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337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虽然不算是恶评吧。

  但看样子,也就是六七十分及格以上的水平。

  但在霍去病看来。

  以莫德尔的表现,难道不应该是90分吗?

  所以霍去病有些疑惑,

  不过疑惑的霍去病,倒也没有急着说什么。

  而是继续认真的看着天幕。

  【到了1942年的夏天。】

  【苏军再度集结重兵进攻勒热夫地区。】

  【目的是让德军,把注意力转移到中央集团军正面。】

  【为南线的斯大林格勒方向减轻压力。】

  【这一次,苏军出动了4个集团军。】

  【然后一头撞上了,莫德尔已经成型的,以支撑点战术为核心的弹性防御体系。】

  【在遭遇苏军重点兵力进攻的时候。】

  【莫德尔会把前线精锐的装甲师撤回来,主动的让出阵地。】

  【吸引苏军部队深入。】

  【而由于这些主动撤退的前线德军,往往都是高价值的装甲师等精锐。】

  【所以对苏军来说很有吸引力。】

  【在引诱苏军深入的过程中,莫德尔会把手头上的许多部队划成若干个战斗小组。】

  【进一步的支撑防御体系。】

  【同时派遣大量的步兵,进行包围穿插骚扰。】

  【高素质高战斗力的德军步兵小队,往往能够有效的迟滞苏军大部队进攻的锋芒。】

  【而到了苏军进入强弩之末的阶段。】

  【莫德尔则会集中手头上的装甲力量,一举击穿苏军大部队的薄弱处!】

  【将其分割包围,进行毁灭性的杀伤。】

  【能够在防御战中,不仅给予敌方重大杀伤,甚至还能包围歼灭大量敌人】

  【这在防御战中是非常难得的。】

  天幕外。

  霍去病连连点头。

  “虽然我太善于防守,但我也知道,在防守中让敌人损失惨重,并且能找机会反包围歼灭。”

  “这绝对是很有含金量的。”

  “这莫德尔难道不强吗?”

  天幕。

  【但莫德尔的弹性防御,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

  【因为德军,不仅需要白白的让出许多关键阵地。】

  【还需要顶着苏军强力的进攻势头,保持层层防御,不能鄂弼一下子捅穿。】

  【做得好的话是弹性防御。】

  【部队就像一个弹簧,被压到最紧之后,一个反弹,能够打出最大的杀伤效果。】

  【可要是做的不好,阵地连续丢失,前线的溃兵往后方冲,整个军团人心惶惶。】

  【那可就不是弹性防御。】

  【而是一溃千里了!】

  【可以说,进行弹性防御,对部队的战斗素质、意志,以及真正关键的实际战斗力。】

  【都有极高的要求。】

  【更对指挥官的指挥水平,微操能力,细节调度,运动战意识等诸多方面。】

  【都同样有极高的要求。】

  【不过当时的莫德尔,的确是有玩弹性防御的资本。】

  【他自己的指挥水平就非常的出色,善于调度指挥。】

  【而他手头上的德军,在战斗意志以及战斗能力上,往往都不逊色于苏军老兵。】

  【甚至要大幅度的碾压!】

  【其中的大德意志师和帝国师,这两支部队,更是打出了赫赫威名!】

  【直到现在,依然为军迷们所津津乐道。】

  【同时后方德军总指挥部,也非常给力的,不断的派遣精锐的步兵师以及装甲师,为莫德尔提供支援。】

  【其中包括大量,在防御反攻阶段极其关键的装甲力量。】

  【在这一轮的战役中,苏军总兵力超过35万,结果阵亡5万多人,受伤以及被俘接近20万人。】

  【德军的伤亡情况尚不清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非常低。】

  【双方的伤亡比例十分的吓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莫德尔的弹性防御,在德军精锐士兵的执行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苏军的负责进攻此地的士兵,虽然数量多,但战力实在拉垮的很!】

  【根据当时,参加勒热夫战役的苏联老兵回忆。】

  【许多参加进攻行动的苏军,上前线前几乎没有经过训练。】

  【弹药也很少。】

  【虽然不像法国导演拍摄的兵临城下那样,要几个人共用一把枪。】

  【但基本上一位普通新兵。】

  【他手中的枪也就只有几发子弹。】

  【后方的火炮支援,也是非常的微弱。】

  【一个连每天甚至只能开两炮。】

  【前线的进攻,变成了一场灾难。】

  【许多士兵从后方拉来,发把枪,发几颗子弹,就让他们发起进攻。】

  【连登记都没有,就这样没有名字的,稀里糊涂死去了。】

  【正如诗句里说的那样,许多士兵在死的时候:“我未曾听见爆炸的巨响,也未曾目睹那耀眼的火光。”】

  【以苏联工业大国的身份,其实按理说不该这样的。】

  【但主要原因是苏联,同样也把大部分的有生力量,集中到了南线斯大林格勒去和德军死磕。】

  【进攻勒热夫的部队虽然多,但待遇很差。】

  【而以勒热夫战役为代表的,一系列夏季溃败。】

  【也让苏军的士气发生了极大的动摇。】

第310章 朱可夫挂帅!火星行动!

  天幕此时,还专门给出了影视画面。

  老兵叮嘱冲锋的时候要低调,要突然。

  但新兵们却不由自主的,在冲锋的时候高喊乌拉。

  吓得瘫软的新兵,被指战员拖着前进。

  一发炮弹之后,新兵却只剩了半截。

  然后是密集的炮弹,指战员自己也在炮火中消失。

  老兵中弹倒在铁丝网上,后续的士兵们踩在老兵的尸体上继续冲锋。

  旷野上的冲锋。

  大片大片的士兵倒下。

  付出惨痛代价,终于占领了阵地,却发现这只是一个陷阱……

  天幕同时也旁白讲述:

  【著名的第227号命令——绝不后退一步!】

  【也正是在这种人心惶惶,全线士气动摇的情况下,才颁布的。】

  【可以说,227号命令的颁布,莫德尔和他的第九集团军,怕是有一半的功劳。】

  秦朝。

  一向冷酷无情。

  愿意为了胜利,承受任何代价的嬴政。

  看到苏军这如同自杀一般的进攻。

  也是忍不住感慨: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个大国的崛起,势必站在血与火之上。”

  “参加勒热夫战役的士兵,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

  “武器装备也很差。”

  “后方的炮火支援更是几乎没有。”

  “说句大言不惭的话。”

  “抛开武器装备的代差,像这种不经训练直接送往前线的士兵。”

  “怕是连我大秦的军队都不如!”

  “但是苏联却源源不断的派遣新兵,强行进攻勒热夫。”

  “难道是因为他们傻吗?”

  “或许战场上人命不值钱,但这样大规模的白给,也绝对是非常不妙的。”

  看着嬴政感慨不已的说话。

  一旁的蒙恬,猜测性的接话道:“苏军指挥官的水准,可能是差了点。”

  但嬴政摇了摇头:

  “当然不是因为指挥官水平的问题!”

  “没那么简单。”

  “朕不知道后世的苏联,到底是什么样的体制。”

  “但无论他们是什么军事体制,他们的兵力也是有限的。”

  “精锐老兵,坦克火炮这些也肯定是有限的,”

  “在南线斯大林格勒方向吃紧的情况下,莫斯科地区自然物资紧缺。”

  “但又必须要在莫斯科地区发起进攻,以牵制德军的部队。“

  “不能让德军所有的有生力量,全部都源源不断地投向南方战线!”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苏军明知道进攻勒热夫就是一个死。”

  “却依然源源不断的派遣士兵,用极大的牺牲去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