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666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但是没想到向来还算相对比较低调的匈奴,竟然是成了大晋王朝的掘墓人?

  “难道是刘渊?”

  司马炎狐疑的目光看向远方,又不禁想起了之前自己和刘渊的几次交谈。

  不得不说,

  这刘渊的确是一个颇有才能的人,司马炎也对他十分的欣赏。

  “一个有才能的匈奴人,难道是他?”

  司马炎几乎立即就想命人去抓捕刘渊。

  但是又担心此举会直接刺激匈奴人作乱。

  毕竟现在西北羌人,鲜卑的麻烦还没彻底解决。

  要是匈奴也闹起来了。

  那整个晋朝的北方可就都乱了。

  “从长计议,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天幕。

  【第三是北京——这座从军事要塞,蜕变为帝国心脏的传奇都城。】

  【北京的地理格局堪称天选之地。】

  【它处于农业和畜牧业交界处。】

  【横跨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过渡带,北倚群山之险,南控平川之利。】

  【战国时称“蓟城“的这片土地,历经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三次蜕变。】

  【最终在明清时期成为统御天下的政治中枢。】

  【并且从鲜卑开始,特别在唐朝之后,北方的边患敌人主要的方向,也从西北换成了东北方向。】

  【进一步提高了北京的军事价值。】

  【于是曾经看上去偏僻,不适合大一统王朝定都的北京。】

  【反倒成为唐朝之后,大一统王朝的不二之选。】

  【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统一王朝后。】

  【既需要控制广大的传统汉地,同时又得保持对北方老家的控制力,以及为万一局势不利寻求一条后路。】

  【所以打造北京城,成为了必然。】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开白浮泉引水工程,让通惠河上形成“舳舻蔽水“的漕运奇观,积水潭码头年吞吐漕粮达百万石。】

  【明成祖朱棣更是不惜血本,耗时14年营建紫禁城。】

  【仅三大殿铺墁的金砖,就需苏州陆墓窑场窖藏阴干七年方能成型。】

  【而作为军事重镇,其防御体系堪称古代军事工程的典范。】

  【居庸关、古北口、山海关构筑起立体防线。】

  【后勤补给则开创双线并进模式。】

  【大运河与海运相辅相成。】

  【但北京本身是出于边境之后的要塞。】

  【可随着国力的衰退,北京不再是边境,而是变成了边境。】

  【这时的大明北京,就非常的危险了。】

  【本来天子镇守北京,天子镇国门。】

  【结果硬生生的,被动变成了天子守国门。】

  明朝。

  朱元璋看到天幕上的北京。

  特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这次倒也没有生气。

  而是认真的考虑着大明的迁都事宜。

  “都说金陵王气足保万世。”

  “但咱也明白,如果是刚建立的大明,自然定都南京没问题。”

  “但现在,或许大明真就需要迁都北平,以防备蒙古、女真的狼子野心。”

  其实朱元璋之前就考虑过迁都北平,增强对北方的控制力度,和对塞外的军事压制。

  只是之前没有正式的提出。

  现在看到天幕,自然是更为意动。

  而一旁的太子朱标,自然也看出了父皇的想法。

  他翻开一本书,看到上面的冷汗直流:“父皇,若迁都北平,每年四百万石漕粮过黄河险滩,沉船损耗怕要过半“

  朱元璋点了点头。

  “要迁,也得等疏通运河才能迁。”

  “此事从长计议。”

  “不过对北平的进一步扩建,倒是可以提前动工。”

  “有北平镇着,北方草原上乱不了!”

第649章 割据政权定都何处?广神千古!

  天幕也在继续。

  【大一统王朝,基本上就是长安、洛阳、北京。】

  【但如果不是大一统王朝呢?】

  【如果只是一个割据政权,会把首都选在哪里?】

  【当然,我们这里指的是最起码三分天下水平的割据王朝。】

  【太小的政权也没得选不是?】

  【第四是南朝的不二选择,南京。】

  【南京北濒长江天险,东依钟山龙蟠,诸葛亮曾赞其“钟山龙蟠,石城虎踞”。】

  【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王气充足的古都。】

  【风水学上堪称顶级风水。】

  【但同时也是中国最悲情的十朝都会。】

  【孙权建石头城,开创“因山为城,临江为池”的建都模式。】

  【朱元璋筑明城墙,青砖包砌,平均高度12米,35.3公里城垣设置13616个垛口,藏兵洞200座。】

  【南京的地理优势是很明晰的。】

  【长江最窄处仅1.2公里,燕子矶、采石矶、金山三处天险,让石勒、拓跋焘等豪杰,以及他们北方铁骑望江兴叹。】

  【南朝陈霸先也凭此天堑,以三万水军大破北齐十万大军。】

  【同时,南京也是南方的文化中枢。】

  【鸡鸣寺旧址,曾为梁武帝“舍身”之地。】

  【秦淮河畔,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夫子庙碑廊的《孔子问礼图碑》,则见证儒学南传。】

  【但定都南京的王朝,似乎也都有历史魔咒。】

  【定都南京的政权,基本都是短命王朝。】

  【国祚最长的东晋104年,不算短,但开局就是逃难状态的天崩。】

  【又是“王与马共天下”门阀乱政,皇权长期旁落。】

  ……

  【而占据了中原的割据政权,包括小一统政权,则优选开封。】

  【第五是开封。】

  【开封地处黄河南岸,战国魏惠王开凿鸿沟,始成水陆枢纽;】

  【北宋时“汴京富丽天下无”,《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开封定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交通!】

  【在唐朝覆灭之后,关于首都是洛阳还是开封?】

  【其实经历过好几次的反复拉扯。】

  【但最终,开封靠近粮食主产区,水运便利的优势,还是让开封击败了洛阳,巩固了首都的位置。】

  【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水贯都”,形成复杂的水运网络。】

  【但开封成也黄河,败也黄河。】

  【金元以降,黄河六次改道将开封城深埋地下。】

  【考古发现,龙亭公园地下3米是明周王府遗址,8米处见金代皇城,12米深处竟有唐代汴州城基址。】

  【而开封最大的问题,还是作为首都的安全问题。】

  【开封一片开阔大平原,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特别是开封作为首都的五代乱世,本身就是连年兵灾。】

  【而后契丹崛起,占据燕云。】

  【草原铁骑畅通无阻的直达黄河,威胁开封。】

  【更是放大了开封定都的风险。】

  【北宋只能在开封,囤积大量的禁军,极大的影响了北宋的财政。】

  【后梁、北宋的死亡,都与定都开封脱不了关系。】

  ……

  天幕外。

  北宋。

  赵匡胤看到这里。

  不由得心里一愣!

  什么意思?

  大宋就是因为定都开封所以亡了?

  虽然天幕没有讲大宋到底是怎么亡的,但推演一下当年李存勖闪电战突袭开封。

  赵匡胤似乎也已经猜出了是怎么一回事。

  自己就说定都开封不行,太危险了。

  “在德不在险?”

  “这话说的好听!但现实也是要认清的啊。”

  “以山河之险,方能固守天下。”

  “明天的朝会,朕得再提一提迁都的事。”

  “就是……”赵匡胤又不禁皱眉。

  “到底有多少人会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