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257章

作者:剑从天降

  若非他200的骑术加持,苏曜根本无法骑更高级的马,也就更别提在漆黑的树林里纵马如飞了。

  真不愧是历史大事件啊。

  这勤王保驾的战功,真是来的太爽了!

  不过苏曜自然也不会就此满足。

  张纯阵亡,围城大军崩溃,勤王保驾的任务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了。

  但是,战斗却不应该就此结束。

  “伪帝张举仍占据中山卢奴。”

  “眼下张纯身死,贼兵大败,陛下正该乘胜追击,一举荡平贼寇,收复河北。”

  “臣苏曜,请为大汉先锋!”

  “什么,张纯败了?”

  “平原之围.解了?”

  “贼兵不是号五十万之众吗?”

  “怎么可能这么快?!”

  仅数日后,那些刚刚动身不久的各路勤王大军们便先后收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这样的消息,对于那些如刘虞黄琬等忠心之人来说固然是令人振奋大快人心。

  但对于部分希望借此良机,建功立业之人来说,那无疑则是一个晴天霹雳,他们的雄心壮志在这一瞬间仿佛被冷水浇灭。

  骑都尉公孙瓒便是如此。

  他此刻正坐在刘虞的营帐中,脸色铁青。

  卢龙塞的战败,以及张纯张举乱军的暴走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虽然,朝廷暂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他也知道,正是因为自己在幽州的应对不利,皇帝才会被困在那平原城。

  原本,他便是打算在这次勤王之中好好表现,将功赎罪,甚至再立新功,夺取更大的权利。

  然而,那张纯的迅速溃败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让他这些日子来苦心的准备和努力全部都付之流水。

  “不愧是老师”

  公孙瓒深深的叹了口气,无可奈何,道:

  “我记得陛下只带了八千兵马护送吧,那五十万贼兵实数怕也有个二三十万,居然能如此快便将其破之。

  实在是了不得啊。”

  然而,幽州牧刘虞在放下驿报后却摇头道:

  “子干的军事才能确实乃当世人杰也,不过此番大胜,首功者却是另有其人。”

  “什么,这?”

  公孙瓒听到刘虞的话,眉头紧锁,疑惑之情溢于言表。

  他心中自然清楚卢植的军事才能,但听到刘虞说首功另有其人,他却不禁好奇起来。

  这怎么可能呢?

  没听说陛下的北巡队伍里还有什么名将啊。

  那皇甫嵩不是赋闲在家,没有资格陪同么。

  至于朱儁也是在任河内太守,不可能那么快赶到。

  还有谁,还有谁能在卢植面前抢到首功?

  总不能是那些北军的小辈儿或者虎贲羽林的废材吧?

  那些家伙什么臭水平他公孙瓒可是太清楚了。

  不可能,决计不可能!

  忽然间,他想起来护送队伍里好像还有一个新面孔,并州军的谁来着?

  “冠军侯苏曜,那个昔日平了并州胡乱的小英雄。”

  正在公孙瓒皱眉冥思时,刘虞点了点头给出了答案。

  “苏曜?冠军侯???”

  公孙瓒只感觉大脑一阵缺氧。

  这家伙,冠军侯是个什么鬼东西?

  “此次平原之战,苏曜率领仅千余的虎贲与并州骑士,直捣贼军大营,斩将夺旗,立下赫赫战功。

  于是陛下特意封其冠军侯,以彰功冠全军之勇。”

  “嘶——”

  公孙瓒听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赶紧拿起驿报仔细查看一番,才从那惜字如金的段落中看出,此事绝非虚构。

  实在是万万想不到啊。

  那个在因随使匈奴中郎将立下平定并州胡乱之功,参加献俘凯旋大典而被他们略有耳闻的小辈。

  此刻再一次出现在他们眼中却是这般炸裂的事实。

  如此惊雷,在每一个勤王的队伍中炸响。

  不过很快,他们的注意力就被另一件事吸引。

  毕竟,皇帝给他们发报可不是专门吹苏曜的。

  “陛下要御驾亲征?!”

  没错,御驾亲征。

  皇帝同意了苏曜乘胜追击的要求,不过却不是立刻。

  冬,十月初,平原县城外。

  旌旗招展,彩旗飘飘。

  除位于敌后的幽州牧刘虞、骑都尉公孙瓒以及河间相王柔外的各路诸侯勤王大军齐聚于此。

  受到大胜激励的皇帝刘宏,在战后命俘虏和劳工在这短短不到半月间便于这城郊修建了一座大型的校场,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可容数万大军检阅。

