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815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二人婚后感情和睦,不久便生下了儿子刘奭。】

  【在民间生活的日子里,刘病已并没有局限于掖庭的一方天地。】

  【他生性好动,喜欢四处游历,足迹遍布长安诸陵、三辅之间。】

  【尤其喜爱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地区,以及杜县、鄠县之间的下杜城。】

  【在游历过程中,刘病已不仅饱览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深入了解了民间百姓的生活疾苦,也洞察了基层吏治的得失。】

  【这段基层调研,为他日后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

  【时间快进到公元前74年,长安城上演了一出魔幻现实大戏。】

  【汉昭帝刘弗陵突然去世,且没有留下子嗣。】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西汉王朝的皇位继承陷入了危机。】

  【大将军霍光作为朝中重臣,掌握着朝廷的实际权力,他与群臣商议后,决定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

  【然而,刚登基27天的海昏侯刘贺,据说他行为荒唐、淫乱无度,平均每天干40件荒唐事。】

  【最终被权臣霍光一脚踹下龙椅。】

  弹幕:

  《真的假的?》

  《不到一个月干了一千多件坏事,当我傻啊?》

  《刘贺太急了,上来就换自己人。》

  《估计是刘贺着急夺权,动了诸位大臣的利益,得罪了几乎所有人,才被联合废掉。》

  《他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不如当个纨绔王爷。》

  《刘贺就是海昏侯,死后的陪葬品巨多巨豪华。》

  《效伊尹霍光,以返天下清明!》

  《这是试用期没过,不给转正啊。》

  《本来就是选出来的,不是正统继承人,还得罪了霍光,死得不冤。》

  《更正一下:不是得罪了霍光,是得罪了几乎所有大臣。》

  《啊?那看来这刘贺确实不是皇帝的料。》

第782章 故剑情深!霍光的老婆多抽象?

