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53章

作者:见月明

  别的不说,仅仅是赋税一项就足够了。

  以前皇权不下县,地方上具体有多少亩地都无法统计上来。

  哪些人隐瞒土地不上税,朝廷也不知道。

  有了乡衙门,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随便查出点被隐没的土地,都够养活这些乡官的了。

  陈景恪说道:“其实也可以不用花朝廷一分钱,给乡衙门划几百亩职田。”

  “官吏的俸禄、衙门的经费,全都从职田出。”

  一个乡划出来几百亩地当职田,说起来也确实不多。

  但……

  朱元璋连连摇头:“太多了太多了,几百亩田一年的产出,都够一个县衙使用了。”

  “乡衙门岂能给如此多的俸禄。”

  陈景恪很是无语,洪武年间的俸禄,不提也罢。

  他早就想和朱元璋说说这个事儿了,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既然谈到这里了,就好好说道说道吧。

  别管能不能说服他,至少先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一次不行就两次,实在不行就只能等,朱标或者朱雄英掌权再说了。

  “陛下,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乡衙门的俸禄太高。”

  “而是县衙府衙布政司衙门,乃至百官的俸禄太低了。”

  朱元璋脸一黑,道:“你想说咱苛待百官?”

  如果是刚进入皇宫那会儿,陈景恪已经吓的腿发软了。

  现在吗,习惯了。

  “陛下,咱们说好的不生气。”

  朱元璋问道:“咱生气了?乖孙,你给咱评评理,咱生气了吗?”

  朱雄英重重点头,道:“没有,皇爷爷怎么会生气呢。”

  “景恪你不要瞎说,皇爷爷就是脸突然变黑了,并没有生气。”

  朱元璋气道:“你个小混蛋,爷爷白疼你了。”

  然后对陈景恪说道:“好,咱就给你一个说服咱的机会,想好了再说。”

  陈景恪正色道:“事情并不复杂,陛下以为百官的俸禄,除了果腹还能做什么?”

  朱元璋反问道:“难道果腹还不够吗?”

  陈景恪肯定的道:“不够,吃饱穿暖了,想吃的更好穿的华丽,人心如此。”

  “陛下不也喜欢吃肥肘子和烧鸡吗?”

  “我知道陛下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每隔几天才吃一次。”

  “然而您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您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他们想吃肉了,却发现手里没钱,该怎么办?”

  “只能向百姓伸手。”

  朱元璋杀气腾腾的道:“那咱就将他们的全都杀了,就不信杀不尽他们的贪心。”

  陈景恪没有争辩,而是说道:“科举之路难行,考中举人千难万难,能考中进士的更是凤毛麟角。”

  “一个普通人想做官,就需要举家供应,有时候投入几十年都不见回报。”

  “运气好,蹉跎半生侥幸得中,谋得一官半职。”

  “本以为自此就能改变窘迫的境况,让家人跟着自己享享福。”

  “然而等朝廷俸禄发下来才知道,连肉都吃不起。”

  (海瑞的真实经历,非夸张。)

  “面对家人渴望的眼神,他们会怎么想?又该怎么办?”

  朱元璋默然不语。

  陈景恪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当了官,就难免会有迎来送往。”

  “三节两寿要不要给恩师送一份礼表表谢意?”

  “同僚家里有个喜事,要不要随礼?”

  “可是钱从何来?”

  “总不能当了官,就和所有亲人好友断绝关系吧?”

  “在官场,总不能不顾同僚之情,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吧?”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了,说道:“给他们涨了俸禄,他们就能管住自己不贪了?”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高薪不能养廉,但俸禄太低必然会促使更多人贪腐。”

  “现在大明存在一种情况,那些贪官污吏,将自己贪污的原因,都推到俸禄太低上。”

  “因此,他们贪的肆无忌惮,理直气壮。”

  “若提高了俸禄,他们将再也不能用这个理由,来为自己洗脱了。”

  “到时候陛下杀贪官污吏的理由,也更加充分。”

  朱元璋再次沉默,因为事实确实如此。

  甚至有一个县令,被杀的时候公然说:

  这么低的俸禄,不贪根本就活不下来。

  说满朝文武都贪会有一部分人被冤枉,但隔一个杀一个,没有一个是冤死的。

  当时朱元璋嘴上说,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决不姑息养奸。

  可内心比谁都清楚,根本不可能。

  杀的那么狠,不照样出了赵瑁案。

  见他依然不说话,陈景恪叹了口气,决定换一套说辞:

