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13章

作者:见月明

  百姓们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了轻薄透气的夏衣。

  搁在往年,凤阳作为中都,早就变得热闹起来。

  今年却显得格外的萧条,大街上行人稀疏,往来的行商几乎绝迹。

  只有几个零星的商贩在竭力招揽客人。

  看着这一幕,再回想去年这里的繁华,刘隆的心情格外沉重。

  虽然他是治安混乱的受害者,此时却也不禁开始反思,专项行动到底为大明带来了什么?

  一身便装的桑敬问道:“守庸在想什么?”

  刘隆倒也没有隐瞒,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本以为会遭到训斥,哪知桑敬却耐心的道:

  “这就是阵痛,革新必须经历的事情。”

  “陈侯常说,打扫干净屋子才好招待客人。”

  “现在我们就是在打扫屋子,重塑规矩。”

  “只有将这一切做好了,社会才能有序发展。”

  “你且等着吧,用不了多久,大明就会爆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刘隆并没有质疑他的话,但也没有认同,而是道:

  “侯爷说的我自然相信,但朝廷的手段是否略显过激了?”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用更温和的办法来化解。”

  桑敬笑了笑,说道:“你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还没有认识到大明的变革意味着什么。”

  “而且朝廷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没时间浪费在这里。”

  “快刀斩乱麻虽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比起带来的好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刘隆眉头微皱,这话有拿大话压人的嫌疑。

  但他并不是迂腐书生,知道以桑敬的身份,肯给他说这些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继续纠结下去,只会惹人厌烦。

  但他也并未就此选择低头,而是道:

  “我学识浅薄,无法反驳侯爷的话。”

  “此次进京必定用心学习,希望能领悟到侯爷话里的深意。”

  桑敬笑着摇摇头,忽然说道:“我的建议真的不考虑一下了吗?”

  刘隆摇头道:“谢侯爷赏识,只是以我现在的学识,就算去了永义国也难有大作为。”

  “所以还是先去京城拜访名师,待学有所成再答谢侯爷。”

  桑敬叹道:“哎,好吧,你我也是有缘无分。”

  “你已经在陈侯那里挂了名,此次定能飞黄腾达。”

  刘隆感激的道:“谢侯爷吉言。”

  之后两人又信马由缰的逛了一圈,才正式告别。

  刘隆终于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桑敬也调头返回衙门,他自然不是专门来送刘隆的。

  虽然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让他颇为欣赏,想要招揽去永义国。

  可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初出茅庐的小子,还没有惊艳到让他这个开国侯亲自相送的程度。

  他只是想来大街上看看民情,顺便送一送对方罢了。

  实际情况告诉他,专项行动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不知道,光看大街上的情况,还以为正经历战乱。

  但越是如此,桑敬却反而越觉得自己做对了。

  “温和改良且不说能不能行得通,它本身就会造成持续性混乱。”

  “是快刀斩乱麻带来的损失更大,还是持续性流血伤害大,可不好说。”

  “但快刀斩乱麻,一定能给后续的变革挤出更多时间,恐怕这也是上面的考虑。”

  想到这里,他的态度就更加坚定。

  对永义国的一些政策,也有了更多想法。

  就在这时,手下汇报庞修德求见。

  桑敬不禁有些疑惑,他不是去外地搞专项行动去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莫非是遇到困难了?

  想到这里,桑敬不禁有些兴奋,又可以大开杀戒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庞修德带回来的是好消息:

  “事情成了。”

  桑敬有些茫然的道:“什么成了?”

  庞修德笑道:“各地官吏、士绅、富商,听说我去专办新政之事,胆子都吓破了。”

  “我人还没到呢,他们就已经把新政给落实了。”

  桑敬有些失望的骂了一句:“都是贱皮子……你就这么空着手回来了?”

  庞修德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自然不是。”

  “我将每个地方为恶最甚的一些士绅、富商,都抓起来抄了家。”

  “也算是给其他人一些警告,免得他们以为朝廷好糊弄。”

  桑敬奇怪的道:“这次查处的人应该不少,为何会如此顺利?”

