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章

作者:见月明

  众人这才想到,方才皇后也昏倒了。

  御医已经诊断过,是伤心过度导致的。

  但很明显,皇帝对御医的医术已经不是很信任,所以才让陈景恪再次检查。

  陈景恪并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听到朱元璋让他给马皇后诊治,也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他最喜欢的两个皇后,一个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一个就是马皇后。

  前世还在网上讨论过她所患何病,只是资料太少没有任何线索。

  反倒是朱标,大家根据历史描写推断,大概率是中风导致的脑溢血。

  现在穿越了,他也想看看她所患到底是什么病,满足一下自己两世的好奇心。

  马秀英并不着急给自己看病,她要好好陪陪自己的乖孙。

  可陈景恪急啊,每多等一会儿陈远就多一分危险,他恨不得马上就诊治结束,找朱元璋告御状。

  然而再着急也没用,只能在一旁等着。

  还好,朱雄英久病虚弱,没一会儿就沉沉睡去,马秀英这才肯接受诊治。

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

  马秀英并不认为自己得了什么重病,倒不是讳疾忌医什么的,而是确实没有表现出特别的症状。

  不过老朱这么关心,她心中很受用就是了。

  望闻问切,一套流程刚走了一半,陈景恪神色凝重起来。

  “娘娘最近是不是总觉得身体乏力、没有胃口、精神不振、心悸心慌?”

  马秀英点点头:“确实如此,这不是劳累过度导致的吗?”

  陈景恪摇摇头,“具体如何,还需做进一步诊断。”

  这次他检查的更加细致,有些地方甚至反反复复检查。

  众人自然也看出情况不对,脸色都是一变,朱元璋更是紧张的坐立不安。

  没有人敢出声询问,房间安静的落针可闻。

  足足检查了两刻多钟,陈景恪才收手。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问道:“后生,皇后怎么样了?”

  陈景恪斟酌了一下道:“娘娘身染沉疴,随时可能爆发。”

  “啊?”朱标惊呼一声,道:“怎么可能,御医方才还说只是劳累过度,歇息几日便好。”

  众御医都羞愧的低下头不敢说话。

  朱元璋恶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一群庸医。”

  几名御医吓的噤若寒蝉:“请陛下恕罪。”

  陈景恪却替他们开脱道:“陛下息怒,此事需怪不得几位前辈。”

  “他们判断出错,确实有自身的失误,但更大的责任还在于娘娘自身。”

  见他竟然将矛头直指马秀英,众人都有些惊骇。

  “治病救人,最忌讳的就是病人太有主见,未将全部症状告诉郎中。”

  “娘娘就是如此,御医掌握的情况不全面,才会出现误判。”

  一众御医无比心生感激,这个后生仗义啊。

  马秀英并没有生气,而是叹道:“是我太想当然了,以为就是一些小毛病不碍事,谁知……”

  意外的是,朱元璋也没有生气,只是说道:“哼,后生你不要替他们说话。”

  “你第一次给皇后看病就能诊断的出来,他们天天就在宫里,竟然看不出来,实在该罚。”

  陈景恪心道,还真是冤枉御医们了,我能看出来是因为先射箭后画靶。

  之前就知道马秀英有病,诊治的时候自然会往这个方向去考虑,更容易发现隐藏问题。

  御医们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出现误判太正常了。

  朱元璋紧接着问道:“后生,皇后的病严重吗?该怎么治?”

  陈景恪语气沉重的道:“娘娘的病能不能治好,一半看人力,一半看天意。”

  众人大惊失色,本来他们以为会很严重,没想到竟然到了看天意的地步。

  如果不是他刚刚治好了朱雄英的病,众人肯定会训斥他危言耸听。

  但即便如此,心中也不无怀疑。

  不会是这小子诊断错了吧?

  马秀英就是第一个怀疑的,平日里她也就是有些心慌乏力,并无别的不适。

  且以往也没有生过什么太大的疾病,怎么突然就沉疴爆发要看天意了?

  不过她性情温和,并没有直接质疑,而是说道:“后生,你给我说说,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陈景恪知道她不信,只能尽力解释:

  “娘娘的病源自于当年吃过太多苦,身体过度被透支,一些小病也未能及时治疗,形成了暗伤。”

  “年轻时身体强壮,暗疾都被压了下去。随着年龄渐长,身体开始走下坡路,这些暗疾就会陆续爆发。”

  “娘娘腿脚时常抽筋,就是体内一种名为钙的气缺失导致的,需要药物补充才行。”

  “您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浑身酸软,都是暗疾爆发的征兆。”

  “正常情况下,这些暗疾应该陆续爆发,如此身体有了适应过程,也有了治疗的机会。”

  “然太孙重病,娘娘过于劳累伤神,导致暗疾集中爆发……”

  见他说的如此具体,众人终于相信了,可这个结果也是他们最不愿意见到的。

  朱元璋喃喃道:“咱就说,皇后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怎么会这么容易就晕倒。”

