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名士指的是有名的文人,指的是诗词歌赋写的好,名气比较大,但在学术上研究不深的人。
所以,不要觉得这七百多人太少了,大明六百多万读书人,怎么才七百个学者?
事实上这么多已经不少了。
要知道,能来这里的,每一个都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之人。
前世十三亿人读书识字,能在学术上有建树的又有几人。
当然,这七百多人并不是全部,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并没有出席。
不过即便如此,也是千年来难得的一次盛会。
最关键的是,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竟然没有吵起来。
大家的态度相当的平和。
不知道的人会啧啧称奇,知道的人则会心一笑。
这都是禁口令的威慑力啊。
这些人聚在一起交流讨论,成果堪称辉煌,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想法迸发出来。
关键是,在陈景恪的引导下。
各家学派都在围绕大同思想,对自家的学说进行修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同思想迅速变得丰满起来。
当然,也不是让他们白干。
为了让这些人配合他的计划,朱雄英那边可是给出了许多实打实的好处的。
那就是在官制变革中,各派系的优秀子弟,都获得了优先任命。
这其实也是各学派如此积极的主要原因。
现在朝廷给出了善意,他们自然也要投桃报李。
不过朝廷也没有吃亏,引入各家学派入场,填补了理学留下的空白。
新增设的职位,也有了足够的人手来填补。
新鲜血液的加入,也让官场的风气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最尴尬的其实还是理学,这次洛下学宫盛会,必然会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是作为目前最大的学派,理学缺缺席了。
关键是,缺席这次盛会,就意味着理学思想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打辅助的资格都没有。
于是理学的许多学者,开始通过各种关系递话,希望能够参与进来。
曹端更是数次找到陈景恪,希望能够获得准许。
朱雄英和陈景恪也不想就这么放弃理学,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在稍微为难了一下他们后,就准许理学派遣十名学者参与盛会。
理学内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最终选出了十个人,其中就有曹端的老师马子才。
这些人到达洛下学宫,其实也是心情忐忑,生怕被大家排挤。
然而到达之后才发现,完全是自己想多了。
大家对他们的态度很平常,没人特别热情,也没人仇视。
想象中的围攻,压根就没有出现。
这反而让他们有些失落,理学真的成为过去式了。
不过很快他们就被这里的浓厚氛围感染,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中去,没有那个精力想这些七七八八的事情了。
-----------------
大明内部轰轰烈烈的变革,对外政策自然就会有所收紧。
西南、交趾、辽东的局势都缓和了下来,朱棣在漠北也暂停了大规模军事行动。
只有西域是例外,朱棡统帅大军对察合台汗国穷追猛打。
去年年末,杀入察合台汗国的腹地,伊丽水(伊犁河谷)。
帖木儿的败亡,直接改变了西域的局势。
察合台汗国内部岌岌可危,黑的儿火者连忙派出使者,表示要向大明称臣。
然而朱棡却直接表示,要么投降,要么死。
黑的儿火者又惊又怒,然而没有丝毫办法。
就这样投降?他不甘心,而且察合台汗国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可连帖木儿都败亡了,靠他孤身一人又能撑多久?
