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12章

作者:见月明

  精神压制?靠送死来给地方造成精神压力?

  换成别人,肯定会让认为他胡扯,可是梁永怀却陷入了思索。

  他想起了当初自己和日本人交涉,希望停战收敛尸身的事情。

  日本人不但拒绝,还放话说十五万人都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对这个回答,到现在他都觉得莫名其妙,这日本人脑子有病吧?

  可是如果杨洪的推测是真的,那一切都可以解释的通了。

  日本人的回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施压。

  让自己这个军队统帅,感受到他们的死志,从而信心产生动摇。

  再联想刚才在军医院见到的情况,以及将士们普遍士气低落的现状,更加说明这个猜测可能就是真相。

  梁永怀依然没有立即就做出肯定,而是先明人去全军做调查,看大家的心理问题,主要出在哪个方向。

  同时也命人将参军事们都喊了过来,又让杨洪将自己的发现给大家讲了一遍。

  众人皆面面相觑,靠送死来对敌人造成精神打击?

  这……

  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精怪志异故事呢。

  可抛开合理性不谈,这个答案却是能完美的解释日军所有的异常。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当排除所有答案,剩下的那个答案即便在不靠谱,也可能就是真相。

  但大家依然没有轻易下结论,实在是这种战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他们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

  很快去做调查的人就回来了,带回了五百人的自述。

  众人立即展开归类总结,发现确实如杨洪猜测的那般,面对主动送死的日本军,很多人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敌人不怕死,我们真的能打赢吗?

  日本有四百多万人,如果人人都是如此,我们能灭得了日本吗?

  看到这份分析,众人再无疑虑。

  杨洪的猜测,就是真相。

  众人看向他的目光都变了,这小子是个人才啊。

  而且这个功劳不亚于斩将夺旗,是必定要被提拔的。

  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真正有资格与大家平起平坐了。

  解决了最大的疑问,梁永怀非常开心,大笑道:

  “哈哈……好好好,杨洪你立了一大功。等战事结束,我亲自为你请功。”

  杨洪谦虚的道:“谢将军,属下也是歪打正着,不敢居功。”

  梁永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功就是功,不用谦虚。”

  又表彰了他几句,梁永怀将目光看向众位参军,说道:

  “敌人的战术目的已经被摸透,接下来该怎么应对,尽快拿出章程。”

第513章 明军向我们发起进攻了!

  耿子茂一直在关注正面战场的情况,他也很疑惑日本人为什么要送死。

  带着参军部研究了许久都不得要领。

  直到梁永怀那边的情报传递过来,他依然觉得不可思议。

  靠送死造成精神压制?这是人能想出来的战术?

  于是他感叹道:“果蛮夷也,其所思所想非我华夏之民所能揣度。”

  林浩表情却非常凝重,说道:

  “以后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敌人,如果不能及时应变,很可能会吃大亏。”

  耿子茂不屑的道:“先火炮覆盖,再火铳攻击,最后骑兵收尾,什么样的敌人攻不破?”

  “若不是陈侯有令,非必要不得干涉神机营的战术,我早就让梁永怀滚回来,我自己上手指挥了。”

  “保证三天之内结束战斗,哪需要像现在打这么久?”

  林浩摇摇头,说道:“那是因为这一战我们准备十几年。”

  “但谁敢保证,以后每一战我们都能如今日般准备充分?”

  “更多的会是各种遭遇战,到时候面对从未见过的突发情况,怎么应对?”

  “而且你真的以为日本的战术没用吗?”

  “如果换一支军队,熬到现在会有多少人崩溃?”

  耿子茂不说话了,史书上描写过很多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大战,战场描写的很精彩。

  可这些大战,几乎都不会描写逃兵。

  就算写,也是一笔带过。

  对于出现逃兵的原因,也基本归结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统治者不得人心等等。

  根本就没有人考虑过,士兵的心理问题。

  事实上,每一场大战都会出现很多逃兵,哪怕是胜利方,逃兵也非常多。

  战争时间线拉的越长,战况越激烈逃兵就越多。

  为了防止军队溃散,各个势力都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斩首是最轻的,三代亲属贬为贱籍是常见手段,更严重的甚至会株连全族。

  其中以三国时期曹魏的军法最为严苛,一人当兵全家留在后方当人质。

  当了逃兵或者投降,全家处死。

  即便如此严苛的律法,依然有大批逃兵出现。

  朝廷有朝廷的处罚措施,逃兵也有自己的对策。

  借着大战的机会,假装战死,假装落水被水冲走。

  逃走后伪装成流民,逃进深山当野人,去给权贵大户卖身当奴仆……

  朱温为何要给自己的部下脸上刺字?

