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朱元璋时期还有一定购买力的宝钞,彻底沦为废纸。
下西洋确实为他赚到了海量钱财。
修建顺天府,修长城,征草原等等,都离不开下西洋赚到的钱。
然后呢,他竟然异想天开的,用香料给群臣发工资。
关键是,他还无视香料降价的事实,官方规定了香料的价格。
官员领到香料,拿到市场上只能折价出售。
贬值的宝钞加上香料,当时的官吏俸禄还剩下多少,可想而知。
可以说,下西洋朝廷受益,全体官吏吃了大亏。
等朱棣驾崩,户部尚书夏元吉上书请求停止下西洋,让此事成为绝响。
后世人都在喷夏元吉,说他阻断了中华向外的脚步。
然而这么大的事情,真的是夏元吉一个人能改变的吗?
不,必然是群情激愤,文武百官一致反对。
夏元吉只不过是导火索罢了。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换成你,会支持下西洋吗?
大明的俸禄本就很低,你还用香料坑我们,我们不要养家糊口的吗?
只能说,根子坏在了朱棣身上。
朱高炽是个有为之君,然而寿命太短,十个月就驾崩了,什么都没来得及做。
好圣孙朱瞻基,有功有过不提也罢。
总之,到了这会儿,大明磕磕绊绊走了几十年,各项制度已经固定下来。
后续的君主,有能力的,也只能修修补补。
没能力的干脆摆烂。
大明的核心问题,自然是文官集团力量太强。
但之所以会出现文官独大的局面,也是因为制度存在漏洞,然后被读书人钻了空子。
陈景恪越想就越觉得头皮发麻。
之前他以为,大明的问题主要有五个:
淮西和江浙派系强势,南北贫富差距,军户制度,官员俸禄问题,藩王问题。
将这些问题解决了,就差不多了。
等朱元璋没了,朱标继位就开始着手改革,最迟在朱雄英当政期间,要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
然后就是开启大航海,让华夏文明走出去。
以华夏文明的底蕴,只要肯正视外面的世界,对其他文明绝逼是降维打击。
然而现在他才知道,自己将问题想的简单了。
这丫的整套制度都有问题,若不加以解决,早晚重蹈覆辙。
而且有些制度只能老朱来改变,后来的君主想变,难度就要提升许多倍。
本来他还想先蛰伏个十年八年,等老朱没了再发力。
现在看来计划要提前了。
必须要给老朱上课了。
一个国家的制度千头万绪,很难一次性讲清楚。
那就先从宝钞,也就是货币来说。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大部分都在围绕钱粮二字运转。
从货币延展开来,最后能将整个制度都包含进来。
老朱听不听先不说,至少要给他普及这个概念。
对了,一定要让朱标在场。
他算是喊着金钥匙出生的,从小耳濡目染,在很多想法上比老朱更全面。
要是两父子都不听,那就只能指望朱雄英了。
接下来两天,他也基本没有出门,一直在家里思考这课该怎么讲。
有空了就陪着冯氏和陈远,日子倒也过得充实。
第三天,杜同礼早早的就将宝钞资料送了过来。
陈景恪大致翻了一下,更是无语到了极点。
老朱这是对货币和金融一丁点都不了解啊。
他禁止金银交易,禁止以物易物,想购买物品只能用铜钱和宝钞。
只能说,但凡他懂一丢丢经济知识,都不可能制定出这样的制度。
钱荒每个朝代都有。
之前的历朝历代,都规定铜钱为主币,布帛可以作为辅币,粮食也可以拿来作为一般等价物。
所以之前朝代虽然也有钱荒,却都没有闹出大问题。
独独明朝,直接将辅币去除了,以物易物竟然是违法的。
当然了,他制定这个制度,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广宝钞。
然而更大的问题来了。
他光发行纸币,却没有准备任何保证金。
关键是,他只发行不回收。
什么意思呢,就是朝廷可以用宝钞收购你的东西,你还不能拒绝。
你却没有办法用宝钞,从朝廷手里购买任何东西。
看到这里,陈景恪笑了。
没想到老朱竟然还有如此天真的一面。
