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增加一百个名额,肯定也斗不过儒生,但至少在国子监内部有了还手的余地。
双方斗的越狠,对朱元璋来说就越有利。
难怪他会这么痛快的又是下口谕斥责,又是给名额,又同意恢复明算科考试。
原来还有这个目的在里面。
而且此事是自己提议的,新算学教材自己也是总编纂,根本就无法置身事外。
也就是说,自己将走向儒生们的对立面。
想到这里,陈景恪苦笑不已。
果然,和这些史上留名的老狐狸比,自己还是太嫩了。
不过……
对立面就对立面,你朱元璋就算再聪明,在远超时代的布局下,也要入我的坑。
我本身就没有想过和这群儒生搅混在一起。
毕竟,我要走的路,可是被儒生批判为‘奇技淫巧’的玩意儿。
本来我还在发愁,该怎么布局。
现在有了,就从这群算学生入手。
说起来,之前儒学也包括算学,毕竟孔子六艺其中一项就是数。
只可惜,儒生自己不当人,把算学当成了敌人踩在脚下。
其实这种事情之前他们就已经做过,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现在也就只剩下礼、乐、书了,射、御早就被抛弃了,眼下他们准备对数下手。
可以说,‘数’是被他们生生逼到对立面的。
你们不稀罕,我稀罕啊。
我还要感谢你们的逼迫,否则还没机会拉拢算学生呢。
毕竟儒家独大,跑过去给算学生说,咱们一起和儒家斗吧。
估计会被人家当成疯子。
现在他不需要刻意拉拢,只要站在算学生一边就足够了。
借着编纂算学书,将这个时代的算学精英聚拢到一起。
数学是理科的基础,靠着这群人慢慢培养弟子,为后续发展理科打基础。
至于儒生带来的压力,完全没必要放在心上。
这群玩意儿除了口头嘲讽几句,也做不了什么。
等过上一些年,算学的基础打好,招收更多的弟子,再顺势发展理科。
当一项项足以改变世界的工具被发明,理科就可以正式和儒家抗衡。
嗯,还有兵家,简直就是天然盟友。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先进技术,都会优先被用于军事,然后才往民用普及。
比起处处歧视兵家的儒家,理科和兵家才是真爱。
而且理科出身的人,一样可以做官,儒家最大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不过要完成以上计划,需要很长时间。
眼下他要做的就是蛰伏,悄悄的积蓄力量。
-----------------
朱元璋做事情向来是雷厉风行,第二天早朝,太子朱标就上奏:
计官缺口巨大,严重影响钱粮运转,请开启明算科,录取更多计官。
国子司业赵大光提出异议:
儒生稍加培养亦可为计官。
且儒生自幼饱读诗书,不论是学问还是德行,都远超算学生,实无必要另开明算科。
朱元璋反问道:“历代科举皆有明算科,依你之意,前人都错了不成?”
赵大光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儒家讲究尊古,他岂敢说古人错了。
当然了,他倒是知道该怎么反驳这句话。
可他又不觉得自家族谱上人多,给他十个胆子,都不敢在朝堂上和老朱打嘴仗啊。
“你支支吾吾什么?真以为咱不知道你心里是什么打算吗?”
朱元璋冷笑道:“早就听说国子监的儒生打压算学生,处处刁难他们,本来咱还不信。”
“没想到今日竟然敢当着咱的面打压他们,真是让咱开了眼界。”
“指望你们这些,一加一等于几都不知道的腐儒掌管钱粮,咱还没疯。”
“回去都好好反省,再让咱知道你们欺凌算学生,休怪咱将你们全都撵出国子监。”
赵大光吓的浑身大汗,心中无比懊悔,为何要站出来。
心中对那群算学生也更加的恼怒,若没有你们,我岂会被陛下训斥。
等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朱元璋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又说道:“朝廷对计官的缺口很大,国子监培养的算学生远远不够。”
“咱决定,每年允其多招收一百名学子。”
“还有,国子监算学博士程一民要编写一部算学书,任何人不得阻拦。”
朱元璋再次乾纲独断,将此事确定下来。
户部尚书曾泰苦笑不已,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国子监这群儒生好好的闹什么幺蛾子?
