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包括我们自己存在的痕迹,都会被抹去。
只是想一想,都会觉得无法接受。
陈景恪一直在观察他们的表情,见此暗暗开心不已。
对于雄心勃勃的君王来说,很多时候危险远比利益更能驱使他们去做事。
朱元璋就更是如此了。
当他感受到威胁的时候,会变得歇斯底里,去做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这种性格利用好了,能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
比如,让朱棡改变战略目标,比如投入更多资源去攻略西域。
赵秩并不知道,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几人的心思就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他继续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曾经强横的大食帝国,经历了数次分裂,最终被蒙古帝国所灭。
现在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新兴的帖木儿汗国统治了广阔的区域。
在略微西边的方向,有一个奥斯曼帝国,也非常的强大。
不过实力要比帖木儿汗国稍逊一筹。
不论帖木儿汗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都信奉伊教。
更准确说,在广阔的西域,基本所有人都信奉伊教。
不信奉的都被当做异教徒杀死了。
这些信息都是比较确切的,赵秩说的很详细。
还有一些信息是道听途说来的,比如关于极西诸国的情报,就比较模糊。
什么极西有个强大的国家叫罗马帝国,当地人都信奉基教。
基教的教主为了信仰,曾经号召极西诸国发动东征,与伊教国家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
朱元璋等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解外界的信息。
之前因为陈景恪的原因,老朱还特意派人去打探过西方的情报。
但受限于信息传递速度太慢,以及消息来源过于不稳定,导致收集到的信息零零散散。
他们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是很模糊,很碎片化的。
包括陈景恪也是一样。
他对前世的世界格局倒是有一点了解,对世界古代史就所知不多了。
也是听了赵秩的讲述,再加上前世道听途说的琐碎信息,才有了一个笼统的了解。
即便如此,也足够用了。
至少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一团乱麻,对大明来说,这是最乐于见到的局面。
等赵秩将沿途的大致情况介绍了一遍,朱元璋勉励几句就让他离开了。
在离开前还给他下了一道旨意:“将沿途所见所闻编撰成书。”
赵秩自然是欣然领命,就算朱元璋不下这个命令,他也会这么做的。
著书立传对文人的吸引力可是太大了。
玄奘去天竺取经,回来编写了《大唐西域记》,到现在还广为流传。
他赵秩走的地方更远,见过的东西更多,编写的游记也不会差。
等他离开,朱元璋感慨的道:“外面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广阔,还要精彩啊。”
朱标颔首道:“是啊,不过也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危险和残酷。”
“现在我总算理解,景恪为何有如此严重的危机感了。”
朱雄英雄心勃勃的道:“所以,我们不能等着别人打上门,而是主动走出去。”
“就算真的要打,也要让战火在敌人的土地上燃烧。”
朱元璋和朱标都不禁颔首。
但朱标却提出了另一个难题:“世界太过广阔,就算比较近的天竺,一来一回也要大半年。”
“我们要如何在当地维持统治?”
朱元璋笑道:“分封啊!将你的兄弟子孙分封过去,借助他们和外面的人征战。”
“大明只需要在背后给予他们支持就可以了。”
朱标一拍脑门,说道:“您看我,都糊涂了……只是,这么做有些对不起他们啊。”
朱元璋说道:“你能这么想咱很欣慰,看他们个人意愿吧。”
“愿意去外面打拼的,就让他们去。”
“不愿意吃苦受罪的,就在安全的地方随便找块地给他们,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朱标说道:“也好,大明周边还有不少土地,足够分给大家了。”
这时,朱元璋看向陈景恪,道:“你小子半天不说话了,可是有什么想法?”
陈景恪表情凝重的道:“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陛下和殿下似乎都忽略了。”
朱元璋面色也变得严肃起来,说道:“什么问题?”
