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31章

作者:见月明

  刚进门,就见到世子妃张氏在门口迎接。

  他连忙行礼:“参见世子妃。”

  张氏客气的道:“大师多礼了,快请上座。”

  看着娴雅大方的张氏,姚广孝心下感叹,世子娶了个贤妻啊。

  就在这时,朱高炽虚弱的声音传来:

  “大师,你来了,快坐。”

  姚广孝几步来到床前,看了看朱高炽苍白的脸色,很自然的伸手替他把起了脉。

  “世子的脉象又强劲了许多,这是好现象啊,好好修养一些时日就可以恢复了。”

  张氏脸上露出喜色,不过依然没忘了表示感谢:

  “多亏了大师医术高明。”

  姚广孝说道:“也是世子吉人自有天佑,正所谓大难之后必有大福。”

  “这预示着我们此行必能得偿所愿。”

  朱高炽轻笑道:“总算是听到好消息了,再躺下去我就要发霉了。”

  “关键是,若因为我的身体拖累了王府的计划,这罪过就大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朱高炽这大半年的经历,就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

  出海的时候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开创一番事业。

  然而刚上船不久他就倒下了。

  先是晕船。

  以前他在内河上乘过船,没有晕过,就以为自己不会晕船。

  只是大海上的风浪远非内河所能比,几下就将他颠翻了。

  本来都以为只是普通晕船,大家也没放在心上。

  晕啊晕啊就习惯了。

  然而很快大家就发现情况不对。

  他的晕船非但没好转,还更加的严重了,紧接着就被诊断出水土不服。

  两种病加在一起,要了他半条命。

  但这还不算完,好不容易到了锡兰岛,身体虚弱的他又感染了疟疾。

  从大明来到异国他乡,大家本就有些忐忑。

  现在主心骨又倒了,这下所有人都慌了。

  就连姚广孝都有些束手无策。

  他威望再高也只是燕王府的幕僚,权力来自于王权的信任。

  这一点和陈景恪类似,本身只是伴读,权势来自于皇家的信任。

  现在王府的主人病倒,他这个谋臣是没有权力命令其他人的。

  他算过一万种挫折,唯独没有算到这一种。

  向大明求援?

  刚到锡兰岛世子就快没了,你让朝廷怎么想?

  而且去大明求援,一来一回要半年的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人站了出来,迅速稳定人心。

  那就是世子妃张氏。

  她先是召集王府所有管理层开了个会,会议开头她就直说:

  “军国大事本不应由我一妇道人家过问,然形势危急,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只是我一妇道人家,又能做得了什么呢,事情还是仰仗诸位来做的。”

  “诸位皆是我的长辈,是陛下和大王信任之人,希望能助我夫妻二人渡过难关。”

  说完就起身行礼。

  众人对她的反应皆惊讶不已,倒不是因为这番话有多高明。

  而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她表现出来的沉稳,实在太难得了。

  要知道,她今年才十六岁。

  之前一直养在深闺,和世子成婚也才半年多。

  说实话,没有人把她当回事儿。

  世子病倒的时候,也从来没人问过她的意见。

  但恰恰就是她,在这危急关头站了出来。

  姚广孝和杨璟反应过来之后,马上就意识到事情来了转机。

  立即起身大礼参拜:“臣等必不负陛下、大王所托。”

  他们两个人表态,其他人也跟着起身表示忠诚。

  接着,姚广孝就趁热打铁说道:“国不能一日无主,世子病重无法理事,理当世子妃暂摄国政。”

  杨璟也表示支持。

  姚广孝的地位就不说了,杨璟也不简单,他是燕王府军方统帅。

  事实上,如果朱元璋在这里,肯定非常震惊。

  洪武十五年就已经病逝的营阳侯杨璟,为何还活着,为何会在燕王府?

  说起来,事情还是要回到胡惟庸案上。

  胡惟庸作为丞相,又是淮西集团在朝中的话事人,谁不想和他搞好关系?

