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你吃大面
那承载的意义,何其厚重,说一句社稷在身,也不过为。
若是以此国旗覆体下葬。
死有何惧?
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殿下……。”
人人看向李承乾的目光,都变了。
一抹渴望与追求,几乎是写在眼里。
以他们今时今刻的地位,无非就是名利二字。
利,已经满足了。
名,才是他们最在乎的。
身后美名,更是他们毕生追求。
“张士衡。”
李二道:“记下太子所言,依照此拟定出新礼。”
“此礼,我觉得该以国葬之礼命名。”李承乾补充,道:“要高于亲王,国公,仅次于天子之礼。”
礼法中,什么地位,什么身份,该用何等礼仪对待,是有明确规定的。
国葬,不能高于天子之礼,是应有之意。
李二点头认可。
其他人也觉得该如是。
殿内还有其他听讲之人,李二简单的说了几句,就算散场了。
至此。
东宫讲坛,也算是落下帷幕,宣告结束。
但这次讲坛,可以预料到,影响极其深远。
可以说决定了未来《唐礼》大致走向。
李承乾不居功,也不能自傲。
他作为推动者,补充者,就足够了,没必要把功劳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分功给下面,给其他人。
才能够无形之中笼络人心,才有人会感念他的恩情。
“殿下,臣会活到那一天的。”
魏征在李承乾身边,语气笃定的说了一句。
“哪一天?”
李承乾眉头一扬,似笑非笑。
魏征老脸有点红,“臣要多谢殿下的恩典。”
“往后,臣会严格按照孙先生医嘱。”
他之前想着六十多了,死了就死了。
但现在,才知道自己还不能那么着急死。
怎么说也要等到国旗升起,有一面给他盖着的殊荣。
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怎么能错过呢?
“哈哈!”
李承乾仰头大笑,笑声越大,魏征的脸越红。
随后有点羞恼,殿下未免笑的太过分了吧。
他闷头跟上李二的脚步。
李二有点纳闷,“太子笑什么?”
长孙无忌幽幽的说道:“魏征那老匹夫说,要好好的活下去。”
“等到那一天。”
闻言。
李二嘴角勾勒起一丝弧度,你魏征也有今天啊。
还以为你没什么弱点呢。
没想到,就这么轻松被拿捏了。
“张士衡之事,你们也帮衬着点。”
“一应所需,全部满足。”
“遵旨!”
“把阎立本叫来。”李二吩咐道。
“是。”
……
“乖乖!”
“事情这么大的吗?”
“老夫后悔没去啊。”
东宫消息一传开,程知节后悔的顿足捶胸。
大老粗说不出来什么话,但在场也能露露脸啊。
“老夫的功绩,应该有资格吧。”
“嗯,要不要继续去打打仗,多攒点功劳啊。”
“万一到时候老夫死了,不够资格怎么办?”
“人家要有,我没有,那不是低人一头了?”
“不行不行。”
程知节踱步,嘴里念念叨叨,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的。
愁啊。
滚刀肉,混不吝也在乎身后名的啊。
要按照太子所言,作为国公大臣,没有那份殊荣,岂不是辱没自己了?
与此同时。
河间郡王府。
李孝恭许久没有饮酒了,他如今修身养性,饮茶赏舞,也算乐在其中。
当听到东宫之事,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茶杯,还好不是酒啊。
“去。”
“马上给孙先生备一份厚礼,再三感谢搭救之恩。”
李孝恭当即喊道。
“从即日起,本王要戒色戒酒,调理身体。”
“我要奏请陛下,我李孝恭还能征战,还能带领大唐的儿郎,为大唐横扫四方。”
他中气十足,气势昂然。
这一刻,他颓废的意志重新再燃,再次雄心勃勃。
反观李靖那边。
他就很麻了。
怎么太子会想着,搞这么一个礼仪出来啊。
我……。
他一口老血堵在喉咙,不上不下,难受的一匹。
我仗都打完了啊。
李二也没料到,东宫事情传开后。
武将们又是一波接一波的入宫。
就连文官也是一窝蜂觐见。
要知道,这马上快除夕,过年了啊。
你们不过年,我还要休息呢。
武将们话里话外,就是还能打仗,叫嚷着灭了薛延陀,高丽。
文官们则是在暗示,他们也能为制定《唐礼》出一份力。
李二还真没见过,文武会这么齐整,赞成一件事的。
偏生还是太子在东宫的几句话而已。
你们就这么没坚守,太子几句话就把你们撩拨成这样了?
修养修到哪里去了?
“阎立本。”
“你要设计出大唐国旗的方案。”
“一个月后,朕要看到。”
李二郑重下令,还给出时间限制。
阎立本领命,接下这等大事。
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可拒绝的理由,反而要感激李二,把设计国旗的机会给了他。
要知道,这可是大唐第一面国旗。
作为自己亲手设计的,他与有荣焉。
“陛下,臣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阎立本小心翼翼的问道。
“何事?”
李二诧异道。
“大唐英烈慰灵碑。”
阎立本不无扭捏的说道:“臣,或许也能……。”
“哈哈!”
李二一下子大笑,指着阎立本,道:“我说你啊,人心不足蛇吞象。”
“你就不怕一口把自己给噎死了?”
这不就是惦记大唐英烈慰灵碑的设计嘛。
有了国旗设计,还想着慰灵碑。
这阎立本真是野望了得啊。
阎立本很是羞赧。
面对这样诱惑,他不可能无动于衷,怎么也要冒犯争取。
“我还没决定好,暂时不急。”
李二一口否了。
……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