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170章

作者:剑从天降

  手上也有一定兵权,未来若是再有战事,让他跟着皇甫嵩或者董卓等将军出去打几次胜仗,两千石那也是轻轻松松。

  毕竟,在大汉,侯爵可比两千石尊贵多了。

  心念电转,钟繇知道这次怕是要让他们略有失望了,只是默默启封圣旨,然后就

  又愣住了!

  不对啊!

  这,怎么和尚书台给拟出来的不一样呢?!

  不过这一次,钟繇很快察觉了自己的失态。

  顶着众人微妙的视线,钟繇再三确认玺印无误后,深吸了口。

  身为宣诏的黄门侍郎,他没有质喙的资格,于是:

  ——“骑都尉?!”

  “关内侯?!”

  “假金印紫绶?!”

  “天呐!”

  “恭喜苏都督啊!”

  “恭喜关内侯!”

  在黄门侍郎钟繇一连串官话的表扬后,圣旨给出的封赏很明确:

  迁骑都尉,赐关内侯,假金印紫绶!

  这一下不但王柔和袁绍面露震惊,王凌和张辽等人也全部沸腾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居然这一次两千石和封侯同时来了!

  就是他们自己在之前也觉得两千石会比较难。

  因为苏曜太年轻了,又没有任何根基和家世,就其表现出的,甚至都算不上张辽徐晃那样的寒门,根本就是个无根无源的草莽。

  这样的人能速升两千石?

  尤其是之前还有杀小黄门赵常的大罪在身。

  即便他们最理想的猜测,那也不过是个地方上的杂号校尉,将将晋级两千石门槛也就完了。

  但,这可是骑都尉啊!

  光禄勋所属,比两千石,掌羽林骑的骑都尉!

  正儿八经的中央武官。

  脱离了地方的桎梏,获得了可以随时去全国立功的机会的。

  而且,中央官员,那是一旦有了功勋,得到赏识,很可能就是火箭般的蹿升!

  就看陛下卖官也能看出来,骑都尉可谓是最热门的两千石职位之一了。

  而二十岁,靠军功正经升来的两千石,还是尊贵的中央武官,这如何让他们不震惊羡慕呢?

  那就更别提,同时居然还有赐关内侯,假金印紫绶了!

  “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携众观礼的丁原讶然出声。

  而后面,那刚刚回去人群中的袁绍看着那取出来的金印紫绶嘴唇都在颤抖。

第214章 鸡犬升天

  居然是封侯啊!

  短短时间,目睹了这位家世卑微之人封侯,对袁绍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这太出乎意料了。

  之前他还和王柔聊过,封侯和两千石,最多只得其一。

  尤其是考虑到那苏曜得罪死了官宦张让,也没有来向他们这些世家做投效靠拢。

  运气不好的话,那位抠门的陛下一个都不给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呢,突然间,两千石和封侯居然同时来了。

  太震撼了。

  虽然还只是个入门级的关内侯,但是二十岁啊。

  这家伙如此能打,现在天下这么乱,他立功的机会难道能少了吗?

  袁绍嘴唇在发抖,那王柔的表现也没好太多。

  自己熬了一辈子的成就,这苏小子,只是在几个月间便达成了,甚至还超越了?

  亏自己还是他的上司.

  而如果说他们只是有点激动,嫉妒,那另一侧,被誉为汉末三将之一的郡守朱儁受到的刺激就更大了。

  二十岁就两千石加封侯?

  朱儁想到自己,不由感到苦涩。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这倒不是朱儁嫉妒自己被抢功。

  好吧,多少也有点,由于苏曜的活跃,朱儁这次辛苦带来的两千余家兵守卫河内的行动完全是白跑了一趟。

  但朱儁倒不是嫉妒苏曜封侯,因为他很早就封了,还是都亭侯,比关内侯高上一级。

  那是十年前他任交州刺史时的事情。

  当时交州梁龙与南海太守孔芝、梧太守陈绍等率数万人叛乱,当地兵不能制,朝廷也无兵可派。

  形势可说与之前的并州并无太大差异。

  是他朱儁亲自回乡,广散家财,募了数千家兵,与州郡残兵一同,拼死奋战,斩将克敌,旬月之间,州郡平定,受降数万人。

  也与当前差不多嘛。

  但他朱儁得到的待遇是什么呢?

