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264章

作者:剑从天降

  数年前的中平年间,因边章等人起兵于凉州,车骑将军张温当时为平定凉州叛军,请朝廷从幽州征发三千乌桓精锐骑兵。

  而时任中山国相的张纯曾以自己熟悉乌桓民情为由,请求统率这支兵马。

  但朝廷没有听从,反而将三千骑兵交由当时只是一蓟县县令的公孙瓒指挥,这让张纯深感不满。

  而后因朝廷克扣军粮、拖欠军饷,公孙瓒无从制御导致这三千骑兵全部叛逃回国。

  就在这之后,张纯便找到了他张举,对他说:

  “乌桓多次受到征调,死亡略尽,今不堪命,皆愿起兵作乱。

  国家作事如此,正是汉朝衰亡的迹象;天下倾覆,都是监子的问题。

  如果英雄起兵,则天下无人能御。

  我今愿率乌桓,奉兄为君,您意下如何?”

  对此,张举当时还是有所顾虑的,他便回道:

  “大汉气数将尽不假,但那自会出现取代他的人,在下哪够这个资格呢!”

  张纯又劝:

  “王者网漏鹿走,则智多者得之,兄不必为此担忧。”

  “如今不但乌桓叛逃,皆愿起兵作乱。

  凉州贼起兵,朝廷也不能平定。

  同时那洛阳城中又有人生出长着两个头的孩子。

  这是汉朝气数衰尽,天下将出现两位君主的迹象啊!

  兄若与某共率乌桓之众起兵,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业啊!”

  在张纯这番劝说下,张举终被说动,两人便就此起兵。

  在去年,他们的声势终于再次达到了一个高潮。

  不但攻破蓟县,焚烧城郭,虏略百姓。

  更是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将部众扩充到了十余万众。

  他张举也终于得以建制称帝,封张纯弥天将军安定王,并移书州郡,宣称天命,使那汉家天子退位,诏公卿来迎。

  而这一次,他们又在幽州取得了重大胜利,攻破卢龙塞,战胜公孙瓒与刘虞,并且二十万大军围困平原,马上就能擒获那汉家伪帝,开创他大燕的天下可谓是指日可待。

  为此,这些日子张举在这卢奴城内可谓夜夜笙歌,把酒言欢,一副高枕无忧天下旦夕可平的豪情。

  然而,谁知道呢,那整日一副傲世群雄模样的张纯竟会遭遇如此惨败。

  二十万大军一败涂地,他的名臣将相被一扫而空!

  张举再怎样那也是渔阳世家大族出身,当过两千石的泰山太守的人物,他几乎是一瞬间的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皇位已是岌岌可危。

  他是如此,那卢奴城中剩余的将领们和谋士们同样陷入了混乱和迷茫之中。

  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就是出于各种利益考虑而投靠张纯,如今张纯一死,他们失去了主心骨,开始各自为政,争权夺利。

  在这混乱之中,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原本对大汉朝廷还有些忠诚,只是被迫投降的官员开始暗中串联,准备投降。

  他们心知,继续跟随张举和张纯的残部,怕是只有是死路一条。

  而投降大汉朝廷,至少还能保全性命,甚至有可能得到赦免和重用。

  毕竟那皇帝的讨贼檄文里不是已经写明了嘛。

  “其有能得举首级者,封两千户侯,赏钱两千万。”

  “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若是拿了张举首级就是个两千户侯,还有两千万钱。

  哪怕拿到张举首级,只要老实投降,朝廷也不会对他们进行追究或问罪。

  还会广泛地施予恩德和信任,颁布并宣扬奖赏措施。

  于是乎,好多心思活络者看着张举的表情都不一样了。

  而卢奴城中,死硬派与投降派也爆发了一次次的激烈矛盾。

  各大派系甚至动起了兵戈,上演了数次流血冲突。

第315章 卢奴危机,反贼人心惶惶兄弟阋墙

  且说在这危急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卢奴城内的百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不安。

  他们担心战火的蔓延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也害怕投降后遭到清算和报复。

  一时之间,卢奴城内可谓是人心惶惶,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然后,越是混乱,就越是动荡。

  在这般形势下,也有一些人看到了机会。

  他们趁机作乱,抢夺财物,欺压百姓,使得卢奴城的局势更加复杂和混乱。

  而最终,真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隔壁乐成被一日而破,张郡守蒙难身死的惊闻。

  大汉北伐先锋军统领,虎贲中郎将苏曜破城之后大开杀戒,以平叛为由大肆株连,屠戮名族,筑起京观,这深深的震撼了卢奴城中的权贵们。

  于是乎,就在一夜之间,大燕皇帝张举

  他竟然趁着夜色,在众人毫不知情的时候,留下了一份诏书,连夜惶惶北狩而去!

  当然了,他的诏书说的还很是义正言辞。

  什么太子监国,望众人用心辅佐,朕不日之后必借来乌桓鲜卑大军来援云云

  但是,这冠冕堂皇的说辞却掩饰不住其仓皇逃离、放弃抵抗的真相。

  于是,就在张举带着少数亲信连夜逃离后的第二天,卢奴城的局势便彻底炸锅了。

  就连那最死硬的分子,也分裂成了两派。

  一派以监国的太子张栋为首,一派以张纯之子张成为首,两拨人在大敌将至之际,竟然还在疯狂的斗争。

  甚至还打起了内战

  “真是虎父犬子!”

