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454章

作者:剑从天降

  刘辩见此举起酒杯,对着众人道:

  “诸位,今日一聚,恐是吾等最后之欢。”

  “吾虽不幸,得遇此难,然与君等共事之时,亦曾有欢笑度日。”

  “今日,吾欲借酒消愁,与诸君共饮,以记念往昔。”

  众人闻言,皆举杯相应,泪眼相对,默默无言。

  刘辩转向唐姬,他轻声道:

  “唐姬吾妻,自嫁于吾,未曾享一日之福,反受今日之祸,吾心之痛,难以言表。”

  唐姬听得泪如雨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刘辩一见,心中更感悲凉,当即举杯高歌一曲:

  “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歌毕,他又令唐姬起舞。

  那唐姬身姿曼妙,举袖而歌:

  “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

  “死生路异兮从此乖,柰我茕独兮心中哀!”

  这一幕看得刘辩泪洒衣裳,如痴如醉,只想让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不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儒终于觉得不耐烦了,他上前催请刘辩服药。

  自知死期将至,刘辩最后拉着唐姬的手,深情嘱咐:

  “卿乃王者妃,势必不能再做官吏百姓的妻子了,望你自爱珍重,咱们缘分已经,就此永别了!”

  说完,他毅然决然地端起了那碗毒药,一饮而尽。

  毒药入腹,痛苦瞬间席卷全身。

  在这最后的时刻,这个成长在市井道长之家,一向毫懦弱无主见,被评说毫无君王气度,甚至连与他人对视都不敢多看几眼的刘辩此刻的眼神却异常坚定。

  他死死的盯着李儒,盯着那乱臣贼子,咬紧牙关也不发出一声哀嚎。

  片刻之后,刘辩的身体缓缓倒下,唐姬和众亲随痛哭失声,却无力挽回。

  李儒见状,则是轻哼一声,冷漠地挥了挥手,示意随从们推开唐姬等人,确认了刘辩已无鼻息真的死透后方才转身离去。

  一代帝王,就此陨落,年仅十八。

  不过弘农王府中的这一幕,在眼下混乱的京师中根本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这不过是董卓诸多铲除异己行为中的一小件罢了。

  重压当前的董卓,终于撕掉了最后的伪装。

  他不再和那些世家名族在朝堂上玩什么妥协交换,而是直接明晃晃的亮起了刀子。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如周毖,伍琼之流,仅仅是劝董卓少造杀孽,念在昔日袁家提携的情分上不要祸及亲朋,就被那董卓反咬一口。

  以其昔日与袁家亲善,举荐之人尽皆反乱为名,将这些朝臣处死抄家。

  一时间,京中再无人敢与其作对。

  唯有那深宫中的小皇帝刘协在听到兄长的命运后一声哀叹:

  “皇兄不幸,朕甚痛心,然则身在乱世,命如浮萍,朕实在是无能为力。”

  “这董卓之暴,难道就无人能制了吗?”

第578章 保皇派聚首,小皇帝身在笼中

  “哎呦喂!”

  “我的陛下啊,慎言,慎言啊!”

  皇宫大内,在小刘协身边劝谏之人竟然不是太监,而是一个络腮胡的中年男子。

  此人名曰董承。

  没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衣带诏的策划人,汉献帝的第一任老岳父。

  不过,现在他还并未把女儿嫁给刘协,只是刚刚有所动议。

  董承心在之所以会在宫中刘协这里,乃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

  他出身于牛辅部曲属董卓麾下,又与刘协有着亲戚关系。

  昔日一心想要扶持刘协登基的董太后,便是董承亲姑姑。

  也正是由于有着这一层关系,董卓便让董承负责监视大内。

  然而,这董承也是个滑头。

  他虽然是董卓麾下,但进了宫后他当即便向刘协献上忠诚,表示自己是皇家的人,要尽其姑姑未竟之事,扶保皇帝。

  刘协虽然为人还算靠谱,但毕竟年纪太小,才只是一个不到九岁的孩子。

  他在这举目无亲的当下见到了一个亲戚立即是两眼泪汪汪,当下便对董承信任有加,几乎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

  以至于,连这种话他都敢说出口。

  也不知是童言无忌还是不知死活。

  董承虽然心里觉得好笑,但还是感到一丝感动。

  “陛下,你的心情臣很理解,但董卓势大,这宫墙之内句句都需小心,不可妄言,更不可让那些有心人听了去。”

  “便是退一步说,董公杀弘农王也是为了陛下的皇位。”

  “那弘农王到底也是正经登基当过皇帝的,留着一天便给大臣们一个作乱的理由。”

  “朕知道,可朕真的不甘心。”

  刘协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倔强地说道:

  “皇兄待我一向不薄,从无过错,不该有此大难。”

  “况且那董卓今日敢杀我皇兄,明日又未尝不敢杀我?”

