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15章

作者:见月明

  这次杜同礼升任锦衣卫指挥使,他也获得重用,成为锦衣卫百户。

  然后就被指派到这里任职。

  不过傅安也知道,淡马锡是大明统治南洋的核心,派一个百户过来坐镇是理所应当的。

  只是眼下南洋局势复杂,锦衣卫这么重要的机构,突然更换领导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上面难道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他头疼的原因也在这里。

  不过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可说的,只希望这位贾百户不要乱来。

  不过很快他就知道,贾思义被派过来不只是因为后台硬,能力也确实非常突出。

  在极短的时间,就完全掌握了南洋锦衣卫。

  然后将所有力量都撒了出去,对南洋大族势力进行了一次全面摸排。

  不但拿到了南洋详细的数据,甚至还探听到了蛮夷势力动手的时间。

  “妈祖圣诞前五天也就是三月十七日,婆罗国会对他们国家的明人动手。”

  傅安表情非常严肃:“消息可准确?”

  贾思义肯定的说道:“我在泉州市舶司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婆罗国贵族,与他交情深厚。”

  交情深厚?

  傅安马上就明白,那个所谓的婆罗国贵族,十有八九已经是锦衣卫的暗线了。

  这一刻,他才终于明白,陈伴读为何会让这个人来坐镇淡马锡。

  “可知他们为何要选在这个时间?”

  贾思义神情里浮出一丝愠怒,说道:“婆罗国主信奉伊教。”

  剩下的不用说了,对方就是故意亵渎妈祖。

  在东南生活这么久,他已经是妈祖信徒了,自然不愿意见到有人亵渎妈祖。

  得知真相,傅安也非常愤怒。

  淡马锡拥有天下最大的妈祖庙和妈祖神像,都是他继任后修筑的。

  他还利用自己的关系,请名家做文章。

  并请朱标手书,然后刻下碑文。

  现在那座碑就树立在妈祖宫的广场内。

  每年的妈祖圣诞,他都会亲自出席,并尽可能多的邀请达官显贵、社会名流来参加。

  以此来壮大声势。

  最终的目的,就是将淡马锡打造成妈祖圣地。

  据他所知,很多宗教都有圣诞节。

  他有个野望,将圣诞节打造成妈祖的专用名词。

  以后提起圣诞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妈祖。

  一旦此举成功,淡马锡的地位就彻底稳固了。

  对于他个人来说,也是丰功伟绩。

  他还指望靠这个功绩,能进入陈伴读的法眼,然后摸一摸内阁的门槛。

  现在竟然有人想搞破坏,他自然愤怒。

  寒声说道:“婆罗王该死。”

  贾思义点点头,然后问道:“现在怎么办?要不要破坏他们的计划?”

  傅安摇头说道:“不用,不但不能阻止,还要将这个消息私下透漏给其他国家和势力。”

  “尽量让他们在同一个时间段动手,这样我们才好处理。”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到什么,说道:

  “贾百户,麻烦把所有信仰伊教的势力都整理出来给我。”

  贾思义问道:“哦,傅总督想做什么?”

  傅安恶狠狠的道:“我会将这份名单交给水师,让他们将所有异教徒全部清理掉。”

  “南洋只能有一个神灵,那就是妈祖。”

