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当然,佛教和华夏思想,是相互成就的。
在华夏吸收佛教精华的同时,佛教也同样被华夏优秀的思想逼迫着完善自己。
最终,与华夏思想完成融合的佛教,成为了大乘佛教,并延续至今。
而在其他地方传播的小乘佛教,发展的都不太好,甚至连佛国都被灭了。
所以,佛教东传,是一次互相成全。
言归正传。
正所谓后发优势,儒家转变的晚,反而成了一种优势。
它可以等佛道两家思想大成之后,将两家最精华的部分一并吸收,然后完成超越。
文章写到这里,陈景恪终于将话题扯到了大同世界上。
基于儒释道三家,关于终极关怀的思想,我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思考。
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大家批判。
我了向先贤致敬,这种思想就被我命名为大同世界。
至此文章结束。
至于大同世界具体内容都有哪些,并没有说。
这篇文章只是介绍‘大同世界’的来源。
具体内容要等到书正式发表,大家自己去看。
当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
从来没有人,如此系统性的阐述华夏思想的演变,更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儒释道三家的关系。
即便是唯物学开山宗师方孝孺,也只是分析了诸子百家产生和消亡的原因。
没有能从宏观角度,来解释华夏文明的发展。
陈景恪是第一个这么做的。
但这篇文章,却也引起了儒家的普遍不满。
虽然陈景恪对儒家的表述,属于先抑后扬,总体是夸赞居多。
可你有什么资格非议我儒家学问?
而且,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就成为最大显学了。
怎么到你嘴里,面对佛教的冲击,表现的如此无力?
“我儒家何时缺少过终极关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难道不是那什么终极关怀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难道不是终极关怀吗?”
无数人拿着典籍内容,对这篇文章提出批判。
认为陈景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
就连朝中很多人,看陈景恪的目光都变了。
他们到没有简单的认为,陈景恪哗众取宠什么的。
有那个必要吗?
越是了解他功绩的人,就越知道他的非凡之处。
所有人都有可能哗众取宠,唯独他不需要。
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
陈景恪终于要从思想层面,对这个国家做出改变了吗?
任谁都知道,从洪武十五年开始,真正左右大明走向的人,是陈景恪。
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远超常人的长远目光,以及悲天悯人的胸怀……
为大明设计了一整套的全新制度。
大明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
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达成了历朝历代,需要上百年才能达到的高度。
但他从未在思想层面上,做过什么建设和改变。
纵使大家都知道他和方孝孺交情莫逆。
方孝孺更是对外承认过,是受到他的指引,才悟出了唯物学。
大家也都怀疑,他对学术有着极深的造诣。
也有过怀疑,他早晚会对学术思想方面做出改变。
但他自己从未表露过,大家也只能是怀疑。
而现在,怀疑终于要变成现实了。
面对这种情况,群臣的表现也不一样。
有人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有人则无所谓,别管什么新思想旧思想,谁能让我当官我就信谁。
还有些人则持反对态度,思想岂是说变就变。
哪一种思想,不是经过千百年锤炼形成了。
你陈景恪再聪明,才多大年纪?
还有些人则是纯粹无法接受异己思想,其实这种人也是最多的。
儒家读书人之所以普遍反对大同世界,也同样如此。
莫说是古代,就算是二十一世纪也不例外。
大家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一旦在某处发现与自己认知不同的说法,就会陷入暴躁状态,不加思考就进行攻击。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不同。
人最难改变的就是认知,最无法接受的,是认知被打破。
但朝野有一群人,却因为大同世界的发表,陷入了狂欢。
那就是以邱广安为首的计官体系,以及整个算学圈子。
至于原因,利益相关吗。
而且,通过这篇文章,大家都能看得出。
陈景恪的大同世界,应该是融合了百家所长形成的。
那么他们算学圈子也可以去学习啊。
以后谁还敢嘲笑他们,只懂术不懂理?
儒学很了不起吗?
我们是大同学派,思想方面同样优秀。
于是,他们就鼓动邱广安和程一民等人,让他们找陈景恪请愿。
以后在洛下书院开个班吧。
陈景恪亲自出任老师,教导其他人学习大同思想。
当几人找到陈景恪,说出大家的请求的时候,陈景恪又好笑又激动。
他自然能看得出来,大家这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算学所代表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
有他们的集体支持,大同思想将能更快的传播。
对于在洛下书院开课的请求,他自然答应了。
以后每隔两天都会去书院授半天课。
得到肯定回复,算学圈子就更高兴了,开始为此做准备。
-----------------
朝中官吏,不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大多都没有急于发表看法。
大家都在等大同思想正式发表。
只有了解了全貌,才好发表看法。
否则很容易自打耳光。
反倒是民间,对他的批斗愈加激烈。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对他表示了不满。
谁都知道,这背后必然是有人在推动。
至于是谁,压根都不用想,肯定是儒家的大儒们。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佛道两教却集体站出来,对陈景恪表示了支持。
十余位佛道祖师级别的大德,发表了相关文章。
不过他们还算比较克制,没有直接攻击儒家。
只是从自身角度,阐述了佛教东传之后的影响和变化。
佛教主要讲,他们从华夏吸收了哪些优点,如何演变成今日这个样子的。
道教则将的是从佛教吸收了哪些精华。
但这些文章,都从侧面帮陈景恪论证了,他那篇文章的真实性。
这一下,让很多人哑口无言。
同时攻击佛道两家?
别闹了,虽然儒家是最大的显学,可佛道的力量始终无法忽视。
现在很明显朝廷也不站在儒家这一方,真打起来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当然,也不乏有人嘲讽佛道是为了捧陈景恪臭脚。
只是这些声音都比较小,也没多少人理会。
不过,反对声音变小,并不是因为那些人改变了想法。
他们也在等。
等大同世界正式发表。
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就从儒家的终极关怀着手进行反驳。
你说儒家以前没有这方面内容?
那我就证明我们有。
第478章 李善长眼中的大同
要说对这篇‘何为大同’感触最深的,非李善长莫属。
拿着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连饭都不吃了。
仆人连忙将此事告诉李祺,让他过来劝劝。
李祺自然关心自家老父亲的身体,拿着午膳过来,,明知故问的道:
“爹,看什么呢这么专注,连饭都不用了。”
李善长赞叹道:“陈景恪这篇文章做的好啊,真不愧是最擅长布局之人。”
李祺愣了一下,连忙看了看报纸,确实是陈景恪那篇文章,不禁疑惑的道: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