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768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赵匡胤心里美滋滋。

  于是乐和和的,对一旁自己的兄弟赵光义说道:

  “没想到,后世我大宋还挺波澜壮阔的。”

  “既会丢掉首都开封,但又能不仅收复故都,还北伐燕云之地,并且杀到草原上。”

  “杀的那些索虏们哭爹喊娘。”

  “火烧匈奴龙城!”

  “大宋武德竟然如此充沛!”

  “哈哈,痛快,痛快。”

  赵光义等其他官员,自然也都是纷纷的附和。

  在大宋朝堂上下的期待中。

  天幕也正式的开始讲述。

  【一说起大宋,许多人都会想起南北两宋。】

  【大宋这个长命的朝代,名将名相辈出,但皇帝的质量却大都平平。】

  【在开国的时候,大宋就有所先天不足,缺失幽燕之地的大宋,甚至被许多人认为不是大一统王朝。】

  【只能算作小一统。】

  【当然,大宋也曾经努力过。】

  【最著名的那次努力,成就了高梁河车神的威名。】

  【包括后面大宋的“收复燕云”,南宋端平入洛,也都是荒诞的开始,悲剧的结束。】

  【所以一直以来,大宋的武德都被人所诟病。】

  【历史圈子的辱宋笑话也是层出不穷。】

  【很显然以大宋自己的实力,想要硬钢收复洛阳,开封。】

  【横扫燕云十六州。】

  【甚至杀到漠北,完成封狼居胥的壮举?】

  【那是做不到的。】

  【但是这个大宋不行,不代表另一个大宋不行。】

  【这另外一个大宋声名不显。】

  【但是这个大宋,不仅做到了北伐。】

  【甚至还做到了更多。】

  【这就是在历史上鲜为人知的红巾军北伐!】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对百姓横征暴敛。】

  【加之黄河泛滥、旱灾频发,民不聊生。】

  【绝境之下,民众心中的怒火被彻底点燃。】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

  【他们以“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为口号,迅速聚集起大量饱受压迫的百姓。】

  【红巾军因头戴红巾作为标志而得名。】

  【他们队伍的名号就叫做红军。】

  【后来历史上称之为红巾军。】

  【其起义队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短短时间内就发展到几十万人。】

  【成为了反抗元朝统治的核心力量。】

  【在高邮之战张士诚击败元朝主力后。】

  【红巾军更是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1355年二月,刘福通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从砀山夹河迎至亳州称帝,国号大宋!】

  【史称韩宋。】

  【改元龙凤,韩林儿被尊称为“小明王”。】

  【当然政权的核心还得是刘福通这个元末猛男。】

  ……

  天幕外,朱元璋看到这里一声冷哼。

  “什么猛男?就是一个妖人。”

  “天幕都知道他是妖人,为什么还要提起他?”

  “让这个人安安静静的躺在历史的角落里,不好吗?”

  虽然朱元璋不太希望看到天幕上宣传红巾军的事,但天幕并不会以朱元璋的意志为转移。

  天幕。

  ……

  【借助“明王出世”的宣传,韩宋政权迅速凝聚起中原各地红巾军的力量,成为了起义军的旗帜与核心。】

  【此时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南方义军。】

  【在理论上都隶属于韩宋政权。】

  【朱元璋出身濠州红巾军,而濠州红巾军整体是韩宋政权领导下的一支力量。】

  【朱元璋接受韩宋政权的官爵,奉韩宋龙凤年号。】

  【而刘福通那边,当大哥就得有大哥的样子。】

  【此时张士诚,方国珍名义上都已经接受了元朝的册封。】

  【而悍然称帝的韩宋,就成为了大元朝廷的眼中钉和首要的打击目标。】

  【但刘福通表示压根不虚!】

  【聚光灯呢?往咱头上打!】

  【刘福通领导的义军顶在第一线打输出,吃伤害,骗控制,几乎吸引所有仇恨。】

  【他指挥的红巾军纵横北方,搅的元朝山河破碎,差点直接崩盘。】

  【此时元朝朝廷自己控制的军队数量有限,战斗力更是十分拉胯。】

  【元朝的官军根本就不是红巾军的对手。】

  【但是元朝统治者祭出了王朝末期对付农民起义的大杀器!】

  【那就是地主团练武装。】

  【红巾军是农民起义武装,天然就和地主阶级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两头。】

  【红巾军的势力壮大。】

  【必然就伴随着杀戮地方地主,掠夺其财富。】

  【这让元朝地方的权贵地主们十分惊恐。】

  【恰好元朝此时的官军不是红巾军的对手,于是下放权力给了各地的地方地主编制。】

  【可以说元朝的朝廷,和地方地主是一拍即合。】

  【朝廷不仅允许,甚至鼓励地方地主招募所谓的义军扫平农民军。】

  【为了鼓励这些南方的地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元顺帝甚至还表态:以前觉得南人不行,现在发现哥们其实挺强。】

  【南方的南人如果有才能的话,可以直接进入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这些中央核心权力机构。】

  【并且允许地方的地主成为所谓的万户。】

  【当然朝廷对地方团练的支援也就仅限于此了。】

  【而这不可避免的,会让全国出现军阀化的态势。】

  【可以说这是一口毒药。】

  【但是是能救命的毒药,元朝朝廷也别无选择。】

  ……

  天幕外。

  刘备看到元朝末年朝廷无力剿贼,所以下放权力让地方组织军队。

  “抛开元朝是那胡人政权,而仅仅从朝廷的角度出发。”

  “只能说彼时彼刻。”

  “恰如此时此刻。”

  “这段剧情,也是太熟悉了。”

  “大汉的崩塌也是十分类似。”

  “我大汉自从黄巾之乱就处于群雄争霸,军阀割据的态势。”

  “这也是因为朝廷无力剿灭各地的黄巾贼动乱,所以只能让地方的豪强大户和地方官,各自组建军队来剿灭逆贼。”

  “这样调动起来的军队,积极性确实是有的,战斗力也足够高。”

  “但是朝廷又哪儿来的能力,控制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路地方军队呢?”

  “军阀割据自从无可避免。”

  刘备叹息了一口气。

  甚至想起了自己。

  当初自己也正是在朝廷放任地方组建军队的大政策之下,才组建了第一支义军。

  而刘备很显然也看出来了。

  虽然大汉依靠各地的义军成功的镇压了黄巾之乱。

  但是也从此彻底的沦为了废人。

  “一杯毒酒,饮鸩止渴,却又不得不品尝。”

  天幕上继续讲述。

  内容也几乎和刘备的想法一致。

  【在这种鼓励地方组建义军的政策之下,大大小小的地主武装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元朝出现。】

  【其中最猛的两个,一个叫做察罕帖木儿,一个叫做答失八都鲁。】

  【其中的察罕帖木儿,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倚天屠龙记中赵敏他爹汝阳王的原型。】

  【察罕帖木儿是汉化的色目人,没什么出身地位,就是一个普通的地主。】

  【平民地主,喜欢舞文弄墨。】

  【害怕起义军烧自家的田。】

  【恰逢乱世,察罕帖木儿于是投笔从戎,】

  【一个察罕帖木儿,一个答失八都鲁,在元末乱世崛起的履历也都是相当的夸张。】

  【各种以少胜多,各种南征北战。】

  【迅速的崛起,成为了元朝手下最猛的两个地主团练。】

  【很快就让红巾军运动一度陷入低谷。】

  【在龙凤政权建立的当年,元顺帝便授予了答失八都鲁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的官位。】

  【意思就是让答失八都鲁,当河南的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