现在投降,至少还能落个归义候之类的爵位,保全家族。
他犹豫不决,朱棡可不会等,开春就兵分两路对其展开进攻。
两路大军势如破竹,在年底的时候,朱棡亲率的这一支就拿下了伊丽水。
之后他就在此地驻扎下来。
一来是为了度过寒冬,二来也是为了在此地建设统治机构。
不过这里离大明太远,又是刚刚打下来,设立州县是不现实的。
朱棡在此地展开了军屯,军事和民政一把抓。
同时他也趁着冬季,迁徙了一部分百姓过来。
虽然很艰难,路上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亡,可没有办法他太缺时间了。
朱樉不可能一直等着他。
再过两年,等碎叶川的人习惯了秦国的统治,他这个晋王过去就很尴尬了。
所以他必须要尽快打通西域,亲自拿下碎叶川全境。
杨荣就是随着迁徙的百姓,一起来到伊丽水的。
以他的体格,到达目的地后都瘦了好几圈,人差点虚脱了。
更别提其他人了。
还好朱棡早有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安顿了这些人,才避免了大批病亡的发生。
杨荣的身体刚刚恢复,就投入到工作中去。
朱棡知道他是陈景恪派来的,自然是另眼相看,让他参与了全部工作,甚至许多机密文件都对其开放。
让杨荣迅速了解了这里的情况,并对屯田事宜提出了不少建议。
这种表现,让朱棡暗暗点头。
不愧是能入安平侯法眼的人才,确实不一般。
等到明昭三年开春,百姓们也已经修养好,开始在分配的土地上耕作。
朱棡也集结大军,准备再次对察合台汗国的残余势力发起进攻。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发生了。
七名屯田百姓,去镇子上购物,半路被人杀害了。
这种事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本不应该汇报到朱棡面前。
只是伊丽水刚刚占据,任何事情都很敏感,所以才报到了他这里。
朱棡拿起卷宗,只是看了一眼就随手丢在了一旁。
杨荣取过来仔细翻看,皱眉道:“这卷宗……那些人是为求财还是单纯害命,怎么都没写?”
传递消息的使者正想回答,朱棡却说道:
“这些都不重要,我们的人死了才是最重要的。”
然后对传递消息的使者说道:“带我去现场,在将本地蛮夷的头领叫来见我。”
然后他起身离开大帐,带着亲兵向着案发现场而去。
杨荣则急匆匆的跟在后面。
他心中充满了疑惑,朱棡这种态度代表着什么?他到底又要如何处置此事?
第496章 鸡犬不留
朱棡带着人很快就来到案发现场。
这里早已经被军队保护起来,百姓也全部被驱赶走。
杨荣一来就先去查看尸体,检查财物是否有损失,这是判断谋财还是单纯害命的重要依据。
朱棡却没有查看尸体,直接就问道:“这里的官吏头领呢?带来见我。”
很快三名当地土人首领被带过来,一名是本地的宗教领袖,也就是阿訇。
一名是本地势力的头目叫图尔洪,还有一名是这个集市的管事。
三人都战战兢兢,见到朱棡直接跪下:“参见大王……”
只是他们的话朱棡明显听不懂,还得翻译转述,不过并不影响交流。
朱棡没让他们站起来,就这样居高临下的道:
“此事我需要一个交代。”
图尔洪小心翼翼的道:“大王请放心,小人一定尽快查明案情,给大王一个交代。”
朱棡追问道:“需要多久,三天够吗?”
图尔洪眼珠子转了转,为难的道:
“这……此地杂草丛生,靠近集市又人来人往,恐怕一时间很难查到凶手。”
朱棡问道:“那你需要多久?”
图尔洪支支吾吾的道:“这……这……小人也不知道,小人保证一定尽力去查……”
朱棡冷笑道:“不用劳烦你去查了,我倒是有个简单有效的办法,立即就能为这些人报仇。”
图尔洪不信的道:“哦,不知大王有何高见?”
这时杨荣走过来,将他的发现说了出来:
“大王,财货都被抢走了,根据地上的遗落物,他们是从集市出来被人盯上的。”
“我猜测很可能是为了劫财……”
朱棡看了他一眼:“愚蠢。”
杨荣一脸懵逼,什么情况?
然而朱棡没有再理他,继续对图尔洪说道:
“我的方法很简单,将案发现场方圆十里内所有人全杀了就可以了。”
图尔洪大惊:“啊?大王……啊……”
他的话才刚出口,朱棡身旁的一名小将,举枪就将他刺死当场。
这一变故,直接惊呆了所有人。
那个阿訇和集市管事更是吓的屎尿齐出。
就连朱棡都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见那名小将还想继续杀剩下两人,连忙喝止:
“住手,谁让你把他杀了的?”
那小将也愣了一下,说道:“不是您说方圆十里的人都杀光的吗?”
朱棡被气笑了:“呵……我怎么没发现,我手下竟然有你这样的人才。”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