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04章

作者:见月明

  你都投降了,还想指望胜利者遵守协议?

  开什么玩笑?

  然而形势逼迫着他不得不选择了合并。

  只是他没想到,北朝这些人做事这么绝。

  危机还没有解除呢,就迫不及待的露出獠牙了。

  这让本就心不甘情不愿的他,充满了怨气。

  他知道来人是大明的棋子,劝自己反叛也不安好心,可那又如何?

  他宁愿鱼死网破,也不想再管什么日本的整体利益了。

  我都踏马绝嗣了,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只见他缓缓抬起头,说道:

  “你们想让我怎么做?”

  -----------------

  看着手里的情报,耿子茂不禁再次叹道:

  “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陈侯才是真正的用兵大家啊,远在万里之外,就能将日本搅得天翻地覆。”

  刘楚之赞叹的道:“侯爷曾经给我们说过一个词叫和平演变,说是能兵不血刃拿下一个国家。”

  “只是当时他没有细说,此时想来,他在日本的布局,就是和平演变的一部分吧?”

  他们这些军团级别的参军事长,都去洛阳参加过专门培训。

  朱雄英和陈景恪时不时就会去上课,主要是为了收买人心,顺便也会将一些别的东西。

  “和平演变?”耿子茂不禁眼前一亮:

  “只听名字就不一般,陈侯真足不出户,决胜千里之外。”

  刘楚之点点头,说道:“陈侯看人用人的能力更强,被他挖掘提拔的,几乎都成材了。”

  耿子茂深有同感,说道:“是啊,这次操纵日本舆论的棋子,大多都是十几年前的那三百倭寇。”

  “松下纯太郎兄弟、横山丸这些人,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毕竟俩人也都是因为陈景恪的政策而受益的人,又是大明军功集团的一份子,羁绊是非常深的。

  说起用人的事儿,耿子茂高兴的道:

  “我家那两个不成器的孩子,全都送到洛下书院读书了。”

  “年末考核还得了表彰,陈侯亲自为他们写了评语呢。”

  刘楚之恭维道:“是吗,那属下可要恭喜大帅了,后继有人啊。”

  两人正说话间,北海舰队总抚慰使林浩走进来,笑道:

  “好啊,大战前夕你们两个竟然躲在这里闲聊起来了,看我不参你们一本。”

  刘楚之连忙起身行礼,然后笑道:

  “那您参吧,陈侯可是大帅的两位公子的老师,小心给你穿小鞋。”

  林浩大笑道:“巧了,我儿子也在洛下书院就读。”

  耿子茂说道:“我两个儿子都在,你只有一个儿子在,你拿什么和我比。”

  说到这里,他自己都忍不住想笑了起来。

  林浩和刘楚之也哈哈大笑,会议室响起了快活的声音。

  一支军队的三巨头,职权分明相互之间并无竞争关系,反而合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所以私下关系普遍都比较友好。

  三人聚在一起,经常相互打趣开玩笑话家常。

  这其实不符合古代传统观念。

  怕将领造反,历朝历代都会想办法限制军中统帅的权力,监军制度就是这么来的。

  但新制度却改变了这一观念,反而更希望军队高层相互合作,而不是内斗。

  当然,不能说古人做的就不对,他们也是基于现实情况,搞出的监军制度。

  陈景恪也是先改变了整个社会,然后一步步微调,在两年前确立了现在的军事制度。

  没有之前的一系列改革,他也不敢轻易对军制动手的。

  总之,一切制度都是基于当时的生产力和社会情况而建立的。

  没有相应的基础,太先进的制度反而会扯着淡。

  三人聊了一会儿,就将话题扯回了当前的战争。

  林浩问道:“梁永怀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大战将起,他那边准备的如何了?”

  刘楚之说道:“梁将军说一切准备就绪,让总部放心。”

  林浩依然不放心的道:“足利义持麾下十五万精锐,梁永怀只有四万人,还是要提醒他小心一些。”

  一阵寒风吹来,耿子茂紧了紧身上的大衣,说道:

  “一万两千名火器兵,五千骑兵,还有一万三千步兵精锐,只要他不瞎指挥这仗就输不了。”

  刘楚之也说道:“梁将军去过草原,也去过西南,作战经验丰富,不会有问题的。”

  “我自然相信梁永怀的军事水平,但是……”林浩压低声音说道:

  “此战关系着陛下和陈侯的颜面,干系重大啊。”

  耿子茂顿了一下,说道:“那就派一艘战列舰去博多港。”