  杨璟自然也不例外,没少给他送礼什么的。

  本来只是很正常的人情往来,但等胡惟庸事发,情况就变了。

  人情往来就变成了罪证。

  杨璟数次跟随徐达征战,两人关系非常好,于是就求到了他的头上。

  徐达自然知道他是无辜的,心软之下就帮了他一把。

  当时朱元璋杀红了眼,正常劝谏是没什么用的。

  他们就想了个办法,诈死。

  人死账消,老朱就算想大肆株连,也不会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清算一个死人。

  事实也确实如他们所想,得知他的死讯老朱也不搞株连了,还追封他为芮国公。

  而杨璟,则在徐达的安排下,进入了燕王朱棣手下任职。

  至于朱棣为何要帮助岳父欺骗父亲,历史上没有记载,后人只能自己猜测。

  反正,杨璟确实承了这份情,对朱棣忠心耿耿。

  靖难之役他再次复出,最后战死于灵璧,因功被追封为璟国公。

  根据时间推算,当时他在灵璧的对手正是徐允恭。

  也就是说,他大概率是死在徐允恭的手下。

  只能说,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

  这一世没有了靖难之役,但燕王主动请封次大陆,他自然也跟了过来。

  到了这里之后,他终于开始抛头露面。

  虽然没有正式恢复本来的身份,但也没有改换姓名,而是继续以杨璟示人。

  不过除了极少数知道真相的,大多数人都将其当成了同名同姓。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正是因为朱棣帮忙诈死脱罪的事情,杨璟对燕王府非常的忠诚。

  在来锡兰岛的时候,朱棣将军事方面的事情,尽皆托付给他。

  他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在这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帮张氏稳定局面。

  现在,有了他们两个的支持,再加上张氏方才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众人也就顺势表达了忠诚。

  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张氏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能力。

  处理事情颇有章法,即便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能通过询问懂行的人获得答案。

  众人对她的态度,从原本的不以为然,变得尊重起来。

  就连姚广孝都惊讶于她的表现,同时心中也倍感高兴。

  世子娶了一位贤妻啊,燕国未来可期。

  然后,在张氏的指导下,众人确定了总体方针。

  世子由她照顾,外面的事情则交给众人处理。

  具体来说就是,内政交给姚广孝,军事交给杨璟。

  遇大事有两人商议着来,如果他们商量不出结果,就来找她。

  其余人各司其职,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计划行事。

  如此一番安排,顿时就将高层的心给稳住了。

  大家都是有能力的人,缺的就是一个主心骨。

  现在张氏主动站出来承担了这个责任,众人也就镇定了下来,剩下的事情反倒是简单了。

  接着,他们对外放出消息,世子病情好转,人已经清醒可以处理政务了。

  只是因为接连生病,身体亏空太大需要静养,所以不宜公开处理政务。

  小事由姚广孝和杨璟负责,大事再来找他。

  底层官吏和普通百姓,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见高层统一了口径,自然也就不会怀疑。

  更何况,高层确实都镇静下来,开始正常处理公务。

  每天送入王府的公文,都能被很好的批阅处理好,大家也就更不会怀疑什么了。

  事实上,这些文书全都是张氏批阅的。

  她一边照顾朱高炽,一边在姚广孝和杨璟的帮助下,处理各种政务。

  在这个过程中,她表现出了超凡天赋。

  没多久就已经能自行处理军国大事。

  让姚广孝都忍不住惊叹,张氏巾帼不让须眉。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朱高炽终于度过危险期,人也清醒了过来。

  然而长期的病痛折磨,确实让他的身体垮掉了。

  大多数时间都昏昏沉沉,只有少数时间是清醒的。

  得知王府发生的一切,他心中五味杂陈。

  有后怕,有高兴,有欣慰……

  对张氏的感情就更复杂了,内疚、心疼等等情绪混杂。

  两人订婚很早,但张氏从小生活在北平,他在洛阳接受教育,实际上并没有见过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