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10章

作者:见月明

  “好,一言为定。”

  条件谈拢,双方的氛围又不一样了,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气。

  之后双方又谈了一些条件,比如陈景恪要求,以后的波斯君主必须拥有汉人血统。

  也就是说,以后的波斯王必须娶汉人女子为王后。

  在这个以父系血脉为主的年代,王后来自哪里并不重要。

  所以阿扎萨并没有反对,相反他非常赞同这个条件。

  甚至他都已经在考虑,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娶一位大明的公主为王后。

  自己娶不了,也让要子孙娶。

  那样波斯王族就有了大明皇族血脉,能获得更多的帮助。

  除此之外,他们还商谈了一些具体的细节。

  比如怎么帮助阿扎萨控制家族,进而获得其他家族的支持。

  又该如何控制萨菲教团。

  至于选择哪个流派作为信仰,陈景恪没有参与,说是尊重他们的信仰自由。

  这让阿扎萨非常的感动。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心情放松下来的阿扎萨终于坚持不住,开始频繁打盹。

  陈景恪见此,就让他留下住宿一晚。

  福清作为女主人终于出现,安排仆人带他去沐浴歇息。

  等他离开,福清才问道:“他们会遵守协议吗?”

  陈景恪毫不在意的道:“他们会不会遵守协议,全看大明够不够强。”

  “等晋王和燕王的封国,和那片高原上的封国建成,他们想不遵守协议都不行。”

  福清见他已经考虑到,也就没有再多问。

  -----------------

  第二天下了朝,陈景恪就约了朱标、朱雄英一起去看望老朱。

  最近老朱也是惬意的很,每天浇浇花遛遛狗陪陪马太后。

  嗯,也没忘了他的那群后宫嫔妃,据说又有两个被检查出有喜了。

  只能说,这老汉的身体确实很bug。

  上辈子那么折腾,都能没病没灾的活七十多,还顺便生了好些个孩子。

  这辈子会咋样,不敢想啊。

  朱标要有他这身体,做梦都能笑醒。

  陈景恪他们到的时候,老两口正围在桌子前说着什么。

  每商量几句,老朱就提笔写一阵子。

  等他们走过来,老朱就放下笔,说道:

  “你们来帮咱看看,写的有没有问题。”

  三人也没有客气,走过去一人拿起几页看了起来。

  陈景恪粗略看了一下,发现是类似于回忆录一样的东西。

  写的是老朱和老马的经历,以及在遭遇重大变故、转折时的心理路程。

  老朱没有一点美化自己的意思,写的很中肯。

  比如遭遇危险时的惶恐、害怕,都写的非常详细。

  很多时候他不是靠智慧渡过的难关,而是靠着一股子血性。

  都已经这样了,退是死,不退也是死。

  反正都是要死,那就拼了,劳资死了也要溅他一身血。

  就是靠着这一股子不服输不怕死的劲儿,一次次创造奇迹。

  从一股小势力最终夺得天下。

  当然,也不是一味的无脑拼命,期间少不了种种谋划。

  可正是这股子不要命的劲头,才打出了谋划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一次次逆袭。

  反倒是马太后,很多时候比老朱更有信心。

  每一次老朱惶恐的时候,她都会在背后给予支持,鼓励他相信自己。

  难怪老朱这么疼爱她,都是有原因的啊。

  这不禁让陈景恪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本小说。

  一个女的穿越到古代,进入后宫成为嫔妃,一步步获得皇帝的宠爱。

  最终将皇后流放,自己当了皇后。

  一个很老套的言情套路文,类似的书不胜枚举。

  为什么他会在这时候,想起那本书呢?

  因为那本书里的皇帝叫朱元璋,皇后是马皇后。

  属实有点绷不住了。

  一不小心,他就笑出声来。

  老朱不乐意了:“你小子准没憋什么好屁,是不是嘲笑咱呢。”

  陈景恪连忙说道:“没有没有,我哪敢呢,我就是被您和娘娘的感情感动了。”

  “以后不敢说,但历数前朝,都再也找不到您和娘娘这样的模范夫妻了。”

  朱元璋立即就得意的道:“那是,没有妹子就没有咱的今天,咱能不对她好吗。”

  马太后轻轻拍了他一下:“孩子们面前,你瞎说什么呢。”

  老朱嘿嘿笑道:“怕什么,又没外人……”

