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2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仁,说的是行仁政,要仁德。

  义,说是名分大义。

  礼,说的是礼法,礼制。

  李承乾有仁德,有名分大义,更是直言不讳的说皇嫡长子的身份。

  这就牵涉到‘礼’。

  他就是告诉在场群臣,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

  你们是拥护还是不拥护?

  要知道,隋唐是门阀政治。

  门阀最在乎,最看重的是什么?

  传承。

  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家族能够稳定传承的共识。

  自从周朝制礼,确立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确实能够杜绝内部继承人倾轧,消除混乱内耗的有效验证后。

  经过一千多年岁月,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已经深入人心。

  不管是世家门阀,还是王公贵族,纵然是底层百姓之家,他们也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

  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确属性。

  到了后世,嫡长子继承制,依旧是无法忽视并且存在的一项重要的继承原则。

  长子,长子,可不单单的字面意思,在社会共识中,他是能够对一个家庭负责的。

  他前些日子让李靖,程知节,魏征等人,遴选一子到东宫,嫡长不论,就是摸这些人的态度。

  不出所料,他们一个个送的全是次子。

  次子说明什么?

  不是对东宫的敷衍,而是在太子说了嫡长不论,不违抗太子教令的情况下,最优解。

  李承乾也探明了这些人的态度。

  他们对嫡长子继承制是拥护的。

  李承乾现在就在做一件事情。

  在这场大朝议上,利用拥护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在拥护他李承乾,来确立他大唐皇帝嫡长子,册封皇太子身份的绝对政治正确。

  反对?

  反对他,就是反对嫡长子继承制。

  天下人口诛笔伐,谁挡得住?

  这是当代最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

  就算是你恨李承乾,恨不得把李承乾杀了,但这一问题上,绝对不会反对,反而会义正言辞的支持。

  不支持。

  那天下还不得混乱啊。

  嫡长子继承制不行了,次子,庶子身份的,不得立马倒反天罡?

  这就是长孙无忌怕的原因。

  李承乾不点他,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不特么是他默认反对嫡长子继承啊。

  房玄龄,萧瑀等人站着,他们没开口,但他们人多啊,太子都把他们划分在一个行列。

  独独你在外。

  你没问题,谁有问题?

  李承乾用阳谋的手段,就是在逼迫群臣,逼迫李二,敲打长孙无忌。

  他不会在太子的问题上,正面跟李二冲突的。

  这还需要他来?

  群臣全部给我上。

  李承乾点完了,他觉得该上终极大招了。

  “看来,孤是失爱陛下,失爱群臣。”

  李承乾走了两步,面向群臣。

  这会儿,李二,群臣都感到不妙,似乎有什么大事发生。

  长孙无忌急的要站起来了,太子,没完啊,给我个机会,我要表现,我要拥护。

  李承乾面露悲情,泣声道:

  “孤德薄,无以……。”

  “太子!!!”

  李二急声大吼,打断李承乾,目欲吃人,“你要干什么?!”

  “太子!”

  群臣大惊失色,震怖骇然。

  全部起身,不敢坐,也不敢站。

  文武百官,全部蜂拥而至大殿之中,跪拜而下,疾声山呼。

  “太子!!!”

  李承乾低头不言,适可而止。

  孤德薄。

  三个字的威力,几乎是把所有人给炸穿堂了。

  这三个字后的内容,他们不用想,也知道会是什么。

  孤德薄,德薄之后要干什么,那要自请废太子啊。

  他们谁还能坐得住啊。

  局势到这个份上,太子要是完全把话说出来,他们一个个还要不要身后名,还如何面对天下人?

  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要沦为口诛笔伐,枉为人臣的人物。

  李胖胖面露茫然,怎么回事。

  群臣全部跪了,跟火烧屁股一样。

  父皇也是。

  这怎么了。

  我是要不要也跟着跪啊。

  “太子,你疯了不成?”

  李二几欲抓狂,整个人是弹射而起的。

  可见他内心的震动与慌乱。

  “你在胡言乱语什么?”

  “混账!”

  李二气的破口大骂,完全没有以往的自信与沉着。

  更想是一个跳脚的泼妇。

  “来人!”

  “送太子回东宫!”

  他激动的喊道:“太子搅乱朝议,东宫禁足一月。”

  他怕。

  真的怕了。

  他怕李承乾真的把三个字后面的话说出来。

  那将覆水难收。

  更让他颤抖的是,太子去观音婢陵前怎么办。

  还要加派人手,必须加。

  “太子,请三思啊。”

  群臣殷殷喊道。

  李承乾不言,他缓步走下丹陛。

  群臣主动让开一条道来,一个个眼神恳切,太子不要糊涂啊。

第34章 恭送太子殿下

  德薄而位尊,鲜不及也。

  孤德薄。

  这种话是不能随便说的。

  在没有充足的铺垫与把握,以及人心所向的情况下,是很容易玩脱的。

  李承乾把一切都做好了。

  他才敢说这话,并且还不能说完。

  说完,那就没挽回的余地,把大家都堵在墙角,逼进死胡同。

  你不好,我不好,大家都不好。

  李承乾要的不是你死我亡,没必要搞得大家难堪,骑虎难下。

  群臣目视太子跛行。

  此刻,没有人在意太子是否有疾。

  他们真心希望,太子不要赶尽杀绝了。

  “郑国公!”

  “臣在!”

  “梁国公!”

  “臣在!”

  “申国公……!”

  李承乾一边缓慢行走,一边开口喊道。

  点到的人,几乎是下意识回应。

  根本来不及想为什么叫他。

  李二神色阴晴不定,死死的盯着李承乾的背影,一言不发。

  袖袍下的双手,用力的攥成拳头。

  “宋国公……!”

  “太子詹事,于志宁……。”

  “……”

  李承乾来到殿门,一脚跨出。

  “散朝后,东宫议事!”

  众人一怔,东宫议事?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