

  阿什丽仰着头,一脸骄傲。

  但是,乌孙王却没有当回事,只是揉了揉她的头发:“傻孩子,这和之前咱们打猎那可不一样。”

  “冬天大雪封山,天山上那是飞鸟难渡,汉军怎么可能从那里过来?”

  “父王我要是往那派兵,那才真是昏了头呢。”

  “那也不能一点防备都不做呀。”

  阿什丽不服气地跺了跺脚:

  “我可是听商人们说了,那个汉国的大将军特别能打,而且最擅长出其不意!就连鲜卑单于的脑袋都被他砍了,咱们可不能大意啊!”

  贵奢靡的笑容渐渐收敛,眼中也闪过一丝阴霾。

  他想起了溃兵回报中右大将的死因,似乎正是汉军绕道翻山,直接突击他们后营.

  不过担心归担心,作为一国之主,他必须表现得镇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