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7章

作者:鱼羽渔钰

  在考察之后,他更是又与王景、王吴等一众水利贤能之士开始了更为详细周全的规划。

  此事容不得半点的马虎。

  一旦出现闪失,致使黄河改道,汴渠决堤,其造成的影响将不堪设想。

  也好在刘庄并不是一个昏君,当做出决定之后,他便会给与最大的支持。

  别的不说。

  最起码的预算就已经拉到最高了,而百姓对此也是十分的支持。

  天时人和皆以为顾康所用

  就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多日的探讨后。

  顾康等人终于是制定好了一个最终的计划。

  ——首先,加固旧堤;

  并根据地形和水流情况,修筑坚固的新堤坝。

  同时,还要通过开凿新的河道与疏通。

  使黄河与汴渠分流,更加顺畅的通入大海,并且还要设置一条条的灌溉河道,确保汴渠的通航和灌溉功能。

  待一切计划完备,于永平十一年,夏。

  治水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兖州、豫州等地作为受害最为严重的地区。

  此地的百姓对于治水之事自然更加上心。

  他们翘首以盼这一天,已然太久太久了。

  如今这一天终于到了。

  他们自然是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甚至就连两地的豪强大族也纷纷出了大力。

  除此之外,刘庄亦是直接下旨,于冀州、青州等地抽调兵力以及百姓。

  整个大汉天下都动了起来。

  人潮涌动,四海响应。

  顾康前几年治理天下之田时的经验在此刻便有了作用。

  为了避免因为人员众多造成的混乱,以及分配不均带来的副作用。

  他迅速做出了一系列更加详细的计划。

  分工、轮换等万般细节,皆是做出了对应的安排。

  一时间,整个大汉都将目光聚焦于此。

  相比之下,西域传来的消息都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毕竟两者在人力物力投入上差异巨大,更何况治水一事关乎天下百姓的切身利益!

  伊吾卢城。

  顾晟正与窦固商议着出兵之事。

  听闻顾晟的出兵打算,窦固颇为震惊。

  如今大汉举国治水,天下皆知。

  此时出兵,岂不是注定难以获得援兵?

  但顾晟却自有其道理,他神情严肃地对窦固说道:“将军,连你都有如此想法,更何况那北匈奴?”

  “如今仲升出使西域。”

  “要想靖全功,我军就不能有丝毫懈怠,放弃任何机会。”

  “北匈奴已经在西域横行霸道多年,此前虽然大败,但我军声威于整个西域而言,仍显不足。”

  “如今大汉忙于治水,北匈奴定会以为我军绝不敢轻举妄动。”

  “这岂能不是一个好机会?”

  “若我军当真不动,必将增加仲升此行的艰难险阻。”

  “此时动兵,不仅仅能出其不意,同样亦能为仲升造势,让其能更早的完成陛下抚平西域之愿!”

  “最关键的是我了解大司农。”

  顾晟的表情格外严肃,看着窦固道:“若是我大汉真的无力动兵,大司农绝对会让我返京。”

  这,正是顾晟执意出兵的关键所在。

  他对自己的这个兄长太了解了。

  顾康行事沉稳,又深知他的脾性。

  但凡大汉到了不宜动兵之时,必定会召他回洛阳,而非如今这般。

  顾晟甚至都怀疑顾康这是让他自己前去折腾。

  有多大的本事就立多大的功。

  闻言,窦固的表情亦变得凝重起来。

  他不得不承认顾晟分析的很有道理,但却也无法轻易做出决定。

  虽然经过这些年来的接触,对于顾康的性格有着些许了解。

  但要说他能如顾晟这个亲弟弟一般,那自然是不可能。

  他用兵本就求稳。

  而且自刘庄继位以来,整个窦氏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如今这才刚被启用不久。

  若是在这种时候再出了问题,打了败仗,他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思索至此,窦固心中已有决断,看着顾晟道:“振羽,切莫心急。”

  “何不上奏朝廷,由陛下定夺?”