  “他的心里,哪里还有一点对皇室的忠心可言?”

  董承闻言眉头一挑,他没想到自己这个未来的女婿竟然小小年纪就能看的如此透彻,果真是有明君之相啊。

  不过再转念一想当今形势,他又苦笑一声,蹲下身来,目光与刘协平视,说道:

  “陛下所言不错,臣跟随董卓日久,知道此人狼子野心,视人命如草芥,对皇室更是毫无敬畏之心。”

  “但是此人也并非没有弱点,其傲慢自大,一朝得势便得意忘形,陛下此时正该隐忍不发,勿与他产生冲突,保全性命,以待时机才好。”

  刘协听后,眼中闪过一抹不甘与愤怒,他紧握着拳头,指甲几乎嵌入掌心,却仍倔强地说道:

  “朕乃大汉天子,岂能向那贼子低头?”

  “他杀我皇兄,戮我子民,如今更要朕自弃宗庙随他跑去废都长安。”

  “朕不甘心,一百个不愿意!”

  董承见状,虽然能够理解,但却也只能无奈摇头,多加安抚,言说会找机会联络朝中反董势力,伺机拯救陛下。

  这倒还真不是董承在这糊弄刘协,而是他真的有了此心。

  原因嘛,也很简单。

  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董字,董承在董卓集团其实也是颇有地位的,时人常把他和董旻、董璜并称,称其为卓之鲠毒,也就是最死忠的那些败类。

  不过,董承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实际上不想和董卓绑的太死,尤其是这次了解到伊阙关之战后更是如此。

  董卓这次败的实在是太狠了。

  那苏曜的兵峰威胁是实实在在。

  他董承也要给自己留条后路,毕竟他又不是董卓真正的血亲。

  也正因此,董承,这个董卓军的核心人物之一,由于苏曜的大活跃,比历史上要早得多的动了别样的心思。

  不过嘛,心思现在也就只是心思。

  董卓虽然前面吃了败仗,但手上大军仍有两万左右,控制京师绰绰有余。

  这个时候谁敢与他作对,那就是和自己的脑袋不对付,急着送死呢。

  “哎~”

  刘协长叹一声,明白董承的意思。

  若是往日,他其实并不会如今日这般焦躁。

  奈何今天不但有皇兄被害噩耗,那城中百姓的哀嚎他在后宫内都能隐隐听到,这让他实在是太难受了。

  刘协忍不住小声嘟囔道:

  “忍,是要忍。”

  “只是不知这忍要忍到何时啊。”

  董承无言以对。

  往西入关去,那就进入了董卓的势力范围。

  关中凉州连成一片,有腹地又有雄关,在他看来,董卓这次如此效率的迁都跑路,乃是虎归山林,未来难料啊。

  只能等到长安之后再慢慢考虑了。

  然而,就这时,不远处,那默默伫立的侍卫中突然有一人站了出来:

  “依我看,这董卓是得意不了太久了。”

  “现在的疯狂,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刘协和董承听得都是一惊,回头望去,见那人披盔戴甲一身戎装,正是董承族侄,那前骠骑将军董重之子,差一点就娶了万年的董勇。

  不得不说,比起董卓动辄夷三族的做派,大将军何进还是很有些底线。

  他的政治打击基本就只对准了有直接威胁的董太后和骠骑将军,没有祸及其家人。

  在董重自杀后,董勇只是被罢官免职,依然在自家府中生活。

  而董卓进京后,风云突变,随着刘协上位,董家平反,他也再次回到了大内宫中重新担任虎贲军的官职,负责皇帝禁卫。

  刘协见董勇突然口出狂言,发这惊人之语,立刻是大感意外,忙问其根据。

  就听董勇道:“陛下可还记得冠军侯苏曜乎?”

  刘协闻言一愣,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当然记得苏曜。

  且不提万年姐姐平素总是三句话不离冠军侯,就单说去岁与父皇北巡祭祖时,苏曜那横扫千军的表现就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然而.

  “朕听闻他虽在伊阙关大胜,但却被困河南,无船可用”

  “莫非,左仆射有办法助冠军侯渡河?”

  董勇脸上顿时一赤,忙摇头道:

  “微臣身在禁宫,哪里能干涉的了外面的情况?”

  “不过是今日听闻同僚言说,有人目击到苏君侯已渡过洛河,神出鬼没,已给董卓大军带去了不少麻烦。”

  ——“什么?!”

第579章 苏君侯忠义,董相国暴跳如雷

  “你说冠军侯渡河了,此言可是当真?”

  小刘协的眼中满是难以置信,随即又被希望的光芒填满,还不待董勇回答,便抓着他的手臂急切问道:

  “那冠军侯有没有向京师进军?还要多久可以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