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61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有消息了。”

  “有消息了。”

  前方传来一阵吵杂,两人对视一眼,快步走上前去。

  “御史台宣布对李义府的调查结果。”

  “举报内容虚假,实乃诽谤之言,举报之人反坐,交付刑部论罪。”

  崔敦礼与卢承庆大惊。

  这与想象的不同啊。

  李义府竟然全身而退了?

  这怎么可能。

  “不过,李义府也被查出其他问题,御史台提请陛下,陛下交由吏部处置,吏部下文,李义府记朝廷大过一次,三年不得有任何拔擢升迁,贬为新闻总司司丞……。”

  随着他人说出这些消息。

  崔敦礼眉头紧锁,卢承庆也是一脸疑惑。

  两人快步走到一边。

  “这不该啊。”卢承庆道:“那些都是属实的,怎么可能虚假,还反坐了。”

  “看来,是两宫知道意有所指,所以出手保李义府了。”

  崔敦礼道:“只是不知道,是陛下,还是太子。”

  “那这个结果,不是前功尽弃?”

  “确实如此,一场算盘,全部落空,这下他们自身难保了。”崔敦礼蔑笑道:“朝廷之事,他们太小觑了,以为难道真凭实据,就能达成目的?”

  “没我们的力量,他们在朝中根本做不成事。”

  “卢兄,李义府被贬,先打听打听新任司郎是谁。”

  “如果还没定下,我们也该动了。”

  卢承庆不无兴奋道:“正该如此。”

  ……

  李义府跪在地上,恭敬的大拜,道:“臣叩谢太子殿下恩典!”

  他很清楚,自己能从御史台出来,全赖太子的偏袒。

  不然这御史台,能把他底给查干净。

  “走了御史台这一遭,感想如何?”李承乾问道。

  “此生不愿再入。”

  李义府说的是真话。

  御史台他是真不想去了。

  要不是他知道,太子开恩。

  就御史台那地方,谁不知道,只要进去,就不可能完整的出来。

  他是出来了。

  但也背上处分,还被贬了。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知道就好。”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下去吧,把事情做好。”

  “臣遵令!”

  李义府走出东宫,神色就变得冷酷起来。

  新闻总司。

  没想到老子又回来了吧。

  等着。

  老子不让你们付出代价,我就不叫李义府。

  “拜见李司丞!”

  新闻总司的官员,见到李义府归来,战战兢兢。

  原先李义府的心腹手下们,也是从萎靡不安之中兴奋起来。

  还以为拔出萝卜带出泥。

  李义府遭殃,他们也跟着完蛋。

  谁知道,李义府后台这么硬。

  这样的举报,都能洗清,把举报之人给反杀了。

  试问,他们如何不激动呢?

  那个与新报勾搭的官员,在李义府的注视下,颤栗不安。

  他是后悔到极点。

  不是说好了,李义府有进无出的吗?

  怎么让他全须全尾的出来了?

  李义府笑意连连,一点都看不出生气的味道来。

  他安抚属下后,就开始部署新闻总司的工作。

  目前没有司郎,他这个司丞,还是行的司郎权力。

  “新闻总司肩负着引导舆论风向,把控审查报纸内容的重任。”

  “近来,有些报纸风头很盛,屡屡无视总司的指导与纠正。”

  “这是不行的,报纸不听从,新闻总司不干事,出了问题怎么办?”

  “我们无法向朝廷交代,也对不起民众的信任。”

  “从现在开始,严查报纸规范,内容审查,宽进严出……。”

  说的高大上。

  但大家都明白,这是冲着谁去的。

  还不是那个兴风作浪的新报。

  “我们内部也要正视,自我审查监督,我们拿着朝廷的俸禄,效忠的是圣天子。”

  “不要忘了臣子的本分……。”

  这是在敲打在场的官员。

  不少人看向那个坐立难安的官员。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喜欢耀武扬威,喜欢颐指气使?

  这下有你好看的。

  李义府的报复行动展开的很快,他是报仇不隔夜。

  李承乾都听说了,没怎么理会,这是应有之意。

  他不可能亲自说,要清算怎么的。

  要李义府去办才对。

  刑部审讯诬告之人后,顺藤摸瓜把背后作祟势力,都给揪了出来。

  李承乾知道后,止不住摇头。

  朝廷争斗,凶险万分,一步走错万劫不复。

  手脚竟然这么不干净,留下被追查的线索。

  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斗争水平,太过低能了。

第284章 新闻总司正三品,李义府破大防了

  PS:提前更新,祝读者老爷们除夕快乐,阖家安康!

  年末大朝议。

  翰林院进修的封疆大吏,也入殿参与。

  按照近些年来的惯例,走完比较激烈的拷问与庙算进程后。

  税务司隆重登场,对成立以来的工作进度,进行汇报。

  “今年,税务司总共清查道观寺庙,三千余间,厘清田地五十万顷,查明隐匿人口,十七万。”

  “两项悉数登记造册,为朝廷税务……。”

  许敬宗汇报的事情,表情很是自傲。

  税务司取得这样的成绩,对国库意味着极大的增长。

  这是符合税务司主要职能的。

  至于税务司查封的道观寺庙所得,不归他们所有,也不是他们汇报的。

  职责还是要分清才是,不能越权了。

  “十七万人口啊。”

  李世民带着怒气说道:“万万没想到,这些寺庙竟然隐匿了如此多的人。”

  “以前怎么没有发现?”

  “这给朝廷带来多大的损失,带来多大的危害?”

  “之前为何没有发觉,要等到税务司来清查,才能把这些虫豸揪出来。”

  “一心向佛,清静高尚?”

  “我看就是一群披着袈裟,祸国殃民的衣冠禽兽。”

  房玄龄应声道:“陛下。”

  “朝廷向来对道观寺庙宽容优待,特许他们不用纳税。”

  “但他们却不思报答皇恩,做出这等违反朝廷法度,骇人听闻之事。”

  “臣以为当取消朝廷对他们的一切优待,一视同仁……。”

  这是商议好了的。

  既然对他们动手,就要一劳永逸,彻底去掉朝廷赋予他们的特殊光环。

  没了这一层光环,朝廷层面不用另眼相待,那么民间百姓也会祛魅。

  道观寺庙的地位,自然会降低。

  不可能再出现,清查之前的那种尾大不掉,胆敢反抗朝廷政令的行为来。

  魏征举起笏板申请发言,等到许可后,道:“陛下,臣以为,防止道观寺庙再次出现此类现象,当加大对其管控的力度。”

  “此外,道观寺庙太多了。”

  “天下大大小小的有数千间,这该是多少人不事生产劳作的。”

  “应该勒令关闭取缔一批,其弟子还俗,让其与百姓一般。”

  “毕竟,他们本来就是百姓中出家的,也算是让他们回到本身。”

  闻言。

  群臣低声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