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如今,竟真的实现了。
随着少时的记忆一点点从脑海之中浮现,以他这般沉稳的性格都不由得为之触动。
对于这次的顾氏归来,刘庄还是给足了“冠军侯”的面子。
虽不及顾啸当初的巅峰。
亦是派了礼官相迎,且让顾康顾晟直接前往皇宫面见他。
这在这种时代可谓是一件殊荣。
并且,刘庄显然也是为这次的会面做了准备,让本在南宫议事的臣子退去,只留下了日常的护卫。
而顾易也并未猜错。
刘庄此次召见顾氏的原因确实有着顾氏与其他大族不同的缘故。
不过却也不止于此。
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刘秀曾在临终之前与他说过,顾氏二子皆有才能,可重用。
这是刘秀身为帝王的识人之能。
曾不止一次的与刘庄说过。
刚刚的登基之时的刘庄对此其实还有些不以为意。
因为熟知王莽乱政之事,他对外戚有着很深的防范心。
可当他听到顾康时常深入田地,且改良了农业工具之后,使巨鹿郡的粮产越来越高时,这才决定了要见一见如今顾氏的子弟。
可能这也是这场游戏最大的乐趣。
当初顾易为了能够获得成就点落下的一手闲棋,反倒是为顾氏起了破局的大作用。
这一点连他也未曾料到。
南宫。
虽然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猜测,但当刘庄再次见到顾康时,还是不禁愣住了。
因为时常便会深入田地之中试验农具的关系。
相比于如今大部分的儒生,顾康的皮肤更显得有些黝黑,竟然跟顾晟这个常年练武的武夫相差不大。
这完全出乎了刘庄的预料。
一瞬间,刘庄的眼神甚至都柔和了些许。
果然,顾康这种务实主义者很符合刘庄对臣子的期望!
“臣,拜见陛下!”
顾康并未因为刘庄的刹那错愕而分神,而是认认真真的行礼。
而顾晟此时也是完全收起了平日的张扬,默默的站在顾康身后跟着行礼。
“济世,振羽。”刘庄亲切地称呼着两人的字号,“你二人何须与朕如此见外?”
“此处又没有外人,先帝当初与啸公私下中可从未这般客套。”
“快快入座。”
听到皇帝如此称呼,顾晟紧绷的神情顿时放松了一些。
皇帝直接称呼臣子的字号。
这向来是一种表示亲近的行为。
但顾康依旧沉稳,再次郑重地向刘庄行礼后,才走到座位前坐下。
刘庄一直专注地看着顾康,脸上的表情愈发复杂。
“早就听闻济世常常关心农户之困。”
“如今看来,所言非虚啊。”
他感慨地说道。
闻言,还未等顾康开口,放松下来的顾晟便立刻露出了一丝笑容,道:“那是自然,陛下可能不知,我兄长对于农事的了解,丝毫不亚于农户。”
“他这几年来亲自耕种的田地,甚至都要比有经验的农户产量还要好。”
“哦?当真如此?”刘庄露出浓厚的兴趣,看向顾康问道,“济世可是有什么独到的良策?”
“朕听闻你改良了耕犁,效果远超长直辕犁,不知可曾带来?”
来了!
顾康心中明白,这看似随意的交谈,实则暗藏皇帝对他才能的试探。
很有可能直接决定未来顾氏的地位。
但他表情却丝毫不乱,朝着刘庄拱手行礼,道:“回陛下,臣已将曲辕犁带了过来,如今正在宫外。”
“速速取来。”刘庄对此还是十分感兴趣的,连忙吩咐了下去。
而趁此时间,顾康也是道出了自己对于农耕之事的改革。
“陛下,臣自幼随家父深入田间,观察农耕,因此对农耕之事确实略知一二。”
“农耕之基,乃为田地。”
“如今我大汉各地百姓皆深知肥田的重要性。”
“所用方法也各有不同,如粪田、草木灰、油渣等,各有千秋。”
“臣就是以此为基,相继做出了些许改良,就比如在其中添加河泥、塘泥等物,便会使其效果更佳”
顾康在农业方面的造诣颇深。
虽尚未完全领悟顾易当初留下的所有经验,但水平已远超同时代之人。
简单来说,这是需要一代代人慢慢摸索才能有的经验。
但,顾康提前了!
