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77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大宗,小宗,是宗法之中划分的,首先要确立嫡庶关系。”

  “周天子称为天下大宗,除周天子外,其余诸侯皆以小宗为名。”

  于志宁高声说道:“对周天子而言,诸侯为小宗,对诸侯而言,周天子是大宗。”

  “小宗要礼敬大宗,服从于大宗的。”

  “周天子除嫡长子外,其余儿子都册封为诸侯,归入小宗之列。”

  “嫡长子则继承大宗,延续下去,他的儿子,除了嫡长子外,也会分封为小宗。”

  “诸侯也是如此,诸侯为大宗,嫡长子继承大宗,其余儿子则是分封为小宗。”

  “也就是说大宗与小宗,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大宗永远是大宗,小宗永远是小宗。”

  “大宗是嫡,小宗为庶。”

  他这些话,其他人没有反对之声。

  李承乾颔首道:“若小宗入大宗,可行?”

  “殿下。”

  于志宁大声道:“没有这样的说法。”

  “小宗怎么能继承大宗?”

  “这是违背礼制的,纲常伦理会大乱的。”

  李承乾道:“这么说来,孤倒是懂了。”

  “小宗没有资格继承大宗,但若是同为嫡子,虽不长,但嫡长子早逝了呢?”

  此话一出。

  殿内轰鸣。

  就连屏风后的李二,也是面色一冷。

  他就知道。

  这个混账绝对没那么简单。

  什么叫嫡长子早逝?

  难道这不是说他李承乾会出现意外吗?

  意外来自哪里?

  还用想,简直呼之欲出了好吧。

  魏征他们看向李二,见不到神色,但也能想到,太子的话有多大的冲击。

  李承乾见在场众人,反应这么大,估计后面的李二,也是恼火。

  他笑道:“孤也是假设。”

  “历朝历代来,也不是没有这种事情出现过。”

  “有的嫡长子因病去世,如何妥善处置继承问题的?”

  于志宁总算意识到,宗法制这个大坑,他跳进来就出不去了。

  还能怎么办,只能坚持己见。

  “殿下所言,确实存在。”

  “在这种非人力所及的情况下,大宗无人,小宗是能继承大宗的。”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于志宁道:“长重于贤,贵高于长。”

  “不管贤与不贤,长比贤要重要,不管长幼与否,贵是高于长的。”

  “嫡长子早逝,当在诸子之中,按照嫡庶长幼来选择继承者。”

  李承乾道:“那如果小宗要比大宗强呢?”

  “是否能够取而代之,大宗变小宗,小宗变大宗?”

  他抛出这个问题。

  让殿内又是一静。

  于志宁思索,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其他人也是皱眉。

  这涉及的问题,可就不简单了。

  他们在猜太子的心思。

  李承乾可不给他多考虑的机会。

  “孔师,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出现?”

  孔颖达肃声,道:“断无可能。”

  “大宗永远是大宗,不管小宗如何强,他只能是小宗,本末倒置,乱了纲常礼法,也是难以长久的。”

  “纵是大宗不堪,也不是小宗敢不敬,觊觎大宗地位的。”

  李承乾道:“如此一说,孤不明白,为何周天子大封诸侯,春秋战国之时,周天子讨伐郑国。”

  “却被郑庄公手下一箭射中肩膀。”

  “射王中肩啊,这难道不是小宗欺大宗吗?”

  “最终,秦国一统九州,以小宗替代周朝大宗,不也是这样的道理吗?”

  闻言,众讲沉默。

  听讲众人也是在低声讨论。

  射王中肩。

  只要是读书之人,谁都知道这个典故。

  太子用来类比,看似不考虑当时的局势,但也符合大宗小宗的问题。

  因为周天子对诸侯,就是大宗。

  小宗强大了,就能欺辱大宗。

  春秋战国不就是如此吗?

  秦国统一九州,周朝覆灭,是小宗取大宗而代之的行为。

  这都是板上钉钉,史书记载的。

  张士衡开口道:“殿下。”

  “正是如此,才导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纲常沦丧,战乱不断,征伐频频。”

  “郑国最终也被灭亡了,这是因为他不敬周王室。”

  “后来的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也是如此……。”

  “若无礼乐,纲常不存,道德崩溃,天下才因此大乱的。”

  “所以,只要大家都尊敬大宗,服从大宗,就不会有礼崩乐坏的一天,也不会出现战乱的情况。”

  他顿了顿,见太子在认真倾听,继续说道:“秦朝以小宗取代大宗,最终二世亡,正是他们没有遵守礼法纲常。”

  “长公子扶苏自戕,以胡亥为帝,名不正言不顺,人心不存,导致国家不安定,其祸自取,安能不亡?”

  “宗法就是确保传承有序,维护纲常秩序的。”

  “只有严格遵照宗法礼制,拥护稳定秩序,就能杜绝这类现象出现。”

  “一旦违背,后患无穷,人心不附,各有心思,安能天下稳定呢?”

第80章 大朝议是反击,讲坛加强反击

  不得不说,张士衡是很有独到见解的。

  另辟蹊径,把春秋战国的混乱,秦二世亡的根源,从另外一个角度给解读了。

  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

  从礼法纲常来看,确实是有的。

  不是射王中肩,把周天子神圣不可冒犯的外衣,给彻底捅破的话。

  后来也不太可能发生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等一系列事情出来。

  既然你们这些诸侯王都能对周天子不敬,还射伤了他。

  那我们是不是也能这样对待诸侯王呢?

  什么事情都怕一个开头,一个口子,就能导致堤坝崩溃。

  道理就是这么来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你做今天,他人做明天,后来人心无顾虑,人人皆可行。

  秦朝二世亡,是有内部的其他问题,也有六国遗老遗少的隐患。

  但难道就没有礼法纲常的因素?

  扶苏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再怎么也是秦朝长公子,是秦始皇培养的皇位继承者。

  朝野之中,向着他的大有人在。

  他若是即位,不管后面会不会二世亡。

  但至少人心是归顺的,朝局处在稳定的局面。

  能不能弹压天下反叛,不知道。

  但以扶苏名正言顺的身份地位,长城军团至少不会经历一波大换血。

  南岭军团也不至于无动于衷。

  胡亥上位就不一样了,他为了巩固自己得位不顺的权力,进行一系列的残暴统治。

  最终秦朝朝堂混乱,天下揭竿四起,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还谈什么镇压?谈什么统治?

  一个王朝,秩序与制度,是维持统治基础,树立权威的根本。

  当秩序与制度,荡然无存,你的权威,自然是没有统治力了。

  李二坐在软垫上,双手搭在扶手,指尖敲打着,他轻声问道:“张士衡的说法,能站得住脚吗?”

  魏征想了想,道:“确实见解独到,春秋战国群雄并起,不尊周天子,确实是从射王中肩后出现的。”

  “秦,二世亡呢?”李二继续问道。

  “这……。”

  魏征不傻。

  这问题能随便回答嘛。

  太子就差最直白的说,李唐是不是也要像秦朝,隋朝一样,随意更改储君,二世亡了。

  “房玄龄,你说。”李二点名。

  “陛下……。”

  房玄龄犹疑,这是一个有点送命题的味道,他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道:“也应该有。”

  “毕竟,胡亥得位不正……。”

  得位不正?

  李二脸色瞬间铁青。

  他不就是玄武门上位,得位不正的嘛。

  就在这时。

  外面听到李承乾的说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