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18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很快。

  一个巨大的铁疙瘩出现在眼前。

  李承乾吃惊的,不是这个,是铁疙瘩下面铺设的东西。

  轨道?

  那这铁疙瘩是车头了?

  不是。

  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惊喜,属于让他大为震撼。

  “殿下,在我们多次尝试后,将水力的力量传递方式,应用到蒸汽上,我们发现力量极大。”

  李淳风道:“但我们不知如何试验使用蒸汽的力量,后来经过多次商讨并试验后,最终打造出来了这样的器械……。”

  过程很是曲折复杂。

  他们走了不少的弯路,甚至一度气馁,差点放弃。

  但集思广益,翻找古籍,找到新的方式。

  “这轨道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李承乾好奇的问道。

  “我们是从驰道中得到启发的。”

  李淳风兴致勃勃的讲述道:“最初,我们用驰道同轨的方式,尝试移动,只不过器械太重,难以行进,不是太理想。”

  “后来,我们在平地上搭建轨道……。”

  他这下是听明白了。

  果然,思路只要一打开,各种灵感想法,都会井喷涌现。

  “启动试试看。”

  李承乾说道。

  “是!”

  李淳风当即吆喝招呼人,一群人爬上车头,等了许久后,偌大的一个铁疙瘩,没有牵引物的作用下,缓缓移动。

  这一幕。

  让跟随来的李治等人,目瞪口呆。

  还有这样神奇的东西?

  “哥哥,它在动诶,这么重的东西,还有那么多人在上面,它竟然自己在动?”

  不可思议。

  太难以置信了。

  就这么活生生的出现在他眼前。

  李治感觉就想是看怪物一样。

  李承乾没有理会,他在评判速度快慢。

  随着启动后,速度也在逐渐加快。

  可没有持续多久,速度又降了下来。

  “怎么回事?”

  李承乾皱眉,这刚有那么点火车的味道,还没欣赏过瘾,就停了。

第252章 李佑回京,拿走拿走全拿走

  “殿下,我们铺设的轨道不长。”

  李淳风解释道:“目前只有这么两里地的距离。”

  “什么原因?”

  李承乾问道。

  “一个是场地的缘故,另外一个是铁料的生产。”

  这会儿,李承乾看到,之前在车头上的人,全部都跳了下来,然后跑到车头屁股后,取下粗大的麻绳,一起向后拉动。

  “之前试验的时候,我们没有准备,就让器械脱轨倾覆,让不少人受伤。”

  李淳风道:“东西太大太重了,单靠人力都没办法挪动,我们只好架设吊机,才艰难的把它给吊起来,回到正轨上。”

  李承乾心道,他说怎么在轨道旁,立着好几座吊机呢。

  “吆喝!”

  “吆喝!”

  几十个汉子埋头,喊着号子,拉动车头回来。

  李承乾等到车头归位后,他上车头看了看,很是简陋,并没有太多新奇的东西。

  只不过是锅炉倒是让他耳目一新。

  “不错。”

  李承乾下来后,道:“轨道要加长,最少要有二三十里地的距离。”

  “此外,在这个车头之后,还要加装车厢。”

  他说完后,对李治道:“把铁的产量,你记一下。”

  李治道:“是!”

  李承乾边走边说道:“李道长,还有车头,你们要想办法抠细节的完善,勇敢的试验,不要怕出现问题。”

  “发现问题,我们解决问题嘛。”

  “比如说之前的倾覆,你要考虑刹车问题,”

  “还有铁轨,你们想想,如何确保它的稳定。”

  “……”

  “这些问题,我不是专业的,只能提点意见,具体怎么试验,怎么做,还是要你们来。”

  他感慨万千,道:“这是未来的国之重器。”

  “你们天工坊功不可没,史册必将铭记,千秋留名。”

  李淳风等人脸色涨红,兴奋异常。

  “还有什么,一并拿出来,给孤开开眼界。”

  “那殿下这边请。”

  “看什么?”

  “上天。”

  李淳风这次带李承乾看的是上天项目。

  看到上天方式,李承乾笑了。

  热气球啊。

  看来,李淳风跟他聊天的时候,是把一些话语给记在心里,并且把它实践出来了。

  李淳风等人很是骄傲的与李承乾讲解。

  随着热气球点火。

  一根粗大的绳子连接,把控着他的距离,并随时把他给拉回来。

  李承乾抬头望着,道:“没有绳子,吊篮里的人主动调节降落的方式吗?”

  “有的。”

  李淳风道:“我们试验出来的,只不过为殿下展示,飞的太远,可就看不到了。”

  “哈哈。”

  很快,升到半空中后,就开始由吊篮的人控制,开始缓慢降落,平稳的落在地上。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啊。”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上天,在你们手里实现了。”

  李承乾鼓励道:“你们不要骄傲,还要再接再厉。”

  “孤看鸟儿能自由的飞翔,就有想过,人是不是能坐在像鸟儿一样的器物里,在空中翱翔呢。”

  方向是可以引导的。

  以他的身份,只要提供钱财人力的支持,就有人会朝着这个方向去探索研究。

  蒸汽机都出来了。

  虽然很是粗糙,但它的出现,就打破了很多常理认知。

  现在蒸汽机是很大,未尝不可能把蒸汽机变小。

  至于如何变小,如何继续烧开水。

  那不是李承乾解决的问题,是李淳风这个天工坊去思考的。

  ……

  李承乾在天工坊的行程,差不多花了十天的时间。

  一大早出长安,天色之前回长安。

  往返于两地。

  但这十天的时间,他见识许多,收获颇丰啊。

  水力机械的运用到了更广的阶段。

  许多新发明的东西,都是水力机械带来的。

  他在其中还发现了,车床的雏形。

  与蒸汽机一样粗糙,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此外。

  天工坊在火枪上的研究,也摸到了雏形,连带着李畋那边搞的火炮,也有了眉目。

  只不过,火炮的研究,出了好些人命。

  李畋这人又喜欢亲自上阵,他遭受到一次爆炸事故,命是保住了,但一条胳膊却是没了。

  李承乾对他们免礼安抚一番,再三叮嘱他们要小心谨慎。

  但他也明白,这话不过是安慰。

  搞炸药火炮的,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爆炸,什么时候就来了。

  结束天工坊的行程,李承乾休息了两天,马上又开始奔走在各部各司衙门。

  朝中官员,哪怕是李世民他们也不知道太子在忙什么。

  等到十月中旬,太子才结束到处走的行程,待在东宫。

  但人是在东宫了,却频频召见朝中大臣,不知道在商讨什么。

  后来连圣天子也跟着忙碌起来。

  因为太子三天两头的,就带着左右仆射,在太极宫商议事情。

  “太子最近在忙什么啊。”

  外界都有点猜测,太子这举动太过诡异了。

  属实让人看不明白。

  有人向左右仆射打探消息,但房玄龄跟长孙无忌嘴巴很是严实,根本不透露半个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