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91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他有点在乎李厥的想法。

  “狄仁杰,你这次可是出大名了。”

  “尚书省校正,两宫审阅,你多大的名头啊……。”

  李厥朝狄仁杰不忿的喊道。

  额!

  搞了半天,二郎是说这个啊。

  想来也是,狄仁杰确实是要名传天下。

  谁让这篇文章的规格,直接拉满了呢。

  他也跟着沾了红利。

  狄仁杰被这么一说,脸都红了。

  李承乾看的差点没笑出来,未来的狄胖胖,竟然会因此脸红?

第306章 税务司又升格了,税务部

  李承乾带着他们观赏了一圈火炮与火枪后。

  李治与李恪彻底的改变了想法。

  “我刚才还担心他们狗急跳墙。”

  “就这,他们还怎么敢的啊。”

  李治双目发光,自己不在长安的这两年,天工院怎么搞出这样的东西来。

  李恪也是神色激动,他是见过火雷与连弩炮的威力,在天竺使用,打仗不要太简单了。

  要是这火炮与火枪用上。

  那大唐打仗还考虑输的可能?

  “父皇在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

  “再有这武器。”

  “我真是想多了啊。”

  李恪发出这样的感慨。

  “还有好东西你们不知道呢。”

  李承乾笑了笑。

  “阿耶!”

  李厥兴奋的喊道:“快拿出来看看。”

  “时候不到。”李承乾道。

  李厥也不失望,他兴奋无比的说道:“还有好东西,肯定不得了。”

  “阿耶,我在上海州那边,看到海船下水,我了解过他们在海上遇到海盗船,怎么应对。”

  “说是用弓弩,近身接战什么的。”

  “孩儿想,这大炮是不是可以列装在船只上,不用接战,隔着老远就能攻击……。”

  众人露出大为惊诧之色,旋即也是一脸了然。

  “兄长,二郎说的对啊。”

  李佑说道:“你刚才说这火炮太重,移动麻烦,可要是放在船上,那就不同了。”

  李恪也是称赞道:“二郎这奇思妙想的,很有远见啊。”

  李治也是拍着李厥的肩膀,“看来在上海州你是真的学到东西了。”

  李承乾也是大感欣慰。

  他之前就想提出来这个想法,毕竟往后是海陆两条线并行的。

  既要在陆地上向外拓展,又要在海上进行大航海。

  陆地不用担心,但海上,大唐才刚接触,如何提升武力,有压倒性的优势,一直是李承乾要考虑的。

  李厥现在提出来火炮上船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

  简直是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景象。

  上海州的放养游学,初见成效。

  “二郎啊。”

  李承乾赞赏的看着他,道:“我一直以来,对你并没有太过的管教。”

  “就是希望你的思想不受束缚,能够大胆的去想象。”

  “不错。”

  “很不错。”

  “但我希望你能做到一点。”

  李厥脸色红润,拱手道:“请阿耶教诲!”

  阿耶的称赞与夸奖,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认可。

  一直以来,阿耶就是他最伟岸最光辉的形象。

  哪怕是阿翁,都不能动摇其心目中的地位。

  如今得到阿耶如此的赞赏,他几乎激动的欲罢不能。

  “送你八个字。”

  李承乾巡视一圈,道:“也是给你们诸位的。”

  李恪等人俯身拱手,李淳风,袁天罡等人莫不是如此。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八个字。

  让所有人都是心神一震。

  李厥当即道:“多谢阿耶教诲,孩儿以后定当时时警醒。”

  “兄长这八个字,说的就是我啊。”李佑大言不惭的说道:“我做人做事,就是如此。”

  “向来大胆,但进行的时候,却是小心又小心,不敢大意轻心。”

  在场众人露出惊愕。

  这话从你齐王口中说出来,怎么那么不对味呢?

  换了其他人,他们还能勉强相信。

  你齐王就算了吧。

  “新邵侯,孤对你们天工院的期许,也如这八个字一般。”

  “你们可以失败,但不能气馁。”

  “失败多了,总能找到成功之法,再则,说不定在失败的道路上,你们发现其他的惊喜也未尝不可能。”

  在天工院没有待多久。

  李承乾一众人打道回府。

  李淳风望着远去的仪仗队伍,不由说道:“今日,我们是沾了皇孙的光啊。”

  袁天罡点头道:“是啊,一个火炮上船,一个八字真言。”

  “若无刚好皇孙在,我们怕是还聆听不到太子殿下的教诲!”

  “受益匪浅。”

  李淳风笑道:“往后这八字,我要作为铭言。”

  “何不如作为天工院的铭言?”

  “应有此意啊。”

  ……

  时间转眼很快。

  贞观二十二年的大朝议到来。

  按照历年的惯例流程进行着。

  回望过去的一年,展望未来的一年。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的增长与税赋的增加。

  今年的税赋,达到空前的两亿贯。

  着实令人震撼。

  只不过,中枢核心大臣却是知道,长孙无忌为了粉饰功绩,本来不到两亿贯的,是他从另外地方找补,强行加到两亿贯。

  对此,大家并没有什么微词。

  税收好了。

  那大家脸上也有光。

  也能给天下带来一个极好的信号。

  之后的重头戏,是庙算。

  庙算的章程,朝中大致都熟悉,该怎么走。

  只是兵部要钱,老是狮子大开口。

  两亿贯的税收,他们就想吃掉一半。

  李孝恭丝毫没觉得不好意思,反而是跟每个文官对视。

  老夫为兵部要钱,是为了列装火炮,火枪的。

  天工院那个烧钱的窟窿,军队的庙算根本就遭不住。

  好不容易才从东瀛弄来的几千万贯,攒下来的家底,丢到天工院泡儿都没冒一个,就没了。

  还没个说法。

  最后的庙算,肯定不会让兵部如意,只是按照计算给了三千万贯而已。

  其他各部各有所得。

  就在众人还在沾沾自喜,为自己要的庙算高兴的时候。

  一个重磅消息丢了出来。

  税务司升格为税务部,正三品官秩。

  原税务司司郎许敬宗,擢升为税务部尚书,其他原税务司的一众官员,顺位晋升。

  这消息差点没让朝堂给炸翻。

  税务司正四品,都搅的天下差点大乱。

  升格为正三品,税务部。

  那岂不是真的要乱了?

  前年,正五品的税务司,去年,正四品的税务司,今年,正三品的税务司。

  真就一年一升格是吧?

  这蹿升的速度,未免有点过于夸张了。

  税务司的那些官员,真是坐着就能升官。

  早知道,他们也去税务司做官,捡上这么个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