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95章

作者:见月明

  “况且,在衮衮诸公眼里,人命是最不值钱的。”

  “大明有六千万人,就算死五千万,还有一千万。”

  “用不了百年,损失的人口就能恢复过来。”

  “你为了一个剃发,就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那不是仁慈,而是愚蠢。”

  “你活着才能造福于民,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陈景恪虽然很不认同,却也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自己重视人命,不代表别人就会重视。

  过早的暴露自己,反而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说到这里,徐达叹了口气,终于谈到了‘背叛’的事情:

  “你可知道,明知你犯了失误,为何陛下、娘娘、殿下都没有提醒吗?”

  “不是为了利用你达成什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好好磨炼一下你。”

  “有些道理,别人说再多你都不一定能懂。”

  “只有自己亲自经历了,亲身体会了,才会吸取教训。”

  “一般的小教训,可能起不到什么效果。”

  “黄河改道这样的事情又太过重要,不容有失,也不适合。”

  “剃发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成功了最好,失败了也没什么影响,正好适合给你练手。”

  “至于我们用这件事情教训文官,不过是顺手为之罢了。”

  徐允恭终于憋不住了,说道:“是啊,景恪你千万别误会,我们真的没有利用你的意思。”

  陈景恪面无表情的道:“你早就知道了是吗?”

  徐允恭点点头,解释道:“我爹叮嘱过我,全力配合你的计划,但不要给你任何提醒。”

  “如果你能看出端倪,就及时给你解释,防止误会。”

  “如果看不出来,就等回京再说。”

  陈景恪心情极为复杂:“为了我,你们还真是煞费苦心。”

  徐允恭还想解释,再次被徐达阻止:

  “你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足见你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

  “若你是普通人,并无什么影响,也不妨碍你名垂青史。”

  “但你不是普通人,将来必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种缺陷是致命的。”

  “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你补上这一环。”

  陈景恪长叹一声道:“让你们失望了吧,若非公主提醒,恐怕我现在还蒙在鼓里。”

  徐达说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是你对我和允恭很信任,从未想过我们会利用你。”

  “二是你当年应该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做学问上,否则不会有这般深厚的学识。”

  “所以,在政治上表现迟钝一些,也是正常的。”

  陈景恪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有一点徐达确实说对了,他并未接受过系统的政治培训。

  前世他就是个普通人,考上大学当了医生,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过日子。

  离政治活动最近的时候,就是和别人摆龙门阵侃大山时。

  有人总觉得当官很简单,自己去一样能做好。

  事实上,并不是有学问有天赋,就能搞好政治。

  系统的培训,也同样重要。

  权贵子女从小耳濡目染,对政治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思维方式和政治眼光,和普通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然,事无绝对,总是会有例外出现的。

  有些人祖祖辈辈都是普通人,稍加锻炼就是顶级政治高手。

  比如朱元璋、徐达、李善长等等,都是。

  但从比例来说,寒门出贵子的概率,是远远小于高门出贵子的概率的。

  有句话叫,三代才能出贵族,就是这个道理。

  更何况,陈景恪前世今生都算不上什么贵子。

  他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靠的全是穿越者多出几百年的见识,和迥异于古代的思维方式。

  真要论政治水平,他就是菜鸟中的菜鸟。

  就像这次剃发事件,他被这群大佬们安排的明明白白,从头到尾都没有察觉到有问题。

  要真是大家站在对立面,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得知自己被安排,他心中确实很不舒服,但也松了一口气。

  至少比被背叛要强的多。

  而且这件事情也教会了他一个道理,那就是忍耐和妥协。

  政治没有那么多快意恩仇,更多的是苟且和妥协。

  即便心中再不舒服,面对这次善意的安排,他也要接受。

  所以,他起身郑重的朝徐达下拜道:

  “谢徐伯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徐达很是欣慰,说道:“不错,你已经学会审时度势,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不等陈景恪解释,他对徐允恭说道:

  “自己的兄弟自己开导,老子说的口干舌燥,也没见你给老子倒杯水。”

  然后转身离开了大堂,只留下他们二人。

  徐允恭有些尴尬的讪笑道:“景恪,你别生气,我们真没有恶意。”

  陈景恪想要故作轻松的表示不在意,却发现自己做不到。

  索性也不装了,怼道:“你少放屁,换成你,你能不气?”