  贾思义忍不住笑了,果然啊,文人狠起来才更彻底。

  不过这个事情他喜欢。

  作为妈祖信徒,他早就不爽伊教了。

  所以,很快就将一份详细的名单交给傅安。

  不但有信仰伊教的势力,还有本地的一些宗教信仰。

  傅安拿去给了南洋水师统领武定侯郭英。

  剩下的就是等待。

  半个月后消息传来,婆罗王在三月十七日下令,清除国内所有南洋大族。

  其他各势力听闻这个消息也蠢蠢欲动,不过他们还是忌惮大明的反应,选择观望了几日。

  发现淡马锡总督府和南洋水师没有任何反应,还如期举办了妈祖祭祀。

  这下他们终于放下心来,纷纷向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明人大族举起了屠刀。

  但被杀的又岂止是大族,普通百姓也同样被波及,无数人死于非命。

  一时间整个南洋都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

第396章 南洋乱局

  近几十年,南洋土著对汉人的态度有了数次转变。

  最开始是仰慕,天朝上国之民,走到哪都要被高看一眼。

  尤其是汉人不只是掌握财富、学问,外貌方面也同样比他们优秀。

  身材比他们高大魁梧,容貌也比他们更加俊美……

  无论从哪方面做对比,都让他们自惭形秽。

  所以面对汉人,他们是仰慕兼自卑皆有。

  第一次转变是大明禁海之后,他们发现这些汉人似乎失去了庇护。

  原本的仰慕变成了觊觎,原本的自卑也变成了一种极端的仇视。

  只是还没等他们开始行动,大明就解除海禁重回南洋。

  并且一出手就消灭了吕宋,建立了楚国。

  随后占领的淡马锡岛,控制了麻六甲海峡。

  南洋土著被大明强大的国力震慑,只能收起了不轨之心,再次当起了温顺的绵羊。

  尤其是朱樉在南洋的那一圈杀戮,更是将这些土著吓的瑟瑟发抖。

  只是有些小心思一旦生出,就很难再消失。

  比如觊觎之心。

  以前他们只是羡慕南洋汉人的富有,并没有别的想法。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起过觊觎心,只是被强压了下去。

  但这个心思一旦产生,就会时不时的冒出来,自我意淫一番。

  这些汉人掌握着大量财富,要是都给抢过来该多好。

  想的多了思想就会发生转变。

  他们真的产生了劫掠的想法,并认为这种方法能让自己致富。

  后来他们的想法又变了,这些汉人掌握的财富本应该是我们的,只是被汉人抢走了。

  我们只是把属于我们的东西抢回来。

  当整个社会都陷入这种情绪的时候,事情就很危险了。

  只是大明太强了,他们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意淫。

  真见了汉人,他们比以前还要谦卑。

  这种现实和幻想的落差,让他们活在一种扭曲之中。

  一旦机会到来,这种扭曲就会变成恐怖暴力。

  很快机会又来了,因为淡马锡之变,大明朝廷开始厌恶南洋大族,不再庇护他们。

  于是那种病态的心理开始走向极端。

  直到那根导火索被点燃,南洋被引爆了。

  以前在汉人面前畏畏缩缩的土著露出了獠牙,拿着自己的农具、厨具走上街头。

  向见到的所有汉人释放了自己的暴虐。

  一开始他们还小心翼翼,做好了随时逃跑的准备。

  一来是怕大明干涉。

  二来南洋汉人实力也非常强,如果抱团抵抗,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很快他们就发现,淡马锡方面没有任何表示。

  而南洋的汉人似乎根本就没有抱团的意识。

  那些本该起带头作用的大族,要么逃跑了,要么关起门试图靠着高墙大院抵抗。

  汉人百姓群龙无首,只能单方面被屠杀。

  等他们杀完百姓,回过头很轻易就攻破了大族的豪宅。

  这一刻,土著人发现原来汉人如此的弱小,在我们面前连羔羊不如。

  甚至有人生出了一个念头,明军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以前我们只是被吓唬到了。

  这个念头让土著人更加的兴奋,也更加的肆无忌惮。

  放下了所有的顾虑,将屠杀传递到了南洋每一个角落。

  南洋的汉人则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他们一开始祈祷那些大族站出来,带领大家抵抗。

  然后发现,那些平日里享受大家供奉的大族,直接抛弃了大家。

  他们期望朝廷来救自己,可是朝廷远在天边。

  没办法,他们只能四处躲避。

  -----------------

  淡马锡总督府和南洋舰队在做什么呢?

  他们什么都没做。

  有人去南洋舰队求援,然而郭英却很为难的说道:

  “我也很想保护大家,但没有朝廷的旨意,我一艘船都调不动。”

  “如果我强行调兵,就是夷三族的大罪,希望大家能体谅我。”

  “不过大家放心,我已经派人去洛阳请旨,只要朝廷旨意到达我立即出兵。”

  他说的是实情,朝廷对军权的管束非常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