  “陛下,虽然提高俸禄不能减少贪腐,却能让心怀正义的官员日子过的好上一些。”

  说完,假装清嗓子,干咳了一声。

  朱雄英立即接话,道:“是啊皇爷爷,您要为好官清官考虑啊。”

  “咱们大明朝,不能让清官好官流血又流泪啊。”

  陈景恪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眼神,继续说道:

  “军功爵制,在事实上提高了武将的地位。”

  “武将地位太高,文官太弱,不利于朝廷平衡文武关系。”

  “而且,不相应的提高文官的地位,我怕他们也会反对军制改革。”

  朱雄英附和道:“是啊是啊,文官可不傻啊。”

  “武将获得这么大的好处,他们肯定不乐意。”

  “咱们同时提高他们的俸禄,还有乡衙门的设立,也是对文官的加强。”

  “若在公布军功爵制的同时,宣布这些有利于文官的举措。”

  “我相信,文武双方都会非常满意。”

  “到时候不论是军改还是政改,都将毫无阻力。”

  朱元璋似有所触动,不过并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而是脸一黑,说道:

  “你们两个不要一唱一和的忽悠咱,咱可不是蓝玉。”

  “哼,想让咱涨俸禄,没那么容易。”

  “此事咱要好好考虑,你们要是没事儿就赶紧滚吧。”

  陈景恪和朱雄英相视一眼,都知道朱元璋动摇了。

  只是这么大的事情,他自然不能轻易就决定。

  所以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话题。

  而且他们还能猜到,老朱这是要去寻找他的军师求援了。

  于是,也就不再说什么,一溜烟就跑了。

  看着活蹦乱跳的两人,即便心情有些沉重,朱元璋依然忍不住笑了。

  真是年轻有活力啊。

  不过,这俩家伙竟然想合起伙来说服咱,要不是咱聪明,还真被他们给忽悠住了。

  哼,以后和他们打交道要多留一个心眼,可不能被他们给耍了。

  心里这样想着,脚步却一点都不慢,起身直奔坤宁宫。

  就你俩能互相帮衬,咱就没有人帮衬了吗。

  嘿,咱有贤内助。

  见到马皇后,他就一脸悲愤的道:“妹子,你可要为咱做主啊。”

  马皇后心中一乐,脸上故作严肃的道:“怎么了这是,谁敢欺负你啊。”

  “当乞丐的时候被人欺负就算了,咱都当皇帝了,还能叫人欺负了不成。”

  “给我说说是谁,我帮你出气去。”

  这下轮到朱元璋绷不住了,道:“妹子你这话咱不爱听啊,咱当乞丐的时候那也是丐头,谁敢欺负咱。”

  马皇后一本正经的说道:“也是,那下次换成你放牛时候,那时候确实被人欺负过。”

  朱元璋气道:“咱能不提那时候的事儿不……”

  “哈哈……”马皇后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边笑边感叹道:

  “哎,当年你就是这么风趣,时常逗的我大笑,后来就变得不苟言笑了。”

  朱元璋在她旁边坐下,说道:“是啊,物是人非啊……方才我就想起了天德和遇春。”

  马皇后有些奇怪的道:“好好的,你怎么想起他们了?”

  朱元璋就将方才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

  听到朱雄英和陈景恪配合,将蓝玉耍的团团转,马皇后笑着说道:

  “这俩孩子,真是调皮。”

  “不过,要真能给蓝玉生出儿子来,也不枉被骗这一次。”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乖孙和咱一样聪明,将来肯定是明君。”

  “景恪的性格,有点像是天德,有才能识进退,不争不抢。”

  “最让咱开心的是,他们两个君臣相得,将来必成一代佳话。”

  马皇后点点头,又摇头道:“天德不如景恪,当初他可是谁都不服,几经打磨才有了现在的温润性格。”

  “景恪好像生就如此,拥有这般惊人的才华,竟一点傲气都没有。”

  “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才华根本不值一提,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对所有人都很尊重,即便是宫里的宦官,路边的乞丐,也从不歧视。”

  “这种性格,莫说当年的天德,就算是现在的他,都远远不如。”

  朱元璋想想,确实如此,说道:

  “还好,他很重视感情,这是他最大的软肋,否则咱可能真的容不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