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64章

作者:见月明

  朱雄英顿时不说话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期期艾艾的道:

  “你……你别告诉妙锦。”

  “我也不想的,但昨晚那宫人伺候我洗澡,稀里糊涂就那样了。”

  陈景恪更是无语:“怎么着,你还想瞒一辈子啊?”

  “你是太孙,子嗣关乎国家社稷。”

  “你不着急,天下人也会着急的。”

  “徐娘子才十一岁,还没办法圆房。”

  “你都十七了,纳别的妃嫔是很正常的事情。”

  “光明正大的给那个宫人一个身份就完事了。”

  朱雄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纠结的道:

  “我这不是怕她生气吗。”

  陈景恪知道他是第一次偷腥心里有些羞愧,多来几次脸皮就变厚了。

  “她要是生气,怕是没机会当这个太孙妃了。”

  “你这样,会让人误以为她善妒容不下别的女人,反而是在害她。”

  见朱雄英还是磨磨唧唧的,他摇摇头,无奈的说道:

  “你身边那几个侍女,都是徐娘子入宫后,娘娘特意挑选的良家女子。”

  “在宫里培养了好几年,你十六岁那年才放到你身边的。”

  “你以为娘娘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以为徐娘子就不知道?”

  朱雄英恍然大悟,美滋滋的道:“原来如此,嘿嘿,那我就放心了。”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提醒道:“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注意节制。”

  事实上最近关注太孙后宫的人很多。

  正如前面所说,皇位继承人关乎国家社稷,由不得人们不重视。

  就这么说吧,群臣不怕皇帝‘春宵苦短日高起’,反而害怕皇帝不近女色。

  准太孙妃年龄太小,侧妃之类的就应该提前册立。

  先不管别的,把孩子生出来再说。

  如果未来徐妙锦能顺利诞下子嗣,那自然是嫡长子继承皇位。

  皇长子封个亲王完事儿。

  如果她没儿子,那就是皇长子继承。

  有个皇子在那放着,就算不立他当继承人,大家心里也不慌了。

  朱雄英刚十六岁,就有大臣上奏,给他纳几个侧妃吧。

  朱元璋立即下旨,让朱雄英搬出乾清宫,在宫里单独划了一座宫殿给他居住。

  马皇后则把提前准备好的四个宫人,送去伺候他。

  算是堵住了群臣的嘴。

  这四个宫人都是从普通读书人家选出来的,姿容品行都是上佳,又在宫里调教了好几年。

  正所谓恋奸情……呸,正所谓知好色而慕少艾。

  朱雄英一个热血少年,能在四个女人手下坚持大半年才破身,算是能忍的了。

  换成别人,估计当天就缴械了。

  不知道后面朱雄英是怎么安抚徐妙锦的,反正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之后马皇后下旨,册封那四个宫人为美人。

  消息传出,群臣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都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毕竟那四个宫人在太孙身边伺候半年都没动静,大家很难不产生别的怀疑。

  是不是身体有问题?是不是不喜欢女人?是不是……

  现在,烟消云散,一切正常。

  -----------------

  关注太孙后宫事情的,基本都是文武百官,老百姓才懒得操那个心。

  当然,也没那个能力去操那个心,他们更关注的是朝廷打压宗教的事情。

  历经半年,朝廷终于放出风声,要求各家派话事人来京开会。

  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神仙人物,集体现身洛阳,着实引起了百姓的轰动。

  不少善男信女跑到他们临时落脚的庙观围观,期望能见一见这些神仙的代言人。

  陈景恪也没有一直干等着,找了个机会给龙虎山的张宇初下了个请帖。

  接到请帖后,张宇初脸色一变,说道:

  “苦也。”

  他的弟子张青阳不解的道:“见到那位陈伴读,可以提前打探一些消息,这是好事,为何师父愁眉不展?”

  张宇初叹道:“朝廷的目的已经表露,就是要重新整肃佛道两家,制定新的规矩。”

  “新规矩不外乎就是限制佛道发展,此事历朝历代都发生过,还有什么可打探的。”

  “现在离会期只剩下五天,各家都相互盯着对方,生怕对方采取小动作。”

  “我此时与那陈伴读相见,别家会如何想?”