陈景恪说道:“宗教,西域和极西诸国都是宗教国家……”
“宗教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如果我们无法应对这个问题,恐怕会被人渗透进来。”
“佛教东传其实就是一次宗教入侵,后来华夏靠着自身的强大,反过来将它消化吸收。”
“可这种事情本身就极为的危险。”
“一个不好,我们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人心,就会再次四分五裂。”
第292章 又一新课程
为了让他们更加了解宗教是什么,陈景恪决定从头讲一讲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宗教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已经不可考,据推测很有可能在部落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当时的人不了解大自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风雨雷电、日月星转。”
“就以为是有伟大的存在,也就是神灵,在操纵这一切。”
“出于敬畏和祈求风调雨顺,就诞生了最原始的自然崇拜……”
朱元璋眉头一挑,一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陈景恪为什么不畏惧神灵?
这特酿的是压根就不承认有神灵存在啊。
不过还好,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无神论者,其中很多还是知名的大学问家。
所以朱元璋也并没有觉得,他的这种想法有什么离经叛道的地方。
不信就不信呗,又不影响什么。
事实上,他还真想错了。
陈景恪以前或许是无神论者,穿越后想法就变了。
连穿越都能发生,有神灵也不奇怪。
从此,他对神灵的看法就有所改变了。
更偏向儒家,怪力乱神敬而远之。
你存不存在,对我来说无所谓,我敬而远之就行了。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如果真的有神,也是为了维护天地运转的,哪有心情去关心一个人的喜怒哀乐?
在祂眼里,人和蚂蚁是没区别的。
人类的祈求,对神来说压根就无所谓,又怎么会给予响应。
既然神灵至高至伟至公,不会因为我的信仰有所改变,那我为何还要信仰,为何还要恐惧?
“最早时期,人类施行的应该是政教合一体制……当然,这只是推测。”
“有些文明一直保持政教合一,传承至今。”
“有些文明则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政教分离,也就是世俗化的王权,华夏文明就是如此。”
见他们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陈景恪就知道,他们并不知道政教分离意味着什么。
就强调道:“政教分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一个文明未来的走向。”
朱元璋三人都露出不解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吗?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宗教将一切伟力都归于神灵,一切荣耀归于神灵,一切的成绩也归于神灵……”
“神灵就是一切。”
“按照宗教思想,神农尝百草,那是神灵让他去做的,功劳是神灵的,和神农无关。”
“人类应该感谢的是神灵,而不是神农。”
“祭祀祖先,也是对神灵的不忠诚。”
“大多数宗教,都反对祭祀祖先。”
“基教明文规定,祭祀祖先就是对神灵的不忠是异教徒,要被处死。”
“死后也要下地狱,永世受苦。”
“伊教虽然没有强迫不许怀念祖先,却也反对厚葬,不建议祭祀祖先。”
“就连佛教,最初也不赞同祭祀祖先。”
“后来传入中原,为了传教不得不修改了教义。”
朱元璋勃然大怒:“竟然不许祭祀祖先,简直就是邪教行径,此等宗教决不允许踏入我大明半步。”
朱标和朱雄英都深以为然,别的都好说,不许祭祀祖先绝不能容忍。
陈景恪心下暗暗开心,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对于一个崇尚祖先崇拜的文明来说,不许祭祀祖先简直无法忍受。
百姓可以不在乎国家,不在乎族群,不在乎文明,却不能不在乎祖宗。
至少对于现在的华夏文明来说是这样的。
“一个文明一旦被宗教思想禁锢,就会变成死水一般,无法再发展出灿烂的文化。”
“所以我们要庆幸,华夏文明早早的就实现了政教分离。”
“我们的祖先拥有自由的思想,去探索世界解释世界,才有了现在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这时,朱雄英突然说了一句:“现在的儒家,和宗教又有何区别?”
朱元璋心头一震,像,实在太像了。
朱标毕竟是接受过正统儒家教育的,虽然他不是唯儒家论,却也不想看到别人诋毁儒家。
“莫要胡言乱语,儒家思想乃世俗化思想,怎么能说它是宗教呢。”
陈景恪也有些惊讶,朱雄英这小子可以啊,竟然能认识到这一点。
“殿下,我倒是认为太孙说的没错。”
“从宋朝开始,真正实现了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和宗教还有区别吗?”
“尤其是理学出现之后,三纲五常、种种条规,比宗教的清规戒律还要森严。”
“孔夫子的话成了真理,任何人但凡质疑,都会被打上异类的标签。”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