  只见那晨光洒满校场,映照得旌旗更加鲜艳夺目。

  士兵们列队整齐,阳光下的铠甲闪闪发光,气势如虹。

  各路诸侯和将领们赶了个大早云集于这校场之上,他们的脸上的表情严肃又激动。

  就在校场的中央,又起一大坛,坛上建起九层的五彩华盖,高达七丈。

  在坛的东北又设一小坛,再次建起六层高的华盖,两坛的周围列满了这步兵、骑兵数万人,结成营阵,杀气腾腾,威风堂堂。

  当一切就绪后,皇帝便在十月初六这一天亲自出城检阅军队,驻在大华盖下,大将军何进与卢植、苏曜、袁术及各位勤王诸侯等人驻在小华盖下。

  在华佗等人调理下,身体恢复差不多了的皇帝刘宏在此亲自披戴铠甲,骑上披有华丽铠甲的战马,立于文武百官和数万将士之前。

  迎着众人目光,刘宏面色潮红,忍着激动的心情,缓缓开口。

  皇帝首先表达了大将军的信任和慰问,接着便重申了前将军卢植,冠军侯苏曜等人在平原之战保驾勤王的功绩,并拿出了此战缴获,用以奖赏三军以及各路到来的忠诚勤王之师。

  然后,他便在众人的三呼万岁中,高声宣布自封“无上将军”,总督天下兵马。

  “什么?!”

  此言一出,何进等人顿时脸色发青。

  什么情况?

  大将军在职权是位在诸将和三公上,总理军事。

  而这位陛下现在携大胜之威,趁着检阅三军的势头,给自己封了个什么无上将军,还总督天下兵马?

  那我这大将军现在是啥状况?

  看着皇帝绕军阵巡行三周而回,大将军何进心中五味杂陈。

  他不知道,历史在这里的轨迹发生了更大的偏移。

  在原来的历史上,后来大将军为与皇帝争兵权,为应对皇帝新设立的西园军,其引外兵助阵,邀来天下兵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阅兵。

  在那场各边郡强军云集的阅兵上,皇帝最终让步,在阅兵大典上再次授予何进兵权,大将军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而如今,因为苏曜的插手,丁原无所作为,并州强军被带出不说,虎贲军也浴火重生。

  同时这一次亲历战场的辉煌胜利更给刘宏极大的底气。

  面对那些匆匆赶来,没发挥任何作用诸侯联军,反而是皇帝刘宏借阅兵之威力压大将军何进,总督天下兵马。

  不过,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

  明确了兵权,检阅了三军后,皇帝刘宏向全军发布了新的诏命:

  “诛贼讨逆正在今朝!”

第308章 苏君侯北伐当先锋,王国相身陷河间城

  诛贼讨逆!

  皇帝刘宏,在阅兵大典上正式宣读了讨贼檄文,布告天下:

  朕祗承天命,统御万方,当保国安民,诛贼讨逆,以安天下。

  逆贼张举,悖逆天道,犯上作乱,据中山而称伪帝,号令群丑,涂炭生灵,荼毒海内,为祸社稷。

  朕闻此贼獠,痛心疾首,决意亲征北伐,以扫清寰宇,复我汉室江山安宁。

  朕特命前将军卢植为中军统帅,总领调度全军,协同作战,以保此次征讨万无一失。

  特命虎贲中郎将苏曜为前军先锋,统率精骑,直捣贼巢,斩将夺旗,为我大军开道,以显朕之威武。

  特命五官中郎将袁术为后军统领,筹措粮草,保障军需,不容有失。

  特命

  诸卿将士,当同心协力,奋勇杀敌,以彰我大汉之雄风,望诸卿不负朕望,共成大业,待凯旋之日,朕必论功行赏,共享太平。

  其有能得举首者,封两千户侯,赏钱两千万。

  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三军面前,皇帝发布震惊众人的讨贼檄文。

  这道讨贼檄文,犹如一声惊雷,震撼了在场所有的将士和诸侯。

  对于由这些京中诸将统御地方诸侯大军,收拢他们兵权的事情,他们无人,也不敢表示反对。

  在此番大破二十万贼军围城的辉煌战绩面前,中央军权威如日中天。

  不但卢植加封食邑,升任前将军,再次总领北伐全军事务,那小将军苏曜也是被封了冠军侯担任前锋大将又一次获得了立功表现的良机。

  而那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袁术,则受命总督后勤粮草,也是委以重任。

  这一番认命,可谓是功臣、名士和世家们各领要职,端的玩了一手上佳的平衡之术。

  故而,这诏令既下,全军振奋,欢声雷动。

  苏曜、卢植、袁术等人皆领旨谢恩,表示誓死效忠,不负皇恩。

  于是,就在这场盛大的阅兵完成后,大汉天兵便直接启程,浩浩荡荡的向北方卢奴城进发。

  苏曜率并州与虎贲本部一千骑加二千诸侯骑兵,合计三千骑一马当先。

  而皇帝与卢植等人则坐镇中军,与大部队缓缓推进。

  最后那袁术则是随军作为后勤总兵官,负责筹措粮草、管理军需,确保大军在征讨过程中的补给充足。

  他虽不直接参与前线战斗,但其所承担的责任同样重大。

  粮草是军队的生命线,一旦补给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军队的士气,更可能导致整个征讨行动的失败。

  虽然袁术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被突然间委以重任,但是大权在握后的袁术,几乎是一瞬间的,他看着苏曜的目标就变得无比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