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59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但你侯君集算是直接把他们都给卖了。

  特么的。

  太子都说此举有养私兵之嫌。

  你还要把大家给扯进来是不是?

  本来陛下认为你是自污手段,好让陛下放心的。

  谁知道,经过太子这么一番话,自污变成自强。

  卧槽。

  还要不要让大家颐养天年,告老回家,安度余生了?

  李承乾都没想到,侯君集会是这么一个政治白痴。

  这种话都敢宣之于口。

  还好没跟这匹夫给搭上线啊。

  否则,就凭这口无遮拦,迟早玩完。

  “陈国公,觉得这些都是小事?”

  “认为孤在单独针对你?”

  侯君集一口道:“不然呢?”

  李承乾不由轻蔑一笑,“小事?”

  “对,在你这种玄武门功臣,灭国功臣的眼里,擅自发配无罪之人是小事。”

  “私分高昌宝物是小事。”

  “手下将士收刮民财是小事。”

  “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也是小事。”

  他声音一冷,道:“你真以为就是这么简单?”

  侯君集一愣,“难道不是这样?”

  “你作为行军大总管,负责的是军事打仗,其他与你无关。”

  李承乾道:“处置高昌百姓,是朝廷的事,你却越权,擅作主张。”

  “高昌是你灭的,但宝物钱财,细数要登记造册,交付朝廷,你却私分了。”

  他依靠在凭几上,目光平静,问道:“孤听说过一句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这是用在你身上合适吗?”

  长孙无忌站出来,道:“殿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是因为战事瞬息万变,来不及禀告,因势而动。”

  “但在调动改变军令之时,要第一时间禀告,作为补救。”

  “此外,还需要陛下特许便宜行事之权。”

  太子要干什么。

  长孙无忌不清楚,但既然太子要针对侯君集。

  那么他必须要站出来声援。

  “以陈国公平定高昌后的形式,这不能归于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范畴。”

  “如何处置高昌财宝,高昌百姓,都有足够时间派快马报告朝廷,请示陛下做出决断的。”

  很好。

  李承乾点头。

  不愧是老狐狸,接话接的很是时候,说的也是一针见血。

  正是他要的。

  “侯君集,你觉得赵国公说的对不对?”

  侯君集脸色涨红,万分捉急。

  李二脸色平静许多,根本看不出来,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只是一直保持沉默,关注事态的发展。

  “你以为孤是在跟你谈表面的罪责?”

  李承乾道:“你最大的罪过之一,就是第九条。”

  “不知天子,不知朝廷。”

  “你有充分足够的时间,请示朝廷,禀告陛下,但你却偏偏没有这么做。”

  “你以为自己灭了高昌,居功至伟,持功自傲,目无王法,得意忘形,就可以不请示朝廷,不禀告陛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你眼里还有天子?还有朝廷?”

  “无天子,无朝廷,无法纪。”

  “你侯君集不是土匪强盗是什么?”

  “土匪强盗都知道要畏惧大王,你连一点对朝廷,天子该有的敬畏都没有。”

第61章 玄武门只有八百人

  侯君集之过,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私分珍宝,抢夺钱财是表面的,背后的权力才是最深层次因素。

  至少李承乾是这么认为的。

  一个统兵将帅,行军大总管,在没有战事,又不是时不我待的危急情形。

  竟敢不请示朝廷,不禀告天子。

  自行做主,替朝廷,替天子决断。

  这是什么?

  越权专横。

  代朝廷,代天子行事。

  行的是朝廷之权,行的是天子之权。

  这是能够容忍的?

  “孤看你侯君集,完全就是一个山大王。”

  “还要什么朝廷,要什么陛下,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嘛。”

  “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嘛。”

  服了!

  真的是服了。

  太子这张嘴,真的要把侯君集按在死罪边缘摩擦啊。

  山大王?

  别说其他了,就单单一个王字,就形同造反,大逆不道了。

  还山大王。

  这不是要跟朝廷对立嘛。

  事情怎么到太子嘴里,就变得如此严重?

  李二也忍不住了。

  侯君集有错,他很气愤,但他知道侯君集的为人,可以说有勇无谋,可以说他骄狂自大。

  但绝对不会有不臣之心。

  “太子,言过了。”

  李二说道:“侯君集为人,朕是知道的。”

  “他不会是你说的那种人。”

  侯君集赶紧的说道:“陛下,我绝对不是,我就是一时鬼迷心窍,误入歧途,但断然不敢做大逆不道的事情啊。”

  “太子加罪于我。”

  “该承担的罪,我认。”

  “但莫须有的罪名,我心难服啊。”

  他是真的害怕了。

  早知道如此,为何要在金光门不拜,说那种话。

  为何进殿拜陛下,不参太子啊。

  他觉得这就是无妄之灾。

  本不该这么严重的,却因为自己的行为得罪太子,太子公报私仇,三言两语就把他说成十恶不赦之人。

  后悔。

  不是一般的后悔。

  还好陛下深知他的为人,没有轻信太子。

  否则……。

  他一想到不是跟随陛下起家,一同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得到陛下信任。

  换了其他皇帝,怕是会九死一生了。

  但想是这么想,他还在死鸭子嘴硬。

  “陛下。”

  “万事就怕开了坏头。”

  李承乾道。

  他明明没有别的意思。

  但落在群臣的耳朵里,却是那么惊耳。

  开了坏头。

  太子是在暗指玄武门之变吗?

  李二神色猛然一沉,极度不悦。

  “今日侯君集之事,若不说清楚,后来的将帅见此,都这样争相效仿。”

  “那朝廷还有什么威严,还要天子何用。”

  “什么都交给将帅去做,不就成了?”

  这是什么话。

  交给将帅。

  那天子手头无兵权,不是被架空了?

  李二一怒之下,愤然怒了一下。

  不悦之色,取而代之的沉凝。

  他觉得事情没那么糟糕,但太子说的却很有道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若都以侯君集有样学样,口子一开,那以后岂不是侯君集之事,比比皆是?

  大家都不用告诉李二一声,什么事情都自己决定。

  那还要他天子干什么?

  “陛下,臣附议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