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74章

作者:见月明

  果不其然,朱元璋接下来就问道:

  “据那些商人所言,从炎洲到泉州有万里之遥,朝廷要如何实现有效治理?”

  朱雄英面露难色,这一来一往就得几个月时间,想实现有效占领可太难了。

  朱标立即就猜到了老爷子的意思,却没有说出来,而是反问道:

  “爹以为该如何处置?”

  “分封。”朱元璋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

  “咱当初答应过勋贵,以分封换取他们对变法的支持。”

  “之前还一直在发愁,上哪弄那么多土地分给他们。”

  “现在……这不就是瞌睡来枕头了吗。”

  朱标还没说什么,朱雄英先不乐意了:

  “皇爷爷,那可是一座大洲,就这么封出去您不心疼啊。”

  朱元璋慈祥的道:“皇爷爷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心疼。”

  他又解释了一句:“除了景恪圈出来的不封之地,别的地方全封出去咱都不心疼。”

  所谓不封之地,就是直接归朝廷统治,不会分封给任何人的土地。

  大致包括:中南半岛--青藏--西域--北海(贝尔加湖)--辽东到朝鲜,以及东海诸岛。

  外加一个扼守南海咽喉的淡马锡岛。

  这片广阔的区域,是古典社会统治的极限。

  就算是将来出现了蒸汽火车,也只是强化了圈内的统治力度,对圈外的帮助并不大。

  除非大明一步进入电气时代,否则能直接统治的区域,都很难超出这个范围。

  所以,陈景恪就大致画了一个区域,将其定为不封之地。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在这一点上老朱比任何人都清醒。

  所以,他非常赞同陈景恪的这个提议,朱标和朱雄英也都是认可的。

  但认可归认可,真的有一个全新的大洲被发现,就这样放弃还是需要极大的魄力的。

  在这一点上,朱雄英还稍微差一点。

  或者说,他的心更大,想要的更多。

  然而,雄心壮志改变不了现实。

  以现在的科技,根本就无法实现对炎洲的统治。

  将其分封出去,反而是最好的办法。

  朱标原则上也是同意自家老爷子意见的。

  他的雄心比朱元璋大一些,但也有限。

  除了不封之地,还想把宗藩体系打造好。

  然后利用宗藩关系控制南洋、印度和小亚细亚这一片广袤区域。

  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什么个人霸业,而是将这一圈都弄好了,大明就更加安全了。

  至于更外面的世界,他就没有什么想法了。

  新出现的炎洲,离泉州都有万里之遥,分封给诸侯王非常合适。

  而且大明采取军功爵制,未来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勋贵。

  国祚传承的时间长了,皇族子孙也会变多。

  支系宗亲自有藩王自己操心,可主脉亲王的封地是少不了的。

  等到百年之后,朝廷无地可封了该怎么办?

  一个全新的大洲,可以让大明的分封制多延续上百年。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但他也有自己的担忧:“炎洲存不存在还是未知。”

  “假设它真的存在,万里之外的封国,勋贵们是否愿意接受?”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谁敢不接受?”

  朱标摇摇头,说道:“此事还是不要强迫为好啊。”

  一旁的马娘娘接话道:“勋贵们肯定会担忧,害怕朝廷故意将他们发配到不毛之地。”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还是对炎洲不了解,只要针对这一点去解决即可。”

  朱元璋接话道:“此事好办,先将咱的儿子封几个过去,这样他们就不担心了吧?”

  “要是还不愿意,那就是不给咱面子了。”

  陈景恪也不禁暗暗点头。

  老朱话糙理不糙,亲王都封过去了,其他勋贵要是还推三阻四,那就真的是不知道斤两了。

  想了想,他补充道:“如果确认炎洲为真,后续朝廷肯定要组织人去探索,不妨让勋贵派出代表一起过去。”

  “他们对炎洲有了了解,想必就更容易接受了。”

  朱标点点头,显然也赞同这个意见,就说道:

  “从探索炎洲到最终分封,可能需要三四年时间。”

  “那时允炆也到了加冠的年龄,将他也一并封过去吧。”

  朱雄英明显想反对:“二弟……”

  朱元璋眉头一挑,打断他的话,对朱标说道:

  “你能有这个觉悟,很不错。”

  “作为亲王,必须要做出表率,如此才能堵住天下人的嘴。”