  刘楚之立即起身说道:“我这就去传达命令。”

  博多港是陆后(福冈)地区的重要港口,有几百年的历史。

  但真正兴盛起来,还是近十几年日明贸易繁荣后的事情。

  将主力舰放在这里,可以策应梁永怀。

  这件事情处理完,林浩又问道:

  “后续登陆部队何时到达?可不能耽误了总战略。”

  耿子茂说道:“十天左右到达,放心吧我的抚慰使,耽误不了大事。”

  林浩认真的道:“这是我的职责,为你这个主帅查漏补缺,你还嫌弃起我来了。”

  耿子茂说道:“不嫌弃不嫌弃,有你在我才能睡个安稳觉。”

  林浩这才放过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叹道:

  “我们两个,不知道还能搭伙多久。”

  耿子茂眼神一变,说道:“你听到具体消息了?”

  林浩道:“这还用打听吗?攻下日本之后册封一百个诸侯王,上面的意思已经摆在明面上了。”

  “过不了多久,军队必然有一次大的人事变动。”

  “以你的资历和功劳,十有八九要去大都督府任职。”

  耿子茂有些泄气,说道:“嗨,都是猜测,谁知道上面是什么意思。”

  “关键是陈侯怎么想的,谁都把握不准,说不定就把我发配到海外去了。”

  林浩没好气的道:“你叫分封为发配?得了便宜还卖乖。”

  耿子茂不在意的道:“谁想要封国谁就要去,反正我是不想要。嗯,现在不想要。”

  林浩倒是一点都不怀疑他的话,有些人视封国为最高追求。

  有些人则想实现更大的抱负和理想,将分封视为监牢。

  因为一旦去了封国,就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不想要封国,而是不想在最有作为的年纪,就被封到犄角旮旯去了。

  耿子茂作为军方下一代核心,自然不想这么快被封走。

  “上面的心思再怎么难以把握,有些事情也不难猜,不可能放你走的。”

  “现在该担心的是我,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意思。”

  耿子茂提议道:“要不找陈侯交流一下?”

  林浩倒也没有反对,只是说道:“先将这一仗打好吧。”

  “这一仗打的越漂亮,后面的事情就越好说。”

  耿子茂拍胸脯道:“放心,保证让你能挺直腰杆和陛下陈侯说话。”

  就在两人讨论前途的时候,足利义持率领大军来到了陆后平原。

  一场决定日本生死的战役,就此拉开。

第508章 不对称战争

  足利义持本以为,明军占据陆后城那么久,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不过他并不惧怕。

  “陆后城是为了抵御虾夷人袭扰而建,城墙只有一丈高,防御工事非常简陋。”

  “就算明军从占领之日起就加固城防,也无济于事,我大军轻易可破之。”

  他的这一番分析,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缺少人手和建筑材料,时间又短,大明很难建立牢固的工事。

  一丈多高的城墙,派几个人叠罗汉都能翻过去。

  没有城防相助,十五万对四万,优势在我。

  只是当他们到达陆后城附近,却惊讶的发现,大明确实重修了防御工事,但和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明军并没有加固城墙,也没有挖护城河之类的,而是在城墙的周围挖了很多半尺深的坑。

  坑与坑之间的地面上,埋着一根露出地面尺多长的碗口粗木桩。

  这些坑和木桩的密度并不大,隔七八尺才有一个。

  但分布范围很广,城墙周围五十丈距离。

  看到这一幕,足利义持等人目瞪口呆,完全搞不懂是什么意思。

  一名部下说道:“明军在做什么?他们不会想用这些小坑和木桩,来阻止我们攻城吧?”

  另一名部下笑道:“谁知道呢,也许他们昏了头呢。”

  不少人附和道:“我看他们就是昏了头……哈哈。”

  “得我大军安顿好,定可一战而下,让明军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也让他中原皇帝知道,他们不过是日落处天子,我大日本的天皇陛下才是日出处天子。”

  这是引用隋朝时典故,当时日本天皇派人去见杨广,国书上写的就是:

  日出处天子,见日落处天子。

  后来刘仁轨在白江口一战击溃日本水师,彻底将日本打服,确立了中日接下来千年的主从地位。

  日本就再也没有谁提什么日出处天子了。

  此时有人重新提起,确实挺应景,也算是个吉照。

  众人都纷纷附和着大笑起来:

  “哈哈……说的好,我大日本才是日出处天子。”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他们一般,不少人面露忧色。

  都被人家打到家门口了,还什么日出处天子,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