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9章

作者:见月明

  若真如此,就弄巧成拙了。

  毕竟,他的鹰派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天天给朱雄英讲开疆拓土的故事。

  朱元璋怀疑他,也不奇怪。

  不过他并不担心这个问题。

  宋朝时期,中南半岛稻米一年三熟,这个事就已经传入中原。

  还引进了占城稻,和中国南方水稻进行杂交。

  培育出了生长周期短,口感更好的水稻。

  朱元璋可是能写出皇明祖训的人,他既然能列出那么多不征之国,定然是做过了解的。

  对中南半岛的情况肯定很清楚。

  不用自己刻意去提醒,只要他相信了温寒变存在。

  早晚会将主意,打到中南半岛上面。

  就算他想不到,自己再找机会提醒也不迟。

  反正以现在大明的情况,就算提了暂时也没办法南征,不耽误这一时半会儿的。

  还有个原因是,这事儿真不急。

  大明至少还有几十年时间做准备,南征的机会多的是。

  现在,先留出时间,让朱元璋去证实温寒变的真实性。

  接着,陈景恪又讲了一些小冰河期的气候特点。

  着重强调了,这个时期的气候是如何恶劣,生存是如何困难。

  并且还拿东汉末年做类比。

  从表情就能看得出,朱元璋内心非常沉重。

  眼看讲的差不多了,陈景恪就果断结束了今天的讲课。

  朱元璋又问了好几个问题,才终于起身离开。

  在走之前,还警告两人:“不要讲此事告诉任何人。”

  陈景恪自然不会乱说。

  朱雄英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也保证不会透露半个字出去。

  -----------------

  回到自己的寝宫,朱元璋对孙福说道:

  “将伺候太孙的那几个人……嗯,全部送去凤阳守皇陵吧。”

  孙福连忙道:“是,奴婢这就去安排。”

  朱元璋没有再说什么,他本来想将这几个人全杀了灭口的。

  但想想又觉得没必要。

  温寒变之事,如果是假的,也就没有保密的必要了。

  如果是真的,早晚都要公开。

  只有公开,朝廷才能名正言顺的做准备。

  只是在朝廷做好准备之前,暂时不宜公开罢了。

  当然,杀了也没关系,就是几个奴仆而已。

  只是乱杀人会让周围人不安,积累的恐惧多了,容易生变。

  且这是伺候朱雄英的仆人,他也不想轻易见血,怕不吉利。

  所以,才改口将这些人送到凤阳守祖坟。

  这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随口处理完,就转而思考起今天陈景恪说的话。

  首先黄河之事是证据确凿的,是选择阵痛,还是选择长痛?

  他个人是倾向于短痛的,可这么大的事情,就算他是朱元璋,也不可能一言而决。

  怎么说服群臣是个很大的问题。

  就算说服了,怎么改道也是个大问题。

  至于温寒变,这个问题眼下还不重要。

  但也不能不管。

  还是那句话,陈景恪一直以来的表现,让他积累的足够的信誉。

  就算如此荒谬的推断,朱元璋也不敢直接断定就是假的。

  如果是真的呢?万一呢?

  眼下就是最佳布局的时机。

  如果错过了,那后面就只能硬抗。

  想想汉末三国时的情况,他对大明熬过寒冷期不抱任何希望。

  提前布局,或许还有一些希望。

  但问题就在于,万一这个推断不成立,温寒变并不存在。

  那他做的所有准备,都是劳民伤财。

  所以还是要想办法,来证实这个猜测。

  脑子一团乱麻,如果标儿在就好了,还能和他商量一下。

  要不叫他回来?

  不成不成,朱元璋马上就否决了这个想法。

  温寒变就算是真的,大明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眼下宝钞最重要。

  不过虽然朱标不在,他还是有一个人可做商量的。

  那就是马皇后。

  想到自己的贤内助,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起身就往坤宁宫而去。

第126章 雄才大略马皇后

  马秀英也是遛弯刚回来,正坐在花园里透气。

  看着自家媳妇,老朱乱糟糟的心顿时就安生了。

  一溜烟就来到马秀英身边:“妹子,咱来看你了。”

  马秀英眼神里浮出一抹笑意,嘴上嫌弃的道:

  “来就来了,晃悠个啥,坐这吧。”

  “唉。”老朱屁颠屁颠的在她对面坐下。

  “妹子,你的精神比以前好多了。”

  马秀英笑道:“是吧,我看着也比前几日好了些。”

  “听雀喜说,我的白发都比以前少了。”

  “你快帮我看看,是不是这丫头哄我开心。”

  雀喜是给她梳头的侍女。

  朱元璋凑过来,眼睛还没看到,嘴上就忙不迭的说道:

  “真的真的,黑发比以前少多了。”

  马秀英有些不确定的道:“你说什么?”

  朱元璋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方才嘴快说错话了,不动声色的道:

  “你看这几根,前头是白色的,发根是黑色的。”

  “这就是白发复黑啊。”

  “用他们医家的话怎么说的来着……”

  “哦对了,气血充足,白发复黑。”

  马秀英还以为真是自己听错了,也就没多想,笑道:

  “陈景恪的医术真高明啊,才半年就将我身体调理好了。”

  经过半年的疗养,她的身体状况肉眼可见的改善。

  原本脸色枯黄,眼睛带着无尽的倦意。

  现在恢复到了正常的血色,双颊饱满,眼睛明亮有神。

  花白的头发,竟然也有复黑的迹象。

  这种前后变化太明显了,熟悉她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带来的好处就是,再也没有人怀疑陈景恪在夸大其词。

  以朱元璋这一家子为首,都对陈景恪的医术,有着接近无条件的信任。

  怕她掉以轻心,朱元璋连忙说道:

  “可不能松懈啊,陈景恪说了你这是陈年顽疾,疗养不能停。”

  马秀英很是受用,说道:“好好好,有你看着呢,我想停也停不了啊。”

  “你这会儿不应该在处理政务吗?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

  “让我猜猜,今天陈景恪要讲课,莫不是他讲了什么事情让你为难了?”

  陈景恪要开讲,朱元璋和朱雄英都和她说过。

  她也很好奇,这次到底讲了什么。

  朱元璋叹道:“让妹子你说着了,他还真给咱出了一个……不,两个大难题。”

  马秀英并不意外,反而很高兴的说道:

  “难题好啊,难就说明这两个漏洞很大。”

  “一旦调整过来,就能让大明更加强盛。”

  朱元璋爱慕的道:“还是妹子你大气,比咱还要大气。”

  “要你是男儿身,咱情愿变成女人,给你当皇后。”

  马秀英心里美滋滋的:“我要是男儿身,一定封你当皇后。”

  “好了好了,别贫了,快说什么问题吧。”

  朱元璋这才说道:“第一个问题,关于黄河的……”

  他将陈景恪关于黄河的分析详细道出。

  马秀英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尤其是讲到夺淮入海的后果,她的眉头也紧紧锁住。

  一口气讲完,朱元璋说道:“……此事,难办啊。”

  马秀英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问道:“第二个问题呢?”

  朱元璋又将温寒变讲了一遍,末了怀疑的道:

  “你说这个温寒变真的存在吗?”

  “要是真的,咱们的子孙,可怎么办呐?”

  马秀英深吸口气,她知道陈景恪可能会抛出一个大问题,却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