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所以,目前他所能掌握的情况,也非常有限。
将情况汇报完毕,他羞愧的道:“卑职无能,请指挥使责罚。”
杜同礼冷哼一声,道:“先将此事记下,待洛阳那边传来消息,再处置你。”
之后他们就去当地锦衣卫衙门暂住。
第二天刘隆顺利苏醒,也意味着他的命保住了。
刘隆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贼人可曾抓住,那女子的包裹有没有追回来。
得知一切办妥,他才关心自己的伤情。
杜同礼得知他苏醒,亲自过来见了一面,对其行为赞不绝口。
刘隆也已经得知对方的身份,却并没有惧怕,面色如常对答如流。
而且他对律法展现出了极深的理解。
这更是让杜同礼生出爱才之心,说道:
“你好生养伤,我会将你的事情上奏给陛下,到时自会有旨意下达。”
这就是直达天听了,以刘隆的心性,也不禁大喜:
“谢都指挥使,此情隆没齿不忘。”
之后的几天,杜同礼就住在当地锦衣卫衙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同时也谢绝了所有人的拜访。
而且他也没有派人去收集信息。
都这会儿了,肯定是收集不到什么的,反而会打草惊蛇。
一切等京城那边的消息传过来再说。
他相信,京城已经不会姑息。
-----------------
正如杜同礼所说,陈景恪在接到密信后也是大怒。
立即进宫找到朱雄英,两人一起前往慈宁宫面见朱元璋。
第554章 生僻字
看到杜同礼传回的密信,老朱怒气填胸:
“该死,真当是凤阳,咱就不敢杀人了吗。”
“咱正觉得宫里闷得慌,正好出去散散心。”
朱雄英连忙道:“皇爷爷息怒,为了那些人气坏了身子可不好。”
陈景恪则说道:“此事谁都能出面,唯独姓朱的不行。”
华夏最重乡土之情,也最在乎乡亲的评价。
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就是这个思想的体现。
你一生行善却不重视家乡人,大家一样觉得你这人不行,不可深交。
哪怕是当了皇帝也是一样。
不给家乡百姓一点优惠政策,照样戳你脊梁骨。
反过来说,你可以祸害所有人,只要对家乡百姓好,大家也都会认为你有可取之处。
不只是古代,即便是二十一世纪,很多国家依然存在这种情况。
比如日韩菲等国——什么叫传统选区啊(后仰)。
那些政客的操作堪称魔幻,可总能获得选举胜利。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掌权后,会利用自己的权力给家乡谋取好处。
甚至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来为自己选区谋取利益。
只要家乡的人选他们,就能确保自己的地位不会被动摇。
至于其他地区的人怎么想,无所谓。
因为其他地区也有他们自己的代言人,我就算对他们好,他们也不会把票投给我。
这就是乡土思想的一种现代表现形式。
现在朱元璋要是回老家大开杀戒,即便是有正当理由,那也照样会被天下人戳脊梁骨。
这也是杜同礼那么谨慎的原因。
办好了也很难落个好,万一办的不好引起民变,那基本就是被杀了安抚百姓的下场。
老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方才那也只是气话。
接下来大家都犯了难,这事儿得派个合适的人去干才行。
可就这么个情况,谁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啊。
不是所有人都叫杨宪,敢不顾后果拿老朱的心腹开刀。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种不要命的大杀才,多的是为了讨好皇帝不顾一切的人。
可现在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敢下狠手,又能掌握好分寸的人。
三人合计了半天,都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
直到遛弯回来的马娘娘,得知事情原委后,没好气的道:
“你们三个脑子都糊涂了。”
