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74章

作者:见月明

  “陛下,火车有多重要您也看到了。”

  “虽然很方便,可一旦失误后果也非常严重。”

  “就算造出来了,也需要很长时间磨合试验。”

  老朱点点头,本来以为他要推迟时间,哪知道邬秉让话锋一转说道:

  “铺设铁轨非常麻烦……这条铁轨是简易的,真正的铁轨需要硬化路面。”

  “然后在路面上覆盖一层碎石,碎石上放枕木,枕木上再铺设铁轨。”

  “如此才能承载几万斤,几十万斤的重量。”

  “如果等火车造好再铺设铁轨,会非常耽误时间。”

  “所以最好先铺设一条真正的铁路,等火车造好了,可以立即投入试验。”

  “如此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老朱点点头,说道:“邬爱卿的提议咱知道了,铁轨的事情你不用担心。”

  “只要你的火车造出来,咱保准有铁轨使用。”

  回宫之后,老朱召开了一场内部会议。

  只有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三人参加。

  会议上讨论了两件事情。

  其一钢铁增产。

  老朱说道:“火车就是铁疙瘩,大明目前的钢铁储备连一条铁路都修不了,必须增产。”

  朱标颔首道:“不过还好,因为早有准备,增产还是比较容易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就有关于钢铁的计划,而且还是作为百年国策来做的。

  所以目前大明的钢铁产量只是看起来不高,实际上各种先期筹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只要一声令下,就能爆发产能。

  接着老朱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铁轨修在哪里。

  其实也没啥好说的,直接修一条从研究院到洛阳再到黄河的铁轨。

  “现在往来洛阳的运输,过于依赖伊洛河,漕运压力巨大。”

  “如果能修筑一条铁路直达黄河,能有效缓解运输压力。”

  “而且这条铁路不长也不短,既能起到磨合的作用,又在朝廷的承受范围内。”

  还有一点,这条铁路会非常繁华。

  能更快的让世人认识到火车的重要性。

  至于为啥要修到研究院,自然是为了方便维修。

  要是不修这一段路,造出来的火车想上路,还要先想办法运出去,多麻烦。

  事情就此定下。

  至于执行,自然有朱标去做。

  接下来,老朱将目光转向陈景恪,说道:

  “说吧,你小子想要什么封赏。”

第434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后续

  “说吧,你小子想要什么封赏。”

  面对这个问题,陈景恪没有谦虚,说什么微薄功劳不足赏什么的。

  那话不符合他的性格。

  但他也没有直接说想要什么赏赐,讨来的东西不香。

  关键是,要的多了不合适,少了自己心里憋屈。

  于是就将球踢了回去:“我就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哪懂这个啊,您老就看着给吧。”

  “您老人家还能坑我不成。”

  老朱装模作样的沉思了一会儿,一拍大腿说道:

  “刚才咱想了想,以你的功劳封个王都不为过。”

  “况且,咱大明也没有异姓不得为王……”

  他话才说到这里,陈景恪起身就往外走。

  老朱喊住他,说道:“哎哎哎,你做什么去?”

  陈景恪露出假笑,说道:“我去向娘娘报喜,就说您要给我封王。”

  老朱:“……”

  朱标和朱雄英都笑了起来。

  真要是给马娘娘知道了,哪怕明知道是开玩笑,也少不了被埋汰一番。

  果不其然,老朱顿时就怂了:“你小子太不识逗了,滚回来坐好。”

  陈景恪这才施施然的重新坐好。

  老朱也收起玩笑心思,正色道:“封王不是说笑,但可惜你不姓朱。”

  “给你封王就是把你架火上烤。”

  “公爵是符合你功绩的,但二十几岁的公爵也是出头的椽子,容易遭人惦记。”

  还有一层潜在的意思,那就是你才二十几岁,给你封了公爵以后咋办?

  封无可封才是一个臣子最危险的时候。

  这也是这么多年,老朱从来没有提过给封赏的原因。

  不是不想,而是给了才危险。

  现在二十六七岁了,恰好火车研制出试验样机,给阶段性的封一次。

  但也不会封顶。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陈景恪更是心知肚明,所以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老朱继续说道:“所以封侯吧,开国侯……”

  朱标插话说道:“等他生出孩子来再加开国吧。”

  老朱顿了一下,点头说道:“也对,你小子磨磨唧唧的,这么多年都没让咱抱上外孙,实在可恶。”

  “开国先不加了,什么时候让咱抱上外孙什么时候加。”

  陈景恪:“……”

  没想到,穿越到大明了还被催生。

  不过想想也正常,越是古代越重视子嗣。

  朱陈联姻,不生孩子算个什么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封侯其实也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已经是高级勋贵了,而且上面还有更高的公爵可以封,不用担心将来封无可封的问题。

  事情就此定下。

  -----------------

  火车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开始大家自然不信,哪有烧火就能跑的车。

  然而再一说是陈景恪弄出来的,大家就毫不怀疑了。

  接着讨论的方向就变成,火车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何烧火就能跑?

  有些人消息灵通,知道是烧热水,用水蒸气的力量跑动的。

  还有些关注物理学的,更是能举出例子:

  烧热水壶盖会被顶起来,这就是水蒸气的力量。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火车就是吃火跑动的铁疙瘩。

  并不知道什么水蒸气之类的。

  这反而让火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过有一点让陈景恪很高兴,那就是没人认为这是怪兽、不祥之类的。

  百姓大多都是好奇,然后就是希望早日能见到这东西。

  有需求的商人之类的,更是迫切希望这东西早日普及。

  再没有比他们更明白,火车意味着什么。

  也就在这个时候,朱标在早朝上宣布,要修筑一条从研究院到黄河码头的铁轨。

  用以缓解洛阳的运输压力。

  这个决定得到了朝中大佬们的一致赞同。

  可以说,凡是去参观过小火车的,就没有不同意的。

  其他人见大佬们都同意,而且外面传的那么神奇,也就没有反对。

  就在这时,李善长站出来提议:

  “火车和铁路以后必将通行全国,不论是修建还是运营都是国之大事。”

  “有必要提前组建一个专门的衙门负责此事,一如漕运。”

  这个提议自然也获得了朱标的认同,于是工部又多了一个司,名为铁道司。

  职责是专门修建维护铁路。

  至于运营,暂时还没有去管这一茬。

  第一条铁路的运营,肯定是朝廷直管的。

  以后的铁路归谁运营,到时候再说吧。

  接着就是陈景恪的封赏问题,朱标直接下旨封其为安平侯。

  这个封号是陈景恪自己想的,本来他想的是叫平安侯。

  寓意平平安安。

  遭到了老朱、朱标和朱雄英的一致鄙视。

  不过老朱还是尊重了他的意见,只不过把两个字颠倒了一下,变成了安平侯。

  前者是祈愿平安,后者是带来平安,意义完全不一样。

  至于钱财方面的赏赐,就比较常规了。

  只比一般的侯多了一些,表示皇家的恩宠。

  同时,还封了陈景恪的母亲冯氏为安康县君。

  母凭子贵,这属于荣誉性质的封赏,没啥可说的。

  这个封赏群臣也都没有说话,陈景恪的功绩实打实在那摆着。

  他不封大家反而觉得怪怪的。

  尤其是勋贵集团,更是举双手支持。

  以前咱们说陈景恪是自己人,总是有点名不副实。

  现在是实打实的自己人了。

  接下来就是一番庆祝,送礼的人排了好几里的长队,真就差点把门槛给踏破了。

  换成平日里,陈景恪肯定是不受陌生人的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