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334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孟珙也是一刻都不敢耽误。

  全神贯注的看着天幕。

  并且还令自己的几位部将一起。

  大家要将这一段天幕,完全的记录下来反复琢磨。

  很显然。

  当天幕开始讲述军事话题,并且准备讲述后世的先进防御战术之后。

  古人们,特别是那些有极大的防御需求的古人们。

  都是纷纷的表示十分感兴趣。

  天幕。

  【要说勒热夫战役。】

  【首先要从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开始。】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投入了200万士兵,付出惨重的代价守住了他们的首都。】

  【送给了德国第一场惨败。】

  【但并不是说,赢下莫斯科保卫战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德军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距离莫斯科仅仅只有150公里。】

  【依然具有随时威胁苏联首都的能力。】

  【中央集团军群的前锋,距离莫斯科很近。】

  【特别是德军第9集团军,所负责的勒热夫地区,是一个德军防线的突出部。】

  【这个突出部,就像一把匕首,狠狠的插在苏联的胸口上!】

  【突出部对苏联的首都有威胁,因此被苏联视作眼中钉。】

  【但相对应的。】

  【这种防线突出部,对于防守此地的第9集团军来说,也非常的危险。】

  【他们随时有,被苏军切断后路包围歼灭的危险。】

  【第9集团军的司令莫德尔,也知道这块突出部很危险很难守,向希特勒申请放弃突出部,以保证第9集团军的安全。】

  【但是前线的莫德尔,只需要守住阵地即可,后方的希特勒所需要思考的可就多了。】

  【虽然暂时,德军没有进一步进攻莫斯科的计划。】

  【但是保留勒热夫突出部,具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

  【首先这里随时可以威胁苏联的首都,是一个进攻阳台。】

  【能够体现出德军进攻的态势。】

  【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如果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失败之后,进一步,不战而退,放弃勒热夫的话。】

  【那对于纳粹德国的国际影响力,也非常的不利。】

  【所以希特勒坚决不允许撤退。】

  【命令莫德尔带着他的第9集团军,死守勒热夫。】

  ……

  天幕在讲述的同时,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战略地图,通过地图可以看出。

  在莫斯科战役之后,前线的局势是犬牙交错。

  以勒热夫突出部为重点。

  周围布置了大量的兵力。

  但是看一下,那些代表着一支部队的图标。

  就能够明显的看出。

  这一地区苏联的兵力,是占据绝对的优势。

  虽然古人们都知道。

  德军士兵的战斗力明显比苏军士兵更强。

  但看到前线代表军队数量的标志,那巨大的差距。

  不少的古人,也还是非常不看好德军的局势。

  德军强又怎样?

  还不是拿不下莫斯科、拿不下列宁格勒,更拿不下斯大林格勒?

  更何况区区一个勒热夫?

  非常欣赏二战时期德军战斗力的霍去病,他看到这里。

  就算霍去病,是一个作战理念非常激进的将军。

  此时也不得不说道:

  “看时间节点,此时是德军刚刚遭遇莫斯科战役的惨败。”

  “正是军心动摇兵力不足之际。”

  “在勒热夫地区,兵力差距如此巨大,怕是很难。”

  “为什么希特勒不听从莫德尔的建议,命令撤军呢?”

  “这第9集团军突兀的顶在最前面。”

  “实在是太危险了。”

  “后世的那德国元首希特勒,看样子是真的不懂军事。”

  “你说他又不懂军事,干嘛非要强行让第9集团军顶着呀。”

  身为将军的霍去病,自然不想看到后方的总BOSS插手前线。

  而在霍去病一旁的刘彻。

  倒非常理解希特勒的心情。

  虽然刘彻心里也觉得第9集团军该撤了。

  但是刘彻也知道。

  出于大局的考虑,第9集团军必须要像一颗钉子一样。

  钉在最前方!

  而在古人们的观察思考和疑惑不解中,天幕继续讲述着。

  【莫德尔想要带着第9集团军撤退。】

  【但是希特勒不允许】

  【莫德尔是一名非常忠诚的将军,既然元首下了命令必须要死守,那么他也只有硬着头皮干。】

  【首先看一下,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的基本实力。】

  【经过半年的苦战,第9集团军此时的实力早已经大幅度缩水。】

  【整个军团只有5万人,坦克还不到100辆。】

  【面对苏军大部队的兵锋,第9集团军仿佛随时可能被吃掉。】

  【而苏联方面也没客气。】

  【以传奇统帅朱可夫为指挥官,整个苏军正面接近两百万人的兵力!】

  【对勒热夫突出部可谓是虎视眈眈。】

  【关键是,此时已经是1942年。】

  【德军的战略重点进攻方向,不再是莫斯科,而是南线的斯大林格勒以及高加索方向。】

  【大量的有生力量都派往了南线。】

  【导致莫德尔这边一直兵力紧缺。】

  【理论上第9集团军应该拥有29万人。】

  【实际上只有5万人】

  【5万人,需要防守的战线却长达280公里。】

  【并且这些士兵当中,很多人都是后勤部队以及新兵。】

  【根据德军的战地医生的回忆,他这样描述。】

  【“所有能上阵的人,都被送到了前线。他们中许多人对武器操作一窍不通,只能充当炮灰。老兵们打一枪,就会换一个地方,而新兵永远只知道从同一个地方射击。苏军机关枪一轮扫射,就能把他们全部干掉,12小时前报道的130人有104人丧生。”】

  【防线千疮百孔,七零八落。】

  【苏军距离莫德尔的指挥部,甚至只有几公里。】

  【可谓是烂摊子中的烂摊子。】

  【针对巨大的防守压力,莫德尔首先使用了支撑点战术来进行防御设计。】

  【其实支撑点防御战术并不新鲜,在当时的多个国家都已经有所采用。】

  【这其实是一种弹性防御。】

  【简而言之,是把守军聚集在战线上的若干个小型据点。】

  【同时每一个小据点,都至少布置三层以上的环形防线.。】

  【据点虽小,但防御力极强。】

  【不费一番功夫,将很难拿下。】

  【这些小型的,分离的据点,就被称为支撑点。】

  【如果非要一个一个的拔除这些支撑点,一层一层的突破他们。】

  【将消耗巨大的时间,让战争成本极速的飙升。】

  【但如果不拿下这些支撑点,选择绕开的话。】

  【那本方战线的后方,就会受到威胁。】

  【并且这些支撑点互相之间的距离,往往并不远。】

  【当集中兵力进攻其中一个支撑点的时候,周围其他支撑点的士兵,将可以提供支援。】

第307章 姜维的汉中防御,南宋也要玩支撑点战术?

  天幕外。

  古人们第一次了解了,后世的支撑点防御战术。

  然后和他们自己所掌握的,古代的防御战术。

  进行对比。

  其实看得出来,这种防御模式的原理并不复杂。

  就是把士兵们,分散到若干个小型的防御据点,从而可以扩大防御面积。

  限制敌人大部队的活动空间。

  并且让敌人,无法在进攻战中毕其功于一役。

  每进攻一步,都必须要付出鲜血的代价。

  三国。

  姜维看到天幕上,给出的支撑点战术示意图。

  也是不禁想到了自己经营的汉中地区。

  根据目前的蜀汉防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