自古以来,算学都是国子监的重要一环,也是朝廷计官的主要来源。
你们竟然想将他们驱逐出国子监。
没了国子监培养的计官,靠你们这群人来掌管国家钱粮吗?
难怪陛下天天骂这群儒生,我都想骂人了。
-----------------
当陈景恪得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后,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拉偏架拉的这么明显。
老朱这是生怕儒生们退缩啊。
看来要提醒程一民他们,最近要低调点。
事实上不用他提醒,程一民已经告诉算学生们,最近要拿出唾面自干的心态来。
陈景恪担忧的道:“你这样也太过了,学生们能接受吗?”
程一民道:“平时肯定没办法接受,算学生也是五品以上官宦家的子弟,哪会受这个气。”
“不过,这不是朝廷开了明算科吗。能参加科举,这点气就又算不得什么了。”
陈景恪啼笑皆非,还真是现实啊。
不过这样也好,能省去不少麻烦。
“编纂算学书的事情筹备的如何了?有多少人愿意参加?”
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
这群算学精英,比陈景恪想象的还要积极。
尤其是得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皇帝替算学张目,并乾纲独断重开明算科。
他们的情绪就被‘士为知己者死’支配了。
当然,主要是此事有利可图。
还是那句话,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陈景恪的《算书》是什么水平。
以此为蓝本重新梳理算学体系,绝对是青史留名的巨著。
如此盛举,又怎么能错过。
所以,参与培训班的四十三名算学高手,尽皆参与了进来。
且大家都毫无保留的,将家传算学书籍贡献了出来。
倒不是他们真的就如此无私,主要是他们家传的那点学问,和陈景恪的《算书》实在没有可比性。
拿出来还能落个好。
至于办公地点,选来选去还是放在了国子监。
用程一民的话来说:“地方比较大,国子监有足够的算学书籍可供参考,还有算学生可以帮忙打下手。”
“这种经历对算学生自己也是大有好处,只要肯用心,几年就能成为算学高手。”
众人都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户部侍郎邱广安就说道:
“国子监的儒生向来仇视我算学,前日朝堂上被陛下点名批评。”
“他们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若将地点放在那里,恐会被他们刁难。”
众人一想也犹豫起来,这事儿确实麻烦。
陈景恪却胸有成竹的道:“不急,我给诸位看一样东西。”
说着他郑重的取出一个圆筒,打开后抽出一张纸。
展开只见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洪武算经
邱广安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这是陛下的笔迹。”
陈景恪心下很是得意:“陛下亲笔题字,诸位觉得这样稳妥否?”
在提议编写算学书的时候,他就决定这书就叫《洪武算经》,并请朱元璋亲笔题写书名。
这是朱元璋登基后第一部 文化类巨著,是文功的象征。
老朱自然非常开心,二话不说就提笔‘刷刷刷’写了下来。
邱广安连声道:“妥妥妥,有此字在,谁都不敢来闹事。”
程一民朝皇宫方向拱手行礼道:“谢陛下洪恩。”
其他人也纷纷跟着行礼:“谢陛下洪恩。”
有了这幅字,大家都放下心来。
说句阴暗点的,他们巴不得那群儒生来闹事,到时候……嘿嘿。
陈景恪趁机说道:“陛下对算学如此重视,我等唯有以死相报……在此我只对大家提两个要求。”
众人安静下来,目光看向他。
陈景恪心中暗喜,操作了这么久,总算是在这个群体建立了一定威望。
“其一,将算书编写好,这是对陛下最大的回报。”
“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儒生是如何欺辱我等的,诸位都有切身体会。”
“俗话说,不蒸馒头争口气。编写好这本书,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还击。”
程一民激动的道:“陈伴读说的好,于公于私我等都要编好此书。”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