  张青阳顿时就不说话了。

  洪武皇帝非常重视龙虎山天师府,敕封张宇初为‘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的事宜。

  也就是说,他就是当前朝廷认可的道教掌教。

  然而这一次朝廷打压佛道的举动,彻底让他这个掌教成了笑话。

  他第一时间递奏疏请求面见天子,得到的回应就俩字,自查。

  自查?

  查谁?整个道教吗?

  别闹了,这种事情干了,以后张家还混不混了?

  但皇帝已经下了命令,他又不能什么都不做,只能把自家一系查了查。

  我查自己家,也是自查,不算违抗圣旨。

  但别人可不会体谅他,锦衣卫疯狂抓人,道教别的门派求告无门,只能找他这个掌教。

  他能怎么办,两手一摊什么都办不了。

  好不容易把自查的事情糊弄过去,他可不敢再上奏面圣。

  但这也宣告着,他彻底失去了人心。

  非但如此,整个龙虎山张家也跟着受到牵连,成为了笑柄。

  笑柄就笑柄吧,张家传承千年,什么样的风雨没有经历过。

  只要传承没有断绝,别的都好说。

  不过是再蛰伏几百年而已。

  可是,这会儿他要是私下和陈景恪见面,别人会怎么想?

  为什么那个陈伴读只找他一个?

  他们谈了什么?张家不会把大家给卖了吧?

  话说之前锦衣卫疯狂抓人,龙虎山似乎没有受到太大打压。

  莫不是他姓张的背后将大家给出卖了?

  所以,张宇初是肯定不能去赴宴的。

  于是,当天就有消息传出,张真人偶感风寒,卧床不起。

  大家自然都知道他为什么生病,都嘲笑不已。

  你张家之前不是很厉害吗,天子敕封大真人,总管天下道教事务。

  这会儿被一张请帖给吓病了?

  陈景恪这才后知后觉,自己的请帖有些不合时宜。

  但天地良心,他是真没有别的打算。

  给张宇初下请帖,纯属是想见一见历史名人。

  明初的道士,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张三丰了。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明初道教第一人非张宇初莫属。

  他是标准的学贯百家,道教典籍就不说了,儒家和佛家学问也非常高深。

  被宋濂誉为‘仙儒’,可见其儒学功底之深厚。

  他还借鉴佛教的学问,完善了道家的鬼神之说。

  博采众家之所长,将符箓和内丹派思想融合一体。

  现代网络修真小说里,内修金丹外用符箓攻击,源头就是从他那里开始的。

  医道不分家,学中医的对道教人物是相当熟悉的。

  很多道教大佬同时还是医术国手。

  陈景恪作为医生,对张宇初可谓是如雷贯耳。

  当然了,要说多崇拜也不至于。

  毕竟现在他也是响当当的响当当了,不至于和小白一样,见到历史名人就一惊一乍的。

  只是纯属好奇,想要和张宇初聊一聊。

  当然,如果能说动这位道教大佬配合自己,很多工作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只是没想到,会给张宇初带来这么大的难题。

  算了,不见就不见吧。

  他也没有强求。

  大势在他手里,佛道两家只能按照他的规矩去办事,有没有张宇初配合影响不大。

  五天后,会议正事开始。

  会议的地点,陈景恪选在了镇抚司衙门,也就是锦衣卫的老巢。

  没办法,原本僧录司只是礼部下辖的一个小机构,办公地点也在礼部,只有两间小房子。

  改组宗教司之后,虽然有所扩大,但也同样不是什么大衙门。

  这次来开会的人那么多,根本就装不下。

  陈景恪想了想,干脆就放在镇抚司衙门吧。

  顺便吓唬一下这些流派的大佬们。

  朱元璋得知这个开会地点,那真是哭笑不得。

  “你小子,是真损呐。”

  朱标也非常无奈,却也没有反对。

  朱雄英则非常兴奋,若非实在不合适出面,他都想亲自去看看这些人的表情了。

  当佛道各流派接到通知,让他们去镇抚司衙门开会的时候,表情是多精彩可想而知。

  到锦衣卫老巢开会,和去阎王殿开会有啥区别?

  那位陈伴读还真是心怀‘坦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