  “战机稍纵即逝,岂容书信往返?”顾晟并未强求,只是摇头说道,“既如此,那便请将军留守。”

  “我亲自率兵出击!”

  “若有任何差错,绝不会连累将军。”

  同为杂号将军,现在的顾晟自然不用非要让窦固同意。

  这若是别人的话,或许还会顾忌窦固的身份。

  但他可是顾氏子弟。

  无论是先人的功劳,亦或是如今朝堂上的地位,都不是窦固可比。

  他有什么好顾忌的?

  朝着窦固拱了拱手,顾晟旋即便直接走了出去。

  早已做好了准备的五千余大军就在当日便直接杀出了伊吾卢城。

  而窦固对此却也没有气急败坏。

  他只是修书一封,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回洛阳。

  接下来便如同往常那般继续操练着将士以及屯田。

  顾晟此次的目标是车师。

  西域地广。

  北匈奴对西域的控制方式除了正常的武力威慑外,便是扶持亲匈奴的势力上台,并控制各地的交通要道。

  进而控制整个西域的经济。

  而如今的车师便是如此。

  其实顾晟对于战机的把握确实十分精准。

  在经过先前呼衍王的大败之后,整个北匈奴确实是立刻警惕了起来,时刻防范着大汉派遣大军前来争夺西域这块肥肉。

  但当他们听说大汉竟然开始治理黄河了后。

  一个个的顿时又放松了些许警惕。

  哪有一个国家能同时治理那么大的水患又能同时派遣大军的呢?

  这是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的问题。

  只要大军不来,以西域的广阔程度,大汉又怎么可能轻松打破他们这么多年来在西域经营的一切?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正确的判断。

  大汉现在确实不能大规模动兵。

  而一般的将军,也不会选择在这种时候再主动冒险。

  但,顾晟不同。

  可别忘了,当初的顾啸是以何种方式起的家!

  虽然这其中有着顾易的干扰。

  但那一个个堪称传奇的故事还是自幼便影响到了顾晟。

  对于任何战机,他都有着精准的判断。

  他就是要利用这次的机会,再次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大军一路疾驰,向着车师进发。

  如今的车师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以交河城为中心,土地肥沃,乃车师前部;

  北部草原广袤,气候相对寒冷,是为车师后部。

  当今车师前王是车师后王的儿子,两个王庭相距五百多里。

  其实正常来说,若是有足够的兵力,应先攻打车师前部,因其土地肥沃,可实现以战养战。

  但以顾晟现在的状况而言,他却根本不能这样做。

  他唯一的一种打法,便是集中力量奇袭车师后部,利用大汉的威望以及父子的关系,迫降车师前王。

  这种打法却有风险。

  但只要真能抓住机会,便能立下奇功!

  在这种情况下,顾晟所率大军中那一千服从性极高的中军士卒,便有了大作用。

  虽然这只是一千人。

  但在这支规模不算庞大的军队里,这一千人能产生的影响力却仍是不容小觑。

  人往往会受环境影响。

  当看到众多将士与顾晟这个将军皆勇往直前时,这支大军便注定锐不可当。

  没有人能想到大汉会在这种情况下动兵。

  当北匈奴的首领们以及车师后王傅察觉到这点之后,大局已然难以改变。

  在顾晟领军斩杀了近千人之后。

  车师后王终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恐惧,于城外亲自迎接顾晟,摘取了王冠,并抱住了顾晟坐骑的马足,投降大汉!

  而顾晟也没有丝毫废话,立刻便放出了消息。

  欲借突袭成功且还是两次大胜的信息差,让西域各国与北匈奴摸不透大汉此时的虚实,从而为大汉争取最大利益。

  而事情也并未出乎他的意料。

  当车师后部的那一刻起,整个车师前部便时刻面临着要被大汉包围的局面。

  车师前王再也没有了任何的反抗之心,旋即前来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