也就他是开国之君,对国家的掌控能力特别强。
但凡换个皇帝,早就崩盘了。
看来刚才还是冤枉朱老四了,就算他不大量发行宝钞,这玩意儿也难以为继。
他只是在关键节点上,稍稍推了一把而已。
根子还是在朱元璋身上。
然而说起来轻巧,落在万民身上就是能压死人的大山。
百姓日子本来就过的苦,一个壮劳力去码头当一天苦力,也就八到十文工钱,结果还会贬值。
每一文钱对他们来说,都是关乎身家性命。
所以,这件事情必须得到解决。
陈景恪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之前他还想着,眼前解决不了,就等以后再说。
现在他一天都不想等。
因为每多等一天,就会有不知道多少穷苦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回宫后他先花了两天时间,将杜同礼给的资料整理出来。
然后再想好说辞,以及该以何处为切入点展开讲课。
等一切都准备好,他才趁着朱元璋和朱标都在乾清宫的时候,找到了两人。
第49章 给老朱父子上课
“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朱元璋很是好奇:“哦?你主动来找咱倒是少见,可是有事?”
陈景恪将写好的关于宝钞的奏疏双手举起:
“臣此次出宫无意中得知了一些宝钞的情况,故斗胆上书一封,请陛下一观。”
正常来说奏疏是要先递给内阁,他们翻阅之后再呈送到皇帝手里。
但陈景恪是近臣,本就拥有上达天听的资格。
且朱元璋也并不反对臣子越级给他奏事,更是少有的鼓励百姓告御状的天子。
所以他这样上奏疏并不违规。
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看过奏疏的内容,他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道:
“你所说之事咱亦知晓,咱已经命官吏尽量向百姓解释,只是他们心中依然存有顾虑。”
“不过咱相信,时间长了他们定然能接受的。”
陈景恪默然,他没想到朱元璋会如此看待此事。
不过想想也正常,老朱不是文过饰非的人,如果觉得自己的政策有问题,肯定会改。
之所以还坚持使用宝钞,是真的相信这东西好用。
眼下只是老百姓还不习惯,属于改革的阵痛期。
等过上一些年,百姓习惯了,自然就没问题了。
但,别的政策或许如此,货币完全是另一种东西啊。
朱元璋看出了他的想法,皱眉道:“怎么,你有不同看法?”
陈景恪并没有回答,而是道:“臣最近读史书偶有感悟,想请陛下指点,不知陛下可能拨冗一听。”
朱元璋眉头一挑,饶有兴趣的道:“哦,你要给咱讲课?”
陈景恪并没有否认,只是道:“请陛下准许。”
朱元璋真觉得挺意外的,这小子平日里很低调。
今天竟然主动要讲东西,稀罕。
朱标也差不多,以前他会觉得陈景恪猖狂……嗯,现在也觉得狂妄。
不同的是,他已经认可了陈景恪的能力。
所以也很好奇,陈景恪要讲什么东西。
朱元璋挥手让侍者全部离开,才说道:“好,你说。要是说的不好,别怪咱惩罚你。”
陈景恪拱了拱手,说道:“远古时期,并没有钱,人们交易只能以物易物。”
朱元璋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陈景恪就是要讲‘钱’的历史。
莫非他能解决宝钞的问题?
想到这里,他不禁集中了精神。
朱标也不禁期待起来。
上次陈景恪讲了一次史,解决了科举的很多隐患,还弄出了内阁制。
这次不知道又会提出什么建议。
“但以物易物非常不方便,比如一个人想用粮食换一只羊,可是有羊的人想要布,有布的人想要鱼。”
“这个人就只能先去换鱼,再用鱼换布,最后用布换羊。”
“交易的过程可以说非常的繁琐,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交易失败。”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