  按照原先的估计,他至少还要两个月才能回来。

  庞修德说道:“我一说要拿人,当地官吏就积极配合,说拿谁就拿谁。”

  “我们的人都还没动呢,他们就已经把事情办妥了,所以事情才会处理的这般快。”

  桑敬有些哭笑不得,他自然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这么痛快。

  明知道保不住何必费那个劲儿,还不如积极配合,早点把瘟神送走。

  让他在这里多呆几天,说不定又起什么事端呢。

  想到这里他打趣道:“修德也是名声在外啊,让宵小之辈闻风丧胆。”

  庞修德谦虚的道:“在侯爷面前,我哪敢提什么威名。”

  “您才是真的威名在外,能止小儿夜啼。”

  “哈哈……”两人忍不住同时大笑起来。

  好一会儿,桑敬抹去眼角笑出来的眼泪,说道:

  “好吧,也不是什么好名声,咱们就别在这里谦虚了。”

  庞修德也笑着说道:“凤皖百姓心里不知道怎么骂我们呢。”

  桑敬点点头,脸色一冷说道:“现在骂太早了点,接下来恐怕他们要恨不得生食你我之肉了。”

  庞修德心头一震,问道:“确定要这么做吗?”

  桑敬点点头,语气坚定的道:“如果不做,岂不是半途而废。”

  “怎么,你不会事到临头怕了吧?”

  庞修德深吸口气,说道:“我早就是个死人了,能活到现在,还能畅快的舒展胸臆,已经大赚特赚。”

  “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桑敬大笑道:“哈哈,好,就冲这个气魄,将来永义国的国相一职也未尝做不得。”

  庞修德笑道:“那就借侯爷吉言了。”

  在暂时处理完凤阳的事情之后,庞修德又带人在凤皖行省各个州府巡视了一圈。

  所到之处官吏、大户无不俯首,无条件配合他所有的行动。

  一圈巡视下来,他查抄了四百多家士绅、豪强,共逮捕犯人近万人。

  查抄的钱财、古玩字画、田宅不计其数。

  钱财按照三七分成,七成送往洛阳,三成分给所有办案人员。

  案犯则全部交由各诸侯王的代表,由他们运往各自封国安置。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凤皖可以恢复平静的时候。

  钦差桑敬突然下令,抽调凤皖驻军、凤阳皇宫禁军,以及其他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将凤阳团团围住。

  此举自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就在大家猜测,他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一封公告贴出。

  因为凤阳百姓仗着圣皇同乡的身份,肆意妄为、不遵法纪、阻挠新政……

  朝廷决定,将原属凤阳的七万三千余百姓,全部迁徙到海外诸侯国安置。

  违令者,以谋逆罪论处。

  此令一出凤皖震动,凤阳百姓更是一片哀嚎。

  大家自然不愿意远离本乡本土,纷纷发起请愿书,希望朝廷能改变主意。

  凤阳残存的体面人物以及读书人,更是全部出动,试图游说桑敬。

  就连义惠侯府都有些坐不住了,上门拜访桑敬。

  但桑敬的态度非常坚决,此乃朝廷命令,除非圣谕无人可以更改。

  并且警告义惠侯好自为之,莫要把情分耗尽,步了凤阳百姓的后尘。

  义惠侯回去之后就选择闭门,不再见任何外客。

  那些人眼见哀求没用,就想采取一点极端手段。

  有人组织了部分百姓,想要前往京城告御状。

  “我们不信这是圣皇的命令,肯定是有奸臣作祟,我们要进京告御状。”

  这一招,以前用来对付地方官吏,可谓是百试百灵。

  然而时代变了。

  桑敬直接给军队下令,所有试图离开凤阳地界的人,全部按照流寇缉拿。

  等待他们的是宣判、流放,然后被早已等待在这里的诸侯王代表接走,送到海外诸侯国。

  眼见道路被封死,又有人试图聚众闹事。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早就严阵以待的神机营。

  在付出了数百人的生命后,凤阳百姓终于明白了朝廷的决心,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只能被动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当。

  然而能带走的实在不多。

  还有部分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选择了自我了断。

  活着不能留,那就死了埋在故土。

  在命令颁布后的一个月内,就有四百多人自杀,其中尤以老人居多。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撼动桑敬的内心。

  最初或许他还会同情这些百姓,但那一把大火,将他所有的怜悯之心都烧没了。

  之后在军队的保护下,官吏们进入每一个村庄,按照户籍将所有人召集在一起。

  然后以村子为单位,一批批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