  要知道,以前刺字是一种刑罚,只有罪犯脸上才会被刺字。

  这就是把将士们当罪犯来对待的。

  为何朱温这么干了之后,其他所有的军阀纷纷跟进?

  军阀这么干能理解,为何宋朝作为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权,也这么干?

  历史从来不会去记载这方面的东西,就算记载了也不会有人深究个人因素。

  心理问题?

  别说是古代,二十一世纪依然有大把的人认为,心理疾病是矫情造成的,是装的。

  以至于读史书的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古代生活困难,将士们为了一口吃的,会不要命的去杀敌。

  这种想法不能说有错,但并不能代表全部。

  耿子茂作为将领,自然知道逃兵是怎么回事儿。

  以前他也如大多数将领一样,认为逃兵都是没卵子的人。

  后来学习了文化知识,又接触了新式的抚慰制度,才渐渐有所了解。

  人就是人,不是禽兽。

  物伤其类、恻隐之心,虽然不敢说所有人都具备,但大多数人都具备这种特性。

  在华夏文化里,恻隐之心被认为是道德的来源。

  正常人杀了同类,尤其是大规模屠戮同类,很大概率会产生心理问题。

  只不过人的自适应能力极强,大多数人都能自己撑过来。

  但也有些人感情丰富,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走出来。

  日本人的送死战术看似很愚蠢,那是因为神机营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教育,抚慰使和医护都能做心理疏导。

  换成别的军队,恐怕这会儿出问题的人更多。

  想到这里,他不禁再次叹道:“陈侯真乃天下第一智者也。”

  只听这句话,林浩就知道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深以为然的道:

  “是的,历朝历代谁能想到,将士们也是人,也有恻隐之心。”

  “杀了太多人,也会有心理创伤。”

  “只有他想到了,并且拿出了解决办法。”

  耿子茂说道:“因为他把人当人。”

  要把人当人看,要尊重他人最基本的人格……这些话陈景恪经常挂在嘴边。

  但耿子茂还是第一次如此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

  林浩叹道:“陈侯真君子也,他才是真正将先贤的思想,应用于实践啊。”

  耿子茂点点头,转而说道:“现在知道敌人的战术了,也就没必要再拖了。”

  “给梁永怀下令,尽快结束战事吧,没必要再试探下去了。”

  林浩也认同的道:“是时候结束了。”

  然后他又补充道:“给将士们做心理疏导,一直遭到老将们的抵触。”

  “等这次战事结束,要让所有指战员都写一份回忆录和心得体会。”

  “到时候汇总成册,发给全军将领学习……想必侯爷会很开心的。”

  耿子茂笑道:“还是你会拍马屁。现在我敢肯定这次内部调整,你肯定能入大都督府。”

  林浩也没有谦虚,而是笑道:“我这不是舍不得你吗。”

  “哈哈……”两人一起大笑起来。

  笑过之后,耿子茂似乎想到了什么,又下达了一条命令:

  “给松下清次郎传信,让他散布一个谣言,就说日军统帅无能,故意让将士们送死。”

  林浩眼睛一亮,说道:“这个办法好,顺便再夸一夸我们。”

  “就说明军仁慈,不忍见日军士兵的尸体暴露在野外,希望停战让他们收尸,但被足利义持等人拒绝。”

  耿子茂接着说道:“足利义持他们认为,这些将士都是贱民,无需浪费时间为他们收尸。”

  说着说着,两人再次笑了起来。

  -----------------

  梁永怀接到总部发来的速战速决命令,并不觉得意外。

  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了解日本人在搞什么鬼,顺便磨合一下战术战法,他早就结束这场战争了。

  现在知道了敌人的打算,将士们也得到了锻炼,就没必要再拖下去了。

  他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开始商议战术。

  一名参军事冷笑道:“想用精神压制战术,殊不知精神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的将士能感受到压力,他们的士兵受到的压力只会比我们更大。”

  “如果我所料不差,日军的军心已经处在溃散边缘,全靠杀人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