“找个已经册封,还没有之国的诸侯,保准给办的漂漂亮亮的。”
朱雄英眼睛一亮,高兴的道:
“对啊,最好找那种封国已经建立,但他本人还没有去封地的那种。”
陈景恪接话道:“这种诸侯可不要太多,现在京城就有八十多位呢。”
“而且他们还都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能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
之前说过,大明这一波册封了一百多诸侯王。
这么多诸侯国不可能一次性建立,而是分批次进行的,第一期建了二十个。
剩下八十多个则只是先派人勘定边界,正式筹建还需要排队。
现在这些人可都窝在洛阳呢。
不过心急的诸侯王们,已经先一步人去封地搞建设了。
至少要先找个地方建一座城池,等将来轮到自己了,能有一个不错的基础。
对这些诸侯王,大明也是有专门的书院进行培训。
防止他们啥都不懂,把国家弄的一团糟。
除了培训诸侯王,还培训了一大群国相、财政大臣等等。
找个诸侯过去,确实能将此事给处理好。
老朱连连点头,说道:“妹子这个法子好,谁去执行这个任务,就优先为他建立封国。”
马娘娘说道:“不是优先,是立即。”
“不论是谁,接下这个命令的同时朝廷就为他筹建封国,如此方能解除他的后顾之忧。”
陈景恪也不禁点头称是,不论谁去执行这个任务,都会担心没了好下场。
诸侯王也担心。
我现在还只是准诸侯王,去凤阳走一趟,万一被杀了平民愤,连到手的封国都丢了,那找谁说理去。
封国正式建立,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子孙家人都去了封国,死也只是死我一个。
而且我为朝廷背锅而死,朝廷必须得拿出足够的好处补偿我的封国。
否则谁还敢给朝廷卖命?
至于朝廷会不会顺手把他的封国也灭掉……这是不可能的。
谁都知道他是背锅死的,说白了这就是一场交易。
一场所有人都知道的交易。
你朝廷最后食言而肥,还将已经建成的诸侯国给灭了,其它诸侯就会感到唇亡齿寒。
到时候朝廷的宗藩体系就形同虚设了。
所以,谁接这个活儿,就立即下旨给他建封国。
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他的家眷送走,如此他才能放心的去执行任务。
当然,以上只是最坏的情况。
朱雄英不是卸磨杀驴的人,只要不是和当年的杨宪一般作死,是不会有生命之忧的。
做这些,只是为了让干活的人没有后顾之忧罢了。
朱雄英说道:“皇祖母所言甚是……只是让谁去最合适呢?”
马娘娘也没客气,直接说道:“让桑敬去吧,他的能力和人品我都信的过。”
老朱和朱雄英也都认为这个人选最为合适。
陈景恪也不得不再次赞叹,马娘娘才是运筹帷幄啊。
桑敬的父亲桑世杰,是老朱的创业功臣,只是在大明建立前就战死了。
后被老朱追封为永义侯。
创业的时候为了防止大将反叛,都会要求将家眷放在大后方当人质。
管理大后方的正是马娘娘。
可以说,大明的二代目基本都跟着马娘娘生活过,受过她的教导和恩惠。
桑世杰战死时,桑敬的年龄还不大,马娘娘对他格外照顾。
大明建国后他加入明军序列,又在马娘娘的安排下去了蓝玉麾下。
先后参与了平定云南、北伐辽东、消灭高句丽。
又跟随蓝玉北伐草原,一路打到了捕鱼儿海。
后来大明重启分封制,核定军功的时候,他因功被封侯。
在拟定封号的时候,他选择了‘永义’,算是继承了其父的荣誉和遗志。
可以说,桑敬就是朱家最嫡系的成员之一。
按理来说,他也是新一代军方领袖之一,不应该这么早就分封的。
只是连年征战,身上创伤百余处,让他的身体早早就垮了。
只能无奈退出现役,选择了提前分封。
他幼时就跟随马娘娘学习过,读过书懂内政管理。
确定分封后,又去贵族书院接受过系统培训,知道怎么处理各种内政问题。
去凤阳走一趟,是非常合适的。
而且因为和朱家的关系,也不怕他拒绝。
确定人选之后,朱雄英就准备离开,年底了真的是很忙。
马娘娘却将他喊住,说道:“你四叔那边来信了。”
朱雄英并没有在意,只是道:“今年又不回来过年了是吧?”
马娘娘点点头,说道:“北元和不里牙惕人又不老实了,你四叔走不开。”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