  见他生气,徐允恭反而不慌了,说道:

  “好好好,就当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行了吧。”

  “要不让你就打我一顿……你肯定抬不起手。”

  “要不就骂我几句……你肯定张不开嘴。”

  陈景恪气笑了:“你说相声呢,谁说我抬不起手张不开嘴。”

  “要不是这里是在你家,看我揍不揍你。”

  这是以前他用来戏耍徐允恭的梗,现在回旋镖扎到自己身上来了。

  徐允恭突然叹了口气,说道:

  “现在你知道这群老家伙的可怕了吧?一个个都是老狐狸,一不留神就被算计的死死的。”

  陈景恪顺着他的话说道:“是啊,其实这两年顺风顺水,我也生出了自大之心,以为政治也不过如此。”

  “这一次算是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清醒了过来。”

  这是真心话,从揭皇榜进入皇宫以来,他确实非常顺。

  将偌大的帝国指挥的团团转,颇有点算无遗策的意思。

  心中确实生出了,不过如此的想法。

  被大佬们安排了一次,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就是个菜鸟。

  想到这里,他心中好受了许多。

  虽然被安排了很难受,可他们的初衷确实是好的,自己也获得了难得的经验。

  关键大家非亲非故,他们花费这么多心思布局教导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可矫情的?

  想到这里,他心态渐渐放平,诚恳的道:

  “谢谢。”

第187章 无不怀念我大元啊

  从魏国公府出来,看着明媚的阳光,陈景恪的心情也恢复了正常。

  没有背叛,学到了经验,获得了很多人的重视……

  不论怎么说,最后自己都是赢家,实在没有必要矫情。

  至于剃发的事情,他已经不关注了,也没必要关注。

  事情已成定局,剩下的交给时间就行了。

  之后他就返回家中,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就在这忙碌之中,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齐王朱榑死了。

  去年朱元璋将秦王次妃邓氏的人皮,给朱榑送去,希望能震慑一下这个凶暴的儿子。

  效果确实很好,好的有些过了头。

  这位曾经将鸟窝摘下来,或雏鸟捏成肉泥,或用火烧成灰,并以此为乐的齐王。

  变得特别珍惜生命,连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

  之后又笃信佛教,每天吃斋念佛。

  但依然感觉有冤魂环伺周遭,以至于不敢独处,夜不能寐。

  五日前他在噩梦中惊醒,高呼有恶鬼索命,意图拿烛火烧死恶鬼。

  最终引燃了卧室,被活活烧死。

  这个消息着实有些让人震惊,群臣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比较好。

  朱元璋则是又怒又悲。怒其不争,悲其早亡。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群臣申请给朱榑加谥号的时候,他直接给出了一个‘丑’字。

  怙威肆行曰丑,这是标准的恶谥。

  并且还将朱榑的恶行,全都写在了悼词里,并且给出了禽兽不如的评价。

  这一下反而轮到群臣坐不住了,纷纷劝谏,给死者留点体面吧。

  马皇后和朱标也被惊动,纷纷劝说。

  陈景恪虽然觉得以朱榑的行为,给个丑字恰如其分。

  但经过之前的那一番安排,让他明白政治不能由着性子来。

  所以也劝说朱元璋换个谥号。

  在众人的劝说下,冷静下来的朱元璋将谥号换成了愍字。

  虽然也是一个比较差的谥号,但至少不是恶谥。

  因其无子,故国除。

  齐王一脉至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