  众人心下莞尔。

  难得聚这么齐,大家也没有直接谈正事,而是闲聊起来。

  老朱就检讨了一下自己的施政得失,对自己之前的军制、税制之类的提出了批评。

  朱雄英却说道:“皇爷爷太妄自菲薄了。”

  众人都看向他,等着他的点评。

  “就好比一个饿急了的人,需要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碗稀米粥。”

  “当时天下混乱数百年,百姓需要的也不是什么宽松仁厚,而是能够让天下安定下来。”

  “您制定的制度虽有不完美之处,却非常的及时,用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社会秩序。”

  “若没有您之前的制度打基础,景恪的变革也就没有施展之地。”

  陈景恪也点头说道:“是啊,乱世需用重典。”

  “陛下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了国家制度,是符合实际需要的。”

  “您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审视二十年前的局势。”

  “您这就相当于是……怎么说的来着,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这个比喻实在太形象,引得众人大笑不已。

  朱标说道:“哈哈……好一个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老朱也非常欣慰,说道:“如此说来,咱当年的制度,还有可取之处?”

  朱雄英肯定的道:“有,太有了。若没有您的制度拨乱反正,哪有今日的大明。”

  马太后不禁摇头,说道:“你呀,哪有自己夸自己的。”

  “你就照实了写,夸你的事情留给你的好儿子乖孙子。”

  陈景恪附和道:“陛下无需自我评判功过,只需要将事情写下来就足以,剩下的就交给后人吧。”

  “您以布衣起兵,驱逐鞑虏恢复华夏,此等功绩后人自会给予中肯的评价。”

  老朱大笑道:“哈哈,你这个马屁拍的好咱很喜欢,不过没有赏。”

  众人又一起恭维了他一番,将老朱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不过大家都很忙,可没空一直闲聊。

  拉了一会儿家常,老朱就让周围的侍从全部退下。

  他们三个人一起过来,肯定是有要事。

  “说吧,你们过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陈景恪就将阿扎萨的事情讲了一遍。

  朱元璋取出一副详细的欧亚非地图,说道:

  “你比划着地图给咱说说,到底是怎么想的。”

  陈景恪指了指其中一块,说道:“这里就是我许诺给波斯人的领土。”

  朱元璋皱眉道:“这里可是重要的陆上交通通道,如何能全部划给他们?”

  陈景恪说道:“天下很大,我们不可能全部占据,当舍就要舍得。”

  然后他伸出手指在中亚那里画了一个圈,就说道:

  “这里我称之为安西之地。”

  当年大唐的安西都护府辐射范围,称之为安西之地没有任何问题。

  什么叫自古以来?这就是。

  “晋王的封国在碎叶川(费尔干纳盆地),燕王的封国在天竺……”

  “两国形成了一道屏障,可以帮大明抵挡所有来自陆地上的敌人。”

  “但安西之地太大部族众多,想要完全治理这里很麻烦。”

  “如果我们在安西高原(伊朗高原),建立一个封国。”

  “就可以和晋国、燕国形成三角夹击之势,将整个安西之地包围起来。”

  “然后慢慢的将这块地给彻底消化掉。”

  众人不禁连连点头,这个设计确实非常合理。

  陈景恪继续说道:“安西高原环境虽然不如平原,但四周皆有天险,易守难攻。”

  “西面又临海,拥有多处天然良港,最适合发展海贸,发展潜力非常的大。”

  “这个封国,未来定然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朱元璋非常满意,有发展潜力好啊。

  其他人也都是同样的想法,这个地方简直太适合作为封国了。

  从大明运送几十万人过去,就足以立足。

  陈景恪话锋一转,说道:“但在我们消化安西的时候,极西诸国是不会坐视不理的,他们会激烈反扑。”

  “波斯就是我们和极西诸国的缓冲带……”

  朱元璋问道:“你就如此确信波斯会依附于我们?若他们撕毁协议,与极西诸国一起打我们怎么办?”

  陈景恪笑道:“所以,我建议波斯人选择一个非常小众的教派,作为他们的国教。”

  “在宗教狂信徒眼中,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

  “一旦他们选择了小教派,就是自绝于极西诸国。”

  “为了生存下去,就只能依附于我们。”

  马太后不解的道:“这个道理他们也懂,为何会听你的话,选择小众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