而就在顾康说着这些之时,曲辕犁也是被送了进来。
顾康并未停下,借着曲辕犁,向刘庄详细讲解其精妙之处,如如何节省体力,与现今的长直辕犁相比优势何在。
刘庄完全被顾康的讲述吸引住了。
或许是受到了刘秀的影响,他对百姓之事同样极为上心。
如今见顾康说起了事关民生之大计。
他岂能不认真?
顾康沉稳刚毅的性格注定了他不会怯场,将一切都说的条条清晰。
越是听下去刘庄的表情越是复杂。
如今之顾氏虽不比巅峰。
但以顾康这般身份之人竟对农耕之事如此了解,便足矣说明了他的不同。
他就这样一直沉默着,直至顾康说完,刘庄这才不禁长叹一声,道:“若非是先帝,朕恐损一治世大才矣。”
“由此可见.”
“朕不如先帝甚远”
他的表情满是感慨。
面对皇帝如此自谦的话语,就连顾晟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应。
但刘庄也不在意,瞬间表情便恢复了正常,认真的看着顾康再次问道:“济世,朕再问你。”
“以我大汉当今之形势。”
“该如何治天下?”
确定了顾康确有才能,那便要确定顾康的上限!
显然,刘庄就是这个意思。
听到这话,顾康的表情并未有什么变化,但他却也没有直接回答刘庄,而是再次朝着刘庄行了一礼,旋即这才开口:
“臣敢问陛下想以何种方式治天下?”
顾康是个道德底线十分灵活的人,要说唯一的坚持估计就是要让顾氏持续伟大。
确定皇帝的心思然后再给出回答便是表明了他的自信。
对于顾康的这个回答,刘庄十分的意外,沉默了一下,眼神逐渐凌厉,格外铿锵的道:
“朕,要完成先帝中元之伟业!”
中元之伟业,那是刘秀在封禅之后所表达的宏伟志向;
——复前汉孝文帝时期之国力;
抚西域,定匈奴;
为大汉留下万世基业!
顾康瞬间便明白了刘庄的想法,表情终是有了变化。
能臣遇庸主,向来皆是以遗憾落幕。
顾康一直都在担忧这件事。
既要立伟业,便不能遇庸主。
当刘庄说出这句话之后,顾康心中一直悬着的大石,终于是渐渐的落了下来。.
——————
“永平二年三月,帝诏顾氏觐见,乃问策于康。
康从容以对,言辞切要,条理井然。
帝闻之,讶然称奇,遂与康促膝倾谈,至暮方休。”
——《后汉书.孝明帝纪》
第16章 明君贤臣,惠及天下
对于皇帝重新启用顾氏,此番情形与当初召见之时所引发的影响,可谓天差地别。
没有人知道那一日顾康到底与刘庄说了什么。
然而,自那日起;
顾氏仿若瞬间重现往昔荣光,再度绽放耀眼光芒,一切恰似当年顾啸在世之时。
不出顾易的预料,顾康与刘庄两人的性格,不谋而合。
刘庄是一个对臣子要求极高的人。
而顾康则是一个务实主义者。
当两人都有着相同的志向时,这两人便能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于大业面前,任何阻拦都会被他们二人冲破。
刘庄并未隐瞒自己对顾康的偏爱。
起步便是让顾康做议郎,从而直接参加朝廷议事。
这种起仕的开局。
可谓是直接开创了先例,让人瞠目结舌。
而自领议郎之后,顾康也是全然将自己的政治能力完美的彰显了出来。
他从来不是什么初入朝堂的毛头小子,而是天生的政客。
拥有着灵活道德底线的顾康,甫入朝堂,便送给了所有人一份大礼。
顾氏并不是什么都没剩下!
至少在如今还有人在世的开国功臣之中,当初不知道有多少人受过顾啸的恩惠。
在如今这个注重品德的时代,这便是顾氏子弟天生的利器。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