  天幕继续,也给出影视剧里刘贺荒唐不羁。

  以及霍光废掉他的场景。

  【霍光选的皇帝,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受不了将其废掉。】

  【这也是霍光的一大失误。】

  【以臣子身份行废立之举,造就了他的最大黑点。】

  【刘贺被废,皇位再次空悬。】

  【这时候满朝文武突然发现:等等!我们是不是忘了那个在民间喂猪的皇曾孙?】

  【霍光经过一番考察,了解到刘病已在掖庭长大。】

  【十八岁的他,不仅饱读诗书,而且操行节俭、仁慈爱人。】

  【看上去是个好皇帝的料。】

  【于是,霍光上奏皇太后,建议立刘病已为帝。】

  【刘病已在众人的簇拥下,踏入了未央宫。】

  【他先是朝见了皇太后,被册封为阳武侯。】

  【随后,群臣奉上玺、绶,刘病已正式即皇帝位,拜谒高庙,成为了西汉的第十位皇帝,史称汉宣帝。】

  【刘病已从民间的一介布衣,一跃成为了天下之主。】

  【从而开启了他传奇人生的新篇章。】

  【霍光为什么选择刘病已?】

  【或许是看刘病已是个人材,是个好皇帝的料子。】

  【或许是因为,觉得刘病已没有任何背景,方便控制。】

  【但无论如何,刘病已登基后,大汉的权柄依然掌握在霍光的手中。】

  【自汉武帝去世后,霍光历经昭帝、昌邑王,成为了三朝元老,权倾朝野。】

  【霍氏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几乎掌控了整个朝廷。】

  【面对如此强大的霍氏集团,刘病已深知自己初登皇位,根基不稳,不能贸然与霍光对抗。】

  【否则昌邑王刘贺就是自己的下场。】

  【于是,他选择了隐忍蛰伏,积蓄实力。】

  【当霍光提出要还政于君时。】

  【刘病已表现出了对霍光的高度信任和尊重。】

  【不仅拒绝了霍光的还政请求,还继续委以重任,让霍光继续主持朝政。】

  【为了进一步打消霍光的猜忌。】

  【刘病已又连续下诏,对霍光的拥立之功给予了极高的褒奖。】

  【加封七千户,使其食邑达到一万七千户,位列西汉之最。】

  ……

  天幕外,看到这里,刘彻忍不住瞪了台下侍立的霍光一眼。

  此时地位还远没有那么高的霍光,内心早已吓得要死。

  但他还是稳住了自己的情绪,保持着一个看似镇定的姿态站在那里。

  既没有急着解释,也没有露出任何心虚的表情。

  刘彻心里尽管有些愤怒,但也没有急着叱责霍光,而是在心里思索。

  霍光的能力,自己是很清楚的。

  等到自己去世的时候,自己的确很有可能,会让霍光这样有才干的年轻人,成为辅政大臣。

  这一点,别说是天幕上原本历史的刘彻会这样做。

  即使是现在正值壮年、年富力强的刘彻,也已经看出来了。

  再加上霍光本来就是霍去病的亲戚,自己信任他也是天经地义的。

  但这样一想,霍家本来就有霍去病这样的军功大将。

  如果后世的霍光又成为了辅政大臣。

  那他们的权势可能的确会有些过于庞大了。

  但是,从天幕上给出的内容来看。

  霍光拥有的权势不是他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

  而是自己安排的。

  是自己让霍光辅佐新皇帝,而新皇帝之所以需要辅政大臣?

  正是因为自己不小心害死了太子刘据!

  这么说,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这里。

  罪己诏果然是早该下发的。

  自己的确做错了。

  而霍光掌权之后,他虽然擅行废立皇帝之事,但是他作为掌管大汉的权臣,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是一个彻底的野心家?

  还是像吕不韦那样,既威胁了皇权,但同时也为大汉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权臣?

  这一点……可能还真的需要考虑。

  而且,虽然霍光废皇帝让自己很不高兴,但霍光在废除了刘贺之后,找的新皇帝刘病已。

  看天幕上说,他本身就是太子刘据的孙子,具有合法的继承权。

  同时又饱读诗书,为人正直,是一个好皇帝的苗子。

  天幕看了这么久了,后世的权臣登场的次数也不算少。

  作为掌管天下的权臣,他能够为大汉找一个好皇帝,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

  甚至是值得肯定的。

  毕竟假如刘贺真的十分荒唐的话,那找刘病已绝对是对国家更好的选择。

  而且如果霍光真的野心勃勃,想要彻底凌驾于皇权之上.

  他甚至可以选择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儿来当皇帝,这样他至少能保证十几年无忧。

  但霍光没有这么做。

  那么,霍光作为权臣,到底该怎么定义?

  天幕继续。

  ……

  【不过,某件历史典故或许可以稍微的体现,这一时期刘病已的思想。】

  【刘病已登基后,后宫之主的人选成为朝堂焦点。】

  【彼时,霍光小女儿霍成君尚未婚嫁,朝中大臣们揣度圣意,大多倾向于立霍成君为皇后。】

  【毕竟霍光在拥立刘病已一事上居功至伟,这似乎是顺理成章之事。】

  【但刘病已心中,自始至终都只有发妻许平君的位置。】

  【他与许平君在民间相识相知,婚后生活虽清苦,却恩爱非常。】

  【面对大臣们的提议,刘病已并未直接反驳,而是下达了一道意味深长的诏书。】

  【诏书中称:自己在贫贱之时,曾有一把极为珍视的旧剑。】

  【如今虽身处高位,却对那把旧剑念念不忘,希望众爱卿能够帮忙寻回。】

  【这道诏书一经颁布,朝堂上下瞬间炸开了锅。】

  【聪慧之人很快便领会了刘病已的深意。】

  【这是在暗示众人,即便自己如今贵为天子,他也绝不可能抛弃与自己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

  【大臣们见状,纷纷联名上书,奏请立许平君为皇后。】

  【刘病已的这一诏书,看似委婉,实则坚定。】

  【也为我们留下了“故剑情深”的典故。】

  ……

  弹幕看到这里,也是纷纷飞出。

  《深情,太深情了!》

  《这个事是霍光活着时,刘病己唯一没退让的事。》

  《南园遗爱,故剑情深,好凄美,我喜欢!》

  《刘病已和许平君算是牢里认识的,这感情重的很!》

  《小时候最喜欢霍水仙了。》

  《没想到历史上霍水仙是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