  朝廷论功行赏,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

  官职是一点没动,寒门出身的他是被死死按在六百石上,只是从地方调回了中央,任了谏议大夫。

  直到那黄巾之乱爆发,他才熬出了头,被人想起来,一口气拔到了比两千石的右中郎将,与皇甫嵩、卢植一同出征。

  现在这小子,跟自己当初的情况差不多嘛,他还不是主官,就一口气拔升到如此地步。

  凭什么呢?

  离谱,太离谱了。

  卢植他们是不可能拟下如此封赏的。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只会是.

  圣眷之隆,令人无法直视啊

  不过众人的震惊还没完。

  “还能不用交钱的吗?”

  “这,不合规矩吧。”

  甚至苏曜的贿银都被免了!

  在他刚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那蹇硕就摆着手,谄媚的表示无需此事。

  这不但让王柔侧目,袁绍咬牙,那刚刚还对蹇硕收钱表现的不屑一顾的钟繇都大为震惊,表示这样恐不合规矩吧。

  规矩。

  是的,虽然钟繇对这种贿银不屑一顾。

  但规矩就是规矩。

  这钱,虽然是太监来收的,但实际上皇帝的定制。

  为了捞钱,这位九五至尊,在昔日不但进行公开标价的卖官鬻爵,而且官员的正式升迁和调度,都必须要交钱才行!

  而且还为数不少,需要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约等于此官职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

  此事曾引起大量抨击,皇帝如此收一笔,太监才从中抽一层,直接就导致了很多清流官员交不起钱而不敢、乃至恐惧升官,甚至弃官了事的情况。

  为此全国不少州郡都出现了主官缺员的情况。

  他们虽然痛恨此事,但,规矩就是规矩。

  王柔和袁绍,刚刚都按制交纳了这笔钱。

  凭啥你苏都督,噢,不对,现在是关内侯你可以不交呢?

  “陛下口谕”

  蹇硕看着这些突然诧异骚动的人们,立刻又换了副严厉的脸色,冲洛阳拱手:

  “关内侯清正廉洁,忠心为公,为朕、为朝廷解决财赋难题,故特此免收迁官钱。”

  这话说的众人是哑口无言。

  是啊,苏曜清正廉洁,连那袁绍和王柔都不得不佩服。

  自古以来,带兵打仗缴获这些东西,哪个当官的不摸一点?

  这种事情,只要你打的赢,大家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然而这位关内侯简直是清正廉洁到愣头青的地步了。

  他是真的按规制只给自己那么一丢丢啊。

  在分给部下足够赏赐和军需后,朝廷头一次在战事中拿到如此足额比例的缴获。

  太踏马正直了,以至于袁绍这位监军御史那是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完全沦为记功人,打了个酱油。

  以至于看到如此塘报的刘宏在最后考虑到这个小年轻的家底后,不得不咬牙下发这道豁免的口谕。

  “这,咱们便是按例收钱,以那苏都督这次的表现,也多得是愿意为他掏钱的人吧。”

  “陛下何必要特意免除呢?”

  出行前的蹇硕非常不解的请示皇帝。

  而刘宏则是摆了摆手,表情相当的疲惫:

  “那岂不是把他往那些世家身上去推么?”

  在苏曜混不吝的娶了那个匈奴公主后,刘宏便已经看出来了,这小子怕就是个愣头青,那些世家跟他也没多大关系。

  故此,刘宏便直接推翻了尚书台卢植等人拟定的仅仅实封校尉,多加赏赐的方案,大手一挥。

  骑都尉加赐关内侯,金印紫绶!

  基本就是直接对朝野宣告,这是朕的人了!

  于是就在苏曜接旨奉诏后,那蹇硕又凑上来,亲热的对苏曜说着悄悄话:

  “朝廷封官加爵就暂到此为止了,等关内侯进了京,献俘大典后,陛下还邀您入西园,更有其他赏赐.”

  “还有,陛下知道您之前受了委屈,故而在那献俘凯旋大典上,准备给您好好出出气”

  “嗯?出气?”

  这出的什么气?

  苏曜没明白,不过他也没太在意,封官结束了,看来应该还有其他活动奖励。

  那就不得不做了。

  这边加封完王柔、袁绍、苏曜三人后,黄门侍郎钟繇又继续宣读,挨个对苏曜部下进行封赏。

  不出所料,张辽等人虽然功劳不少,赏赐也不错,但最后也没出来另一个两千石。

  其中活捉单于伪王与休屠王,阵斩左贤王的张辽以最高的功勋晋级六百石的军司马,两千石还差着三级,就别说什么封侯的功劳了。

  但这对于张辽已是绝对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