  见此,朱雄英只能闭上了嘴巴,内心里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兄弟封过去受罪。

  在当兄长这一块,他和朱标非常相似。

  对弟弟们非常好,也深受大家的爱戴。

  只是朱元璋和朱标的理由实在无懈可击,他也不好再反对。

  陈景恪心下叹息,老朱和朱标这是要将最后一点隐患去除啊。

  谁也不敢保证,朱允炆知道吕氏暴毙的真相后会如何。

  但他是朱家子孙,又不能无缘无故杀掉。

  封到万里之外,永无回来的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对此陈景恪能说啥,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叫好。

  炎洲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那里必然会受到大明的辖制。

  上一世,别看澳政府天天反华,在经济上也是高度依赖华的。

  这一世,不只是经济上受制于大明,政治上也同样如此。

  炎洲只能作为华夏的附属存在,不可能真正的独立。

  而且将朱允炆封过去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朝廷需要皇子做表率,你的叔叔都封过去好几个。

  作为三代皇子里,除了太子之外的最年长者,你不去说不过去吧?

  将朱允炆放在那里,直接就将他的未来锁死了。

  就算他知道了真相,也什么都做不了。

  关键周围全是独立的诸侯国,他甚至都不敢公然和朝廷撕破脸。

  朱雄英并不知道吕氏暴毙的真相,所以无法理解祖父和父亲的良苦用心。

  不过现在他只是太子,这个家还轮不到他来当。

  老朱和朱标直接就这么决定了,他反对也没用。

  -----------------

  关于炎洲的处置计划就此敲定,剩下的就是确定那里到底有多大,是一座岛还是真的如传闻一般是一个大洲。

  朱标立即就对外宣布,有商人在东南方向处发现一块陆地,疑似传说中的炎洲。

  然后他又解释了一下,此炎洲非彼炎洲。

  不是神话传说里十洲三岛那个炎洲,而是宋朝海商发现的一座大陆,被他们命名为炎洲。

  只不过当时没人相信他们的话,这个信息就此被人遗忘。

  前段时间,大明有海商意外到达了那里,才有人想起了关于炎洲的记录。

  但那里到底是不是炎洲还是未知,朝廷准备派人前去勘探。

  朱标的行动很迅速,在公布完这个消息,立即就派遣了一支由三十艘各种船只组成的舰队,前往炎洲。

  对于这个规模,陈景恪不禁咋舌。

  前世西方人开启大航海,最初的时候一支船队能有三五条船,百十个人就算大规模了。

  哥伦布发现美洲那一次,也才三条船一百来个船员。

  现在大明朝廷一出手就是三十条船,而且两艘还是那种超过二十丈的大船。

  船员超过三千人。

  这规模堪称庞大了。

  说大明是这个时代唯一的超级强国,还真不是吹的。

  关于新大陆的消息,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广泛讨论。

  大家并不惊讶海外有新大陆,开海之后随着海图的普及,越来越多人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

  现在又多出一块大陆,是很正常的事情。

  也没有人怀疑宋朝商人的记录是真是假,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是真是假上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况且,皇帝也没必要用这事儿来欺骗大家不是。

  大家讨论的中心是,那块大陆离大明有多远,会不会有危险。

  然后就是,大明要如何来应对新大陆的出现。

  因为分封还没有公布,大家都没有往那方面考虑。

  部分勋贵虽然知道分封的承诺,不过也同样没有往那方面想。

  大家讨论更多的,还是正常与大陆上的势力交往,然后通商之类的。

  当然,这都是正常人的想法,还有不正常的人,想的则不一样。

  陈永和家里世代靠摆渡打渔为生,大明开海后他纠集了一群同乡,先给豪商当船工。

  后来自己买了船,挂靠在商队后面出海。

  几年时间就成了小有实力的海商。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麻六甲海盗》的骨灰粉。

  疯狂沉迷那种,天天模仿船长的说话风格,喜欢海豚和虎鲸(妈祖的宠物和带刀护卫)。

  整日幻想着冒险。

  尤其是朝廷重赏发现新岛屿的人,更是让他想换个赛道。

  发现新岛屿,最低保障是能获得朝廷的封赏。

  如果岛屿上有土著,搞不好还能另外发一笔财。

  比如,有些岛屿有露天金银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