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见月明
可怎么将馒头做大?上哪获得肉呢?
看着陷入苦思的老朱,马皇后没好气的道:
“自找苦吃,有现成的能人不问,你在这发什么愁啊。”
朱元璋恍然大悟:“妹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啊,陈景恪肚子里肯定还有货。”
“咱没事儿就多找他唠唠,肯定能问出好东西来。”
时间很快就来到四月十五,每半个月一次的中朝会如期举行。
一大早,徐达就率领上百将领,出现在奉天殿外。
而李善长也和数十位文臣大佬,差不多同时出现。
看到这一幕,就算反应再迟钝的人都知道,今天要有大事发生了。
而且十有八九是变革的事情。
果不其然,在朝堂之上,朱元璋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
宣布了两大变革,军改和政改。
然后让人将准备好的方案,分发给群臣观看。
军方的人自然抢先观看军制改革,当发现是军功爵制的时候,都笑了。
如果不是场合不合适,他们恨不得蹦起来耍一套拳,以表达心中的激动情绪。
文官集团关心的事情比较多,军改和政改都关注。
对军功爵制,他们自然很不满意。
尤其是看到功勋的特权,更是打心底里不高兴。
一群丘八,竟然也敢和我们相提并论?
不行……
额,先不急着反对,看看政改方案再说。
然后……
涨俸?
还是翻着倍往上涨?
最多的八九品官直接涨五倍?
上一级在下一级的基础上涨五成?
这么多钱,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皇上你知道这些年我们是怎么过的吗?
不不不,是皇上你终于想通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皇恩浩荡啊。
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从涨薪的喜悦中恢复过来。
继续往下看。
设立乡衙?
一次增加一万多命官职务,还有数倍于此的吏员。
群臣很快就冷静下来。
大手笔啊。
难怪……难怪之前那些大佬都说,谁敢反对这次改革,谁就会被天下读书人戳脊梁骨。
只能说,大佬们还是保守了。
这谁要是敢反对,能不能活过第二天都不好说。
至于军改?
算了,通过吧。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皇帝主持下的,军方和文臣之间的利益交换。
总体来说,军方获利要大一点。
从之前的低文官一头,变成了现在的并驾齐驱。
但对于文官集团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新法规定:
募兵权在兵部,筹集军需粮草的权力,也在兵部。
军械制造的权力,给了工部。
军功的审核权在兵部手里,授勋权在礼部手里。
而不论是兵部工部还是礼部,都是文官的地盘。
总体上来说,文官集团还是能稍稍卡一下军方的脖子的。
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限制军方的权力。
没办法,中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军方太能闹杀人杀的太狠。
把所有人都杀怕了。
军队就是一头猛兽,用好了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用不好就会反噬。
必须要套上枷锁。
而兵源和后勤,就是最有力的枷锁。
能确保军方不会失控。
总之,对这个改革方案,文武双方都很满意。
朱元璋趁机下令,让徐达负责军改,让李善长负责政改。
并令各部门全力配合他们开展工作。
俩人也是老战友了,之前就多次配合。
且一个军方第一人,一个文官第一人,大家都服气。
这个任命没有受到任何阻挠。
退朝后,具体的改革方案公布,天下沸腾。
军方从将领到士兵,都放下了最后的担忧。
将领们开始期待,自己会被授予什么样的功勋。
普通士兵则开始关注,自己的家人会被分到什么地方,能不能在乡衙门得个职务。
相比较而言,文官和读书人才是最高兴的。
原因自不用多说,涨俸禄了,好一次性涨那么多。
日子马上就变得好过起来。
原本因为赵瑁案,对皇帝心怀不满的人,也开始歌功颂德。
皇帝心里还是念着大家的,只是被奸臣给蒙蔽了。
现在当朝第一奸臣是谁?
毛骧啊。
等着,劳资马上就联络同僚一起弹劾他。
我们和他不死不休。
读书人高兴则是因为,一次性多出这么多职务,大家出仕的机会就更多了。
别小瞧乡官,那可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
要说不爽的也有,就是士绅宗族群体。
可在这件事情里,他们的话语权是最小的。
也只能在私底下抱怨几句,什么事情都干不了。
在上下一心的情况下,这次的改革快速推进,顺利到陈景恪都有些不敢相信。
都说儒生迂腐讨厌改革,看来也不尽然吗。
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他们比谁都积极。
这样想着,他走出皇宫,来到了国子监。
昨天他得到程一民传来的消息,《洪武算经》最终本正式确定。
今天过来,一是将成书取走,二是把这个变了质的编纂组彻底送入历史。
第163章 新都设计图
来到算经编纂组,意外的发现人竟然都在。
就连许多国子监的学生,也都守在这里。
不过也正常,谁都知道今天可能是最后一次聚会了,只要能来的,都不会缺席。
只是现场的气氛有些沉默,基本没人说话。
看到他过来,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站起来迎接。
程一民带着骨干成员迎上来,道:“陈伴读,你来了。”
陈景恪笑道:“来晚了,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众人连忙还礼,表示他们也是才来。
简单了叙了旧,陈景恪直入主题问道:
“程先生,算经在哪里?”
程一民引着他来到办公室,说道:“这就是,你检查一下。”
很厚的一套书籍,总共有十二本之多。
此时整齐的装在一个书匣里。
陈景恪笑道:“检查什么,说的好像我是领导一样,我这个总编纂就是个挂名的。”
“此书能编成,真正出力的是你们啊。”
众人都没有说什么,只是眼巴巴的看着他。
陈景恪自然知道众人想要什么,但他们注定要失望了。
接下来,他说了一些场面话。
“算学是个小圈子,平时大家也都是各自学习,很少交流。”
“这也导致了算学的发展非常缓慢。”
“对一门学问来说,交流有多重要,相信大家也已经有很深的体会。”
“我提议编撰《洪武算经》,其目的就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
“也果如我所想,大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拍了拍手边的洪武算经,陈景恪赞道:
“这就是成果,此书一出,算学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诸位也将跟随此书,名流千古。”
“所有人为算学的付出,都理应被铭记。”
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所有直接参与编写的人员名字,都将会写在作者栏。
上一篇:全民领主:开局扮演秦始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