  朱标深深鞠躬道:“神医,请一定要治好我娘的病。”

  陈景恪哪敢受他的礼,连忙躲到一边:“殿下莫要如此,我定竭尽全力为娘娘治疗。”

  说起治疗这种类型的疾病,他还真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种情况,前世他真见过太多太多。

  得这种病的群体,主要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群。

  他们年轻时候吃过太多苦,受过太多罪,小病靠熬,大病靠命。

  很多人都留下了暗疾,年龄大了就开始爆发。

  想痊愈很难,但治疗得当,控制病情、减少痛苦、延长寿命还是能做到的。

  有钱人可以吃各种特效药,请专门的医疗团队,普通人只能慢慢调理。

  而养生方面,很少有比中医更擅长的。

  陈景恪根据前世的经验,结合马秀英的情况,很快就拿出了一整套的疗养方案。

  “这是初步的治疗方案,这个药方可增强娘娘的体质,每日服用一副。”

  “这是药膳的方子,每日必须严格按照上面的要求进食。”

  “七天后我会再次为娘娘诊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朱元璋看着这满满三大页纸,多了几分心安。

  将纸收起,他起身道:“后生,你就暂时留在宫里,好好为皇后治病吧。”

  陈景恪纵使心中很着急,却也知道现在不是告御状的时候,只能耐着性子道:

  “是。”

  朱元璋又道:“咱乖孙的身体还需要治疗,也接到后宫暂时和皇后住在一起,方便后生医治。”

  朱标自然不会说什么,说起来他心中也充满愧疚。

  自己这个父亲对他关心太少了,反而是自己母亲照顾他更多一些。

  这孩子打小就和皇祖母亲近,现在生病了想来也更希望和她在一起。

  闻言吕氏脸色一变,缩在袖子里的手指捏的发白。

  宫人们很快弄来一架御辇,小心的将朱雄英移过去,朱元璋和马秀英也随后登上。

  陈景恪因救治皇后和太孙有功,也被特许登上御辇。

  对臣子来说,这堪称是天大的恩赐。

  然而陈景恪却一点都不激动,此时他满心思的都在想着,该如何开口告这个御状。

  还不等他想出办法,就见一名锦衣大汉来到御辇前,呈上一封密信。

  朱元璋看过之后,瞅了陈景恪一眼,就将密信收起什么都没说。

第6章 锦衣卫带来的危险

  赵瑁一下差就回到家中,招来管家问道:“事情处理的如何了?”

  赵尽忠恭敬的道:“老爷放心,她的尸身已经下葬。”

  赵瑁点点头,又问道:“那个郎中呢?他家人有没有闹?”

  赵尽忠回道:“那郎中的儿子去衙门打探情况,被衙役撵走就躲在家里再未露过面,我已经派人严密监视他们母子。”

  赵瑁犹豫了一下,道:“找人将他们做了,免得坏了我的大事,要制造成意外事故。”

  赵尽忠胸有成竹的道:“此事简单,放几只火耗子神不知鬼不觉。”

  火耗子,就是将火油布缠在老鼠尾巴上点燃,吃痛后老鼠就会往犄角旮旯里钻。

  这个年代的房屋大量使用木材,一旦起火很快就会失控。

  关键是很难查到原因,只能认为是意外失火。

  赵瑁摆摆手道:“这些无需给我说,我只要结果。”

  正说话间,一名奴仆匆匆跑过来:“老爷不好了,不好了。”

  赵瑁眉头皱起,面露不喜之色。

  赵尽忠却知道这个人,正是派去监视那郎中家人的,难道出什么事情了?

  “如此慌张成何体统,快说出了什么事情,若敢欺骗老爷有你好果子吃。”

  那仆人慌张的道:“有锦衣卫在打探那个郎中陈远家的情况。”

  “什么?”旁边的赵瑁再也无法保持淡定,惊呼一声追问道:

  “给我说清楚,到底发生了何事。”

  这可是锦衣卫,皇帝的鹰犬,胡惟庸案和空印案就是他们一手操办的。

  这两桩大案死者数以万计,不知道多少权贵官僚人头落地。

  自己这个礼部尚书在他们面前也不够看,关键是他心中有鬼,碰到锦衣卫更加惊慌。

  那仆人道:“我们三人奉赵管家之命监视陈远一家,方才有几个锦衣卫过去打探他家的情况……”

  “我怕坏了老爷大事,就赶紧回来禀报了。”

  赵瑁额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怒道:“赵尽忠,你不是说那郎中只是个普通人吗?”

  赵尽忠连忙解释道:“那陈远家三代单传,冯氏也是陈家收养的孤女,后来嫁给陈远为妻。”

  “从未听说他们有什么显贵的亲朋好友,我亲自调查过此事,绝不会有错。”

  赵尽忠是赵瑁家族的家生子,世世代代都是赵家奴仆,可以说和赵家是绑定的。

  且一直以来忠心耿耿,所以赵瑁对他的话并无怀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