  太子张栋拍案道:

  “张纯将军有本事也就罢了,他张成一个废物公子凭什么要替我执掌大燕的兵马?”

  “若由着他乱来,只会把我等带入深渊!”

  两人矛盾爆发的原因很简单,兵权。

  张纯死后,溃逃回来的将士们对于该听谁指挥这个问题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分歧。

  其实吧,张纯作为一个在一线奋斗,戎马沙场的大将军也是正经考虑过后事的。

  在这个有兵就有权的世道,掌握兵马大权,一手拥立张举的张纯是比汉庭大将军更高级的弥天将军安定王。

  同时他也给自己的儿子张成搞来了仅此于自己的骠骑将军,以防不测。

  故而,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张纯虽然死了,但他儿子还在,自然应该继续听骠骑将军张成的。

  但是,也就仅是部分而已。

  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

  在张纯死后,还有另部分人认为,张纯毕竟只是个大将军,他上面还有个正牌的大燕皇帝在呢。

  如今他这位权臣身死,自然该轮到皇帝亲政。

  况且,这次惨败那张纯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若不是张纯一意孤行,孤注一掷,最后还不小心丢了性命,他们岂能败的如此惨烈。

  于是乎,这样的矛盾在张举在时就在不断酝酿,朝堂上争执不断。

  张举见要控制不住形势,竟开溜跑路,把矛盾直接引爆。

  “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骠骑将军张成慷慨激昂道:

  “眼下大敌当前,先帝仓皇北狩,太子又昏聩无道,其不思御敌之策,反倒一门心思想要陷害我等忠良之人,如此之辈,怎配监国之名?”

  “今陛下幼子年方六岁,已是贤良聪慧,显古圣君之风,当登大宝,即皇帝位,以安天下人心,共保社稷!”

  前有张纯拥立张举称帝,今张成又有样学样。

  不甘被剥夺权势的张成立刻便想到通过扶立小皇子来夺取大权。

  于是乎,就在得知皇帝张举逃窜后的当夜,张成便立刻就在府邸中举兵,召集城内外听命于他的将士们对皇宫发动进攻。

  以图兵贵神速,尽快结束政局危急,全力对抗外敌。

  但,这是对外的说法。

  张成自己心知,孤城难守,他眼下是打了两手主意。

  若能守住,逼退汉军那自是最好不过。

  若是真的事不可为,那他干掉了太子张栋,带着张举的家小率城中大军投降,那保个荣华富贵想来也是不难。

  只要自己手上集中的力量越强,那便越能谈到个好的投降条件。

  故而,太子张栋必须死!

  卢奴城只能有他一个话事人。

  但是,那边的太子张栋也不是个引颈就戮的废物,他早就暗中布局,防着张成狗急跳墙。

  于是乎,两拨人就这样在城中杀了起来,围绕皇宫与城池的控制权打的不可开交,惨烈至极。

  街巷之间,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天动地,吓得百姓们纷纷大门紧闭,以免受那无谓的波及。

  张成率领的军队有约两万大军,是凭借他父亲张纯多年来在军中的威望和积累的人脉而来,其中不少都是溃逃回来的中坚精锐。

  他们势如破竹,控制了东北西三门及大部分城内区域,一路攻向皇宫,意图一举拿下太子,控制朝廷中枢,尽快结束混乱。

  而太子张栋则是手握包括宫廷禁卫在内的一万余重兵,这些人或是忠诚的保皇派,或是恨屋及乌,单纯的厌恶张纯之子。

  他们依托城中地形以及皇宫城防优势,步步为营,紧密防御。

  一时间,旦见两军交锋之处,无不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张成的军队虽然勇猛,但太子张栋的防守同样严密。

  双方这波自相残杀打的是你来我往,难解难分,杀的昏天黑地就是迟迟不能分出个胜负。

  他们打的痛快,城里的百姓可就是倒了血霉。

  他们被迫卷入这场荒唐的权力斗争中,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重大的损失。

  在激烈的巷战中,他们的家园变成了战场,许多人在这场混乱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房子,甚至失去了生命。

  百姓们哭号震天,泣血哀求换不来一丝怜悯不说,甚至转眼之间还被拉成壮丁,成为冲锋路上的炮灰。

  就在这反目成仇的内战愈演愈烈,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谁都劝不住了的时候,突然间的,双方的战斗停了下来。

  大汉北伐军的先锋到了。

  而且,还是两支先锋同时到达!

  前军苏曜的约七千余步骑与左军曹操的约五千步骑,两部人马在军令限期之前几乎同时抵达了卢奴城下。

  如此劲爆的消息像一个重磅炸弹,把内战中的双方全炸懵了。

  他们不得不紧急停战,召开会议,共同应对这场危机。

  汉兵现在不过数千人围城,他们城中可战之兵依然有三万余人!

  只要好好齐心协力,别说这些先锋,就是大汉北伐军齐聚,他们也是可以防守的。

  于是,在众人面前,两人是慷慨陈词,纷纷誓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然而,在背地里,却是一队队使者紧急出城,带着财宝和礼物前去汉军营地.

第316章 卢奴城外,贼兵争相献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