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65章

作者:请你吃大面

  “陛下,万望三思啊,天下可离不得陛下。”魏征道:“陛下可不要忘了隋炀帝多次巡游,带来的后果。”

  “什么离不得,我不在长安,这天下就不太平了?”

  李世民不悦的说道:“真是笑话。”

  “你也危言耸听了,我与隋炀帝岂能一样?”

  “这次,我想好了,太子监国,大臣都不带。”

  “陛下!”

  李承乾出声道:“我也要出去。”

  嗯?

  李世民犹豫了,他想着太子在朝中监国,自己就能放心出去。

  哪曾想太子也要走。

  这怎么能行。

  “太子,你要我出去,你也要出去,这朝中大小事,谁来决断?”

  “你不要逗着我玩。”

  李世民有点生气的说道。

  “陛下是不放心中枢?还是不信任朝中大臣的能力?”

  “他们处理不好朝中事务吗?”

  李承乾三连问,李世民不由沉吟,道:“那大事如何处置?”

  “三省六部诸公共同商议。”

  “他们若是拿不定主意的呢?”

  “共同表决。”

  李世民:“?”

  “我相信诸公的才干与能力,不管多大的事情,他们都是能妥善解决的。”

  不是这个问题啊。

  他们能解决。

  还要我这个天子干什么,还要你这个皇太子干什么?

  李世民有点狐疑,谁给太子灌了什么迷魂汤,难道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你这言论,着实可笑。”李世民没好气的评价道。

  “敢问陛下,一人能处置多少事?最后又是多少事,是大臣处置的?”

  李承乾道:“再者,快马传报,陛下也照样能够知晓。”

  他知道,最重要的是决断权。

  帝王不把决断权抓在手里,放给他人,不亚于帝王形同虚设。

  如何彰显帝王的无上权柄呢?

  但难道人必须要在京师,决断权才有吗?

  那才真的是笑话。

  帝王的无上权柄,应该是不管人在何处,都是无可取代,无法忽视的。

  这其中本来就是一个思想误区。

  而且还是人为造成的假象。

  因为,只要把帝王限制在京师这一亩三分地,京师之外看不到,听不见,全凭下面的禀报,那外面才真不在帝王威严之内。

  反而是那些地方官吏,在地方为所欲为,强取豪夺。

  蒙蔽圣听是怎么来的?

  就是吃准你帝王在长安,不知道地方的具体情况。

  他们自己就能拍板决定。

  李世民不出去,李承乾又怎么能出去呢?

  所以,从李世民开始,就要打破帝王不得轻易外出的规矩。

  就是要让李世民到处跑,到处去走。

  朝廷中枢,难道还能因为李世民不在,什么事情都不干了?

  这个世界离开了谁,不照样转啊。

  不转,那才是有问题。

  “此外,朝中商议出来的大小事,凡是参与的,执行的,拟定的,皆要悉数签字。”

  “这样,不管事后有什么问题,都可有迹可循。”

  流程,留痕,一切都有规矩章程来办。

  好的事后褒奖,坏的事后也可追究。

  跑?

  只要签字了的,榜上有名的,一个也跑不了。

  李世民陷入沉思,他一时很难做出决断来。

  “太子,要不还是你留下?”

  他商量的口吻说道。

  对李承乾,李世民是越来越放心的。

  不沾染兵权,只管朝中事务,根本不担心他做不好监国。

  “陛下,你要去山东,我就去江南。”

  “你要去江南,我就去山东。”

  李承乾道:“出,我是要出去的。”

  李世民很是头疼李承乾这样的态度。

  怎么油盐不进呢?

  “魏征,你觉得呢?”

  魏征很不爽,刚才让住嘴是你,现在让我开口的是你?

  想到我了啊?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魏征偏头,不理会李世民。

  这个乡巴佬!

  李世民瞪了魏征一眼,问道:“褚遂良,你以为呢?”

  “陛下,历朝来是有这样的规矩,但我大唐现在是秉持着探索开拓的精神,不代表我大唐不能。”

  “陛下龙威盛天,民心所向,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

  “看看天下,也可能是百姓期盼的。”

  褚遂良道:“当然,一时间走山东,江南,是有点远了。”

  “不如先在长安范围内看看?”

  这是折中的建议。

  既让天子外出了,但又不远。

  “也好。”

  “太子觉得如何?”

  闻言,李承乾一笑,知道迈出这一步,不是那么轻易的。

  李世民有顾虑,百官也有点没主心骨。

  帝王出行,哪次不是靡费巨大的呢。

  对朝廷地方也有不小的负担。

  但事情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

  帝王不是非要出行就铺张浪费,始皇帝南巡,说他好大喜功,奢靡无度,耗资巨大。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既有支出,那必定有人所得。

  不可能平白消失了吧,但花出去的钱,去哪里了呢?

  “正好,陛下可以去老王头家里看看,顺带着把他画像给他。”

  “这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李承乾说道。

  “那好,就先在长安看看。”

  李世民道:“这次出行,我不会铺张浪费的。”

  “大臣,嫔妃什么的,都不用跟随,一切从简从便。”

  魏征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陛下与太子要是一起决定的事。

  朝中大臣想反对,都无从下手。

  他希望其他大臣能够劝说李世民改变主意。

  但显然是不可能的。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知晓后,也没有劝动。

  反而是被李世民耳听面命了一番。

  随之而来的是大唐帝国报,报道了圣天子视察长安各地的消息。

  一时间,长安各地官府那叫一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第215章 给两兄弟经济课,银行地位会等同六部

  “哥哥。”

  “为什么要让父皇出去呢?”

  “帝王出行,声势浩大,也极为劳民伤财。”

  李治对此很是不解。

  就连李恪也对李承乾的想法,带有质疑的看法。

  李世民的动作很快,他想干就干了。

  轻装简行,带着少数官吏,加上百骑随同,就开始在长安活动。

  好多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就造成了事实。

  “劳民伤财?”

  “陛下这次出去,可劳民伤财了?”

  李承乾反问道。

  “这次没有,可下次去了远的地方,难保不会发生啊。”李治道。

  “看事情不要这么片面。”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我问你一件事,陛下若是去江